锤炼(成长篇十二)

夕阳评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中学生活</p><p class="ql-block">在校学习期间,基本上都是这样:早晨五点五十分起床,擦把脸(刷牙这一关没去闯过),“箭”一般的从西校(我们的寝室所在地)赶往学校大操场,列队、跑步、做操,听领导讲话;六点三十分,早自习,语文、外语老师在班辅导,直到七点十分;然后吃早餐,学校附近的学生可回家就餐;八点十五分,开始上课,连上四节课,直至十一点五十分结束;中午午休,每个同学就趴在自己的座位上睡觉(指的是住校生),班主任老师手持小木棍,在教室中巡视,见不睡者,就轻轻地敲一下,同学们很听话,基本上能保证“小憨”的质量;下午,两节正课,一节静谧的自习;课外活动,又是班主任到班上带领同学参加课外活动,大多是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有时也从事一些学农劳动,(我们班同学种的大白菜,就长得很好,那年元旦,全班同学凑钱买了一只羊,·····煮了满满一大锅白菜烩羊肉,饱餐一顿);两节晚自习,有教师辅导,一般都是个别指导,很少全班集中讲解,教室内特安静,除三盏汽灯(没有电灯)发出的哧哧声外,真的连一只橡皮擦掉在地下也能听出声来;两节自习后,各班教室一律准时熄灯,我们住校生立马赶往寝室,晚上九时半,熄灯铃响后,立即熄灯。有的同学没有完成全天的学习任务,或者贪于某部小说没有看完,不得不趴在被窝中打着手电阅读,被班主任老师发现后,情不自愿地终止阅读。我们那时不是被关在教室内死读书,还经常参加学农劳动: 县城和县城以下的农村学校,直到文革前,除寒暑假外,还有农忙假,午、秋收获紧张的季节,都要放上几天假,(有时长达十天)一来帮助抢收、抢种,二来使学生,特别是城里的学生,了解农村,了解农民,正因为如此,那时的学生,即使是城里学生,一般对农民的感情还是深厚的。那时的学生,生活艰苦是事实,又常常参加学农劳动,(泗县中学既有校办工厂、又有校办农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现在比起来,应该说是少的,但精神力量强大:好好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以绝大多数同学学习都很刻苦用功。那时的学校,不搞什么“文理分科”,理工、医农、文史样样都学,一个高中生的知识掌握度是目前一般高中生所不能相比的!(受客观条件限制的除外,比如计算机,手机的使用)我在想:今天的农村学校,包括乡镇甚至小城市里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不断地向大、中城市集中和阶层固化,不得不“加班加点”:早自习一节、上午四节、下午四节、晚自习又是四节!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青年,承受着这么严重的课业负担,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再加上“两课、两操”往往被忽略,难怪有的孩子刚进校时生龙活虎,待到毕业时,身体、精神却出了问题;难怪不少学生考完试后,便蒙起头来,恨不得睡上“三天三夜”;难怪有人进了大学后,便一个劲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