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中欧五国游(11)

sun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伏尔塔瓦河自南向北纵贯捷克全境,首都布拉格位于克鲁姆洛夫古镇下游不到200公里的一个河湾处,而布拉格城堡就坐落在河湾西岸一个小山丘上,可以眺望河对岸布拉格老城乃至全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9时许,我们进入布拉格古城堡。古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前期,是捷克前身波西米亚王国的宫邸,统治中心。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修建复修扩建,它融汇了各个时代建筑风格,是全球首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古迹。现在,捷克共和国总统府坐落于此。我们走进总统府所处的内庭院时,导游指着屋顶上旗杆说,这里升起国旗,表明总统在里面办公。今天只见旗杆不见国旗,总统外出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统府后面的庭院很大,建有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是当年国王加冕和王室成员安葬的场所。这座教堂外观给人强烈的垂直拉升感,夸张的装饰奢华感,一看便知,其融合了哥特式和巴洛克式两大建筑风格。进入教堂,高大的彩绘玻璃窗最吸引人。每块玻璃上,都有一幅精心描绘的彩色宗教题材画,有的是拼图,有的是连环图,与一般教堂的单色块玻璃相比,高低立见。帝王家的教堂就是不一样。据说圣维特大教堂始建于929年,竟然建建停停停停建建,到千年后的1929年才正式完工,可称作″千年教堂″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城堡是欧洲最大的城堡,在它后院区内,有一条十分迷你的小巷——黄金小巷。小巷只有百十米长,一边是后墙,一边是门店。这些门店像玩具小房子,色彩明丽,小门小窗,一般人都得低头弯腰进入,有着童话般的诗情画意。黄金巷原本是仆人工匠居住的地方,后来因为聚集了不少为国王炼金的术士,因此得名。小巷的名气,更来自于第22号天蓝色的小房子,这里曾是世界名著《变形记》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的创作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了黄金小巷走不远,就是一条下山的斜坡路。人流中,见一尊黑色人像雕塑,无力地背靠在高墙下,不知他是谁,也不知他为何一脸哀忧。又见一花白胡子卖艺老人,怀抱吉他缓缓拔弦,脚边摆放着盛钱币的红布袋,不知为何紧闭着双眼。走着,抬头就能望见布拉格城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伏尔塔瓦河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查理大桥,曾经是布</span>拉格古城堡通往老城区的唯一桥梁。大桥建成于1400年,奉当时查理四世国王之命而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500多米长大</span>桥全部取材于当地一种砂质岩,没有一钉一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桥两端建有塔形桥堡,象巨兽似地张着大口把守桥头,怒威森严; 厚重的桥身,通体铁黑,可视为这巨兽的身躯,静穆自威。<span style="font-size:18px;">伏尔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桥,承载着捷克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大气磅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桥两侧石护栏上立着30尊形容传神的雕像,他们个个是捷克历史上的圣人。其中最出名的是头戴五星金环的圣约翰,他当时是一名主教,因拒绝向国王泄露王后的忏悔内容,被从桥上扔进河里。约翰因此被教庭追封为圣徒,成了大桥的守护者,其遗体就安葬在圣维特大教堂内,棺椁用纯银打造,精致华美。撇开宗教因素不谈,约翰妥妥的是位拿命守信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那位曾在黄金小巷奋笔疾书的卡夫卡,出生在查理大桥边,干脆把大桥称之为自己生命和创作的摇篮。他短暂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看来石桥寄托了捷克人浓浓的民族情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捷克人又在伏尔塔瓦河上造了另外17座大桥,至少前后相邻的两座形态与查理大桥很像,座座雄姿焕发。再<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的当下,听说查理大桥的夜景特别迷人,而我们错过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查理大桥东侧便是老城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城区中心坐落着有</span>千年历史的老城广场。它最早的200年里是布拉格的贸易集市,后成为市民及各种集会活动重要场所,现在还是游人参观体验捷克文化艺术和历史的胜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老城广场,最醒目的自然是泰恩教堂。它是广场上最古老的建筑,现在人们看到的模样已有650多岁。其哥特式塔尖,造型夸张且古怪。塔体乌黑,副塔叠层,合围着主塔,塑造出塔林丛生的观感,外形像极了童话中的魔鬼城堡和女巫冲天发型,于是有好事者称之″魔鬼教堂″。不过我觉得它更像黑色火焰,如果夜黑月白之时来看,一定瘆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场上最有看头是旧市政厅塔楼上天文钟的敲响时刻。天文钟有一上一下两个表盘,上表盘表天文和每日走时,下表盘表月份,我不明白它是如何来表明日月在天空中的运行方位,只知其报时精准,当地人有路过驻足对表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天文钟整点报时,钟下总是人头攒动,昂首张望。此时,表盘上方两个花格窗户打开,一边骷髅死神开始拉钟,耶稣十二门徒依次走马灯似地一一在窗囗现身,最后在鸡鸣钟响声中报时结束。600多年前,捷克就有如此精湛的钟表制作工艺,而且又有如此执着的宗教信念,我领略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有趣的天文钟却有着十分沉重的故事。据说,当时的统治者为了不让天文钟设计者执意为别人造出更好的钟来,竟派人弄瞎了他双眼。最后,他爬上钟楼顶,跳楼而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这位天文钟设计师很有血性,他是拿自己生命作最后的抗争。进而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布拉格之春″,当时在以苏联为老大的社会主义阵营铁幕内,捷克斯拉伐克共产党大胆提出并开始实施探索″符合捷克斯拉伐克自己的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得到全国民众广泛支持,时称″布拉格之春″。虽然这场政治改革运动被苏联等五国出兵镇压,但布拉格的共产党领导人,其勇气和胆色令后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顺着理查大街来到大名鼎鼎的哈维尔市场。这个将摊位整整齐齐设在大马路当中、兜售文旅小商品的市场,应该是今天的城市管理者有意保留下来的,这里可以让游人看见老城广场的昔日余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开始了三个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我和妻在摊位前寻找有关鼹鼠的纪念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捷克动画连续剧《鼹鼠的故事》曾在我国播出,我们记忆深处的这只圆胖大眼、勇敢可爱喜欢探险的小鼹鼠形象,被唤醒了。最终,是在查理大街门店里找到了它,一只我们喜欢的木制小鼹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逛进了一家首饰店,走走看看消磨时间,倒是我一眼看中了一件白瓷嵌金镂空的圆球吊坠,觉得设计大气而有现代感,但被妻坚决否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乏时,见一人在街边拉小提琴,于是在一旁长凳上坐下。她(他)个子小巧,却穿着像中式大褂的青衣男装,黑发遮耳,面容清秀,我们分不了清她(他)的国别和性别,只觉得她(他)身子太单薄了。而她(他)一脸淡定,安静并微笑地一心一意拉琴,全然没有大街上的热闹。我忽然觉得,倒是她(他)自己在享受着眼下自己为主角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又回到天文钟前,见离36人团集中时间尚早,便在钟楼对街的露天咖啡馆点上一杯冰啤和一杯冰淇淋,静静坐下。期间,我们看了两次人聚人散,两次天文钟整点报时,还笑见一位每次劝酒总说酒量不行的团员,他面前立着一只已光了一大半的3品脱啤酒杯。他一见我就推说,是语言不通错点了,我只是惊㤉一笑。不过这对夫妻的勇敢,在多瑙河边的哈尔施塔特小镇时,我已深深羡慕过。他们在不多的自由活动时间里,爬上陡峭山崖,登上古堡遗址,并拍下了俯视小镇美景的片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对爱好摄影的杭州夫妇,后来在群里发了几张俯视老城广场的好照片,收获感满满地向大家介绍,他们是经过自己探路打听,才知道进入老市政厅后,有付费电梯可上到天文钟塔顶。那上面是老城广场的最佳观景点,它就在同样爱好摄影的我喝冰啤休憩的露天咖啡馆对街,知道后,我只有羡慕的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拉格的第三天上午,我们坐大巴急急来到″会跳舞的房子″。这是一幢八层楼房的现代建筑,立在伏尔塔瓦河的一个桥头,稀奇之处是它的造型十分新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幢建筑外观看着像是两幢圆柱形连体大楼。外立面为玻璃幕墙的这幢,上倾下斜中扭腰,玻璃幕墙下端张开,像裙摆,裙摆下的柱子像腿一样向外伸蹬; 水泥墙的那幢,上下挺拔腰中正,下端腿柱粗壮,笔直站立。而环璃幕墙中端,有个阳台似的构件,恍若奇妙地伸向连体水泥墙的腰位,将两者紧紧揽在一起。其外形神似一对正在牵手热舞的男女,女伴婀娜多情,男伴刚雄肃然,″会跳舞的房子″名不虚传。该建筑建成当年,即获得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年度设计大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天多瑙河中欧五国游,掐头去尾往返2天,12天的观光将于当天结束。期间,我们看了不多的自然风景,太多的教堂、王宫、城堡和古城古镇一类人文景观,每天目染耳濡的都是欧洲的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最后,″会跳舞的房子″闪亮登场,将我们这些外来游客的身心和观感一下拉回现实世界,这种精心安排似乎想传达一种声音,欧洲没有老,仍有创新能力,它已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还可以创造灿烂的新时代文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我们只在″会跳舞的房子″下的人行道上,仅仅逗留了5分钟时间,都没能穿过马路去街对面,用自己的手机拍下这幢建筑的奇妙舞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匆匆上车匆匆去机场,车上又匆匆付司机小费。到了机场,在美好的告别声中,陪了我们12天的导游就匆匆赶向火车站,回维也纳与家人团聚。36人团则随国内领队办理登机手续,大家说说笑笑,话题多多,时间很快就到了航班起飞时间: 16:10。</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多瑙河丰富多彩的风姿,以及旅游中生动鲜活的点点滴滴,会长时间留在岁月的记忆中。最后,就拿一位始终用中焦镜头拍摄的团员的作品,作结束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