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行荆楚大地 旅游在知音湖北(下)

Guo

<p class="ql-block">自驾游的第七天离开宜昌前往神农架,行程160公里,途中经过兴山县王昭君的故里。</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神农架景区。我们入住在木鱼镇青峰村的半山农庄,视野开阔,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下午首先来到神农坛景区。神农坛景区是为了纪念炎帝神农氏而建。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地尝百草、辨五谷、设坛祭天,为中华民族的农业、医药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修建了神农坛。</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千年杉王‌:这是一棵历经1200多年的铁坚杉树,高达48米,树干直径2.8米,是神农架地区最古老、最大的杉树之一,见证了神农架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神农雕像‌:景区内有一尊巨型炎帝神农氏雕像,牛首人身,高达21米,宽35米,象征着中华56个民族的团结。雕像没有底座,以大地为身,展现了神农氏的庄严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一位来自广东的女士主动帮我们拍了合影。</p> <p class="ql-block">祭坛的左右两侧分别建有10米高的图腾柱,柱上雕刻着不同大小的牛首,表示神农氏为牛首人参和繁衍子孙后代之意。</p>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天生桥景区。距离神农坛景区不远,20平方公里的景区沟谷深切,天桥飞渡,是一个集奇洞、奇桥、奇瀑、奇潭,溯溪、速降等户外运动一体的生态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天生桥景区位于神农架南部的老君山北麓,经过亿万年水流侵蚀,形成了一个天生穿洞,山泉穿洞而下,故名“天生桥”。</p> <p class="ql-block">更有展示巴人文化的巴人部落人文景观区,包括岩厦、巢居、岩隙居、穴居、土司王府、廪君堂屋、巫夷寮舍、巴蛮茅居、巴国石寨等。</p> <p class="ql-block">展现民俗文化的戏台唐戏表演、面坊、豆坊、榨坊、酒坊等系列水车作坊,共同组成了绚丽多彩的山水人文画卷。</p> <p class="ql-block">下午第三个景区是官门山景区。位于神农架林区木鱼旅游度假区南郊的石槽河沿岸,是一个以生态环境和物种、科研与人文展示为主的大型生态科普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这里物种丰富,峰险林奇,山水相映,环谷幽深,地质景观富集。原山原水原生态景观迷人,尽显“山为本、水为魂、山水交融”特色。</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自然展览馆、珍稀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大熊猫馆、地下暗河等景点,还建有珍稀植物保育园、中药材园及梅花鹿园、蜜蜂园等多个动植物观赏园。</p> <p class="ql-block">陈传香在70年代初19岁时,为救乡亲与金钱豹搏斗,终将金钱豹打死,被授予“打豹英雄”称号。陈传香打豹事迹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电视、广播广泛报道,还被画成连环画,搬上了小学生的课本,成为闻名全国的当代“女武松”式的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半山农庄,看到山下木鱼镇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木鱼镇。</p> <p class="ql-block">在神农架的第二天上午,开车进入神农顶景区。在神农架旅游,每个景区都是可以开车进去的,而且免费很方便游客观光。</p> <p class="ql-block">驾车来到了神农顶,可惜天公不作美,雨雾中留下了遗憾不能观景,下车拍了几张照片以纪念。也可能是希望我们下次再来吧。</p> <p class="ql-block">神农顶风景区在神农架西南部的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约883.6平方公里,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6座,有“华中屋脊”之称。最高峰神农顶是大巴山东延的余脉,是大巴山脉的最高峰,海拔3106.2米,也为华中地区最高的山峰,号称“华中第一峰”,神农顶景区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华中第一哨位于神农架林区海拔2905米处,被称为“华中第一哨”。这个哨所担负着104万亩原始森林的防火瞭望、资源管护、气象监测、通信中转和游客协助等任务。37年来,7任哨兵接力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确保无火情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风景还是在路上,在神农架林区前往武当山的路途中,沿途风景很美丽。</p> <p class="ql-block">看层林尽染,树叶开始变颜色了,再过几天万山红遍风景更美。</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达十郾市丹江口市,行程约200多公里。入住离武当山景区大门很近的如家华驿酒店,方便第二天早上登顶武当山。晚餐后散步走到了附近的玉虚宫。</p> <p class="ql-block">玉虚宫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的武当山脚下。是武当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宫殿之一,位于老营的南山脚下,距玄岳门西约4公里,襄渝铁路顺着宫前横贯而过。</p> <p class="ql-block">玉虚宫曾为张三丰修炼之地。张三丰曾预言“武当异日必大兴”。果然,明永乐十一年(1413)永乐皇帝敕建玉虚宫,嘉靖三十一年(1552)重建。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描述其曰“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可见当时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可惜晚上大门紧闭,我们只能驻足外观。</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武当山景区。事前作了攻略,一天时间游览武当山,上午先去太和宫金顶。赶早我们进入了景区,坐交通车到琼台,再乘坐索道缆车直上金顶。</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以为武当山供奉的是张三丰,其实不然,武当山乃是真武大帝的道场,真武大帝为治世福神,荡魔天尊。传说真武大帝是镇守北方之神,在武当山修行40年飞升成仙。张三丰在金顶灵官殿也有供奉,为通微显化张真人。</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下“一柱擎天”摩崖石刻,为湖北省第一任教育厅长宗彝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所书。一柱擎天是赞美武当山天柱峰高大雄伟,像一根撑天石直插云霄。</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太和宫三教祖师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是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p> <p class="ql-block">距离平步青云还有12步台阶,马上就要登顶了!</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金殿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端,海拔1612米,面积约16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p> <p class="ql-block">金顶上看到的武当山风景</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见当时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之高。</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的皇经堂是诵经藏经的场所。堂外额书“白玉京中”四字匾。现存建筑为清时改建</p> <p class="ql-block">每在晨钟暮鼓时辰,道士们便集中在这里做“早坛”“晚坛”功课,每天如此从无间断。</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整体建筑布局是依居天险、随山就势,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从金顶下来后,乘交通车来到太子坡景区。是武当山的一个重要景点,又名复真观,是武当山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道观,坐落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的陡坡上,展现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巧。</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墙。走进复真观的山门,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势起伏建有71米长的红色夹墙,这就是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构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气势非凡;弯曲高大的红墙,对初来乍到的虔诚香客,无疑是一次“诚信”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太子坡景区得名于净乐国太子(真武大帝成仙前的身份)15岁时受师父紫气元君的点化来到武当山修炼的故事。太子在这里修炼一段时间后曾一度灰心,欲下山还俗,但在磨针井受到紫气元君的点化后复回山中静心修炼,因此太子坡又称复真观。</p> <p class="ql-block">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大殿内供奉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更值得一说的是,这一组巨大的塑像为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像,历600年,仍灿美如新。</p> <p class="ql-block">在太子坡的最高处,有一栋很小的建筑名为太子读书殿,小巧精致,却又不失皇家建筑的气度。殿内供奉着一尊净乐国太子少年时期手捧经书、苦读经文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可惜我们没注意看到磨针井。</p> <p class="ql-block">紫霄宫,在武当山主峰旁的展旗峰下。它最标致的特色就是门口的两只石狮子,栩栩如生,看上去威武霸气。这两只狮子都是公狮子,不过这座道观里修道的可全部都是女性。</p> <p class="ql-block">紫霄官。宋宣和年间(1119-1126年)创建,元代重建,名“紫霄元圣官”,明永乐十年(1412年)扩建,赐额“太玄紫霄宫”,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增修扩建,是武当山现存最完善的宫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紫霄宫景区内一处道观朝拜殿,建成于明代,由于武当山古建群是皇家建筑,当时来武当山朝拜的百姓是不能到金顶金殿的,只能在这里朝拜真武大帝。</p> <p class="ql-block">整个武当山只有金顶和紫霄宫有真道士,而紫霄宫是武当山道士的主要修行地,因为紫霄宫是坤道宫观,根据《周易》,男道士被称为“乾道”,女道士为“坤道”,所以,这里基本上都是女道士,</p> <p class="ql-block">紫霄大殿为紫霄宫的正殿,是武当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在中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风貌。</p> <p class="ql-block">紫霄大殿后面的父母殿。</p> <p class="ql-block">1931年5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攻克均州后,转战武当山,红三军司令部就设在紫霄宫。父母殿曾是贺龙的卧室和办公室,至今殿内西耳房仍挂着“红三军司令部”的小牌,屋内保存着当年贺龙用过的办公桌椅,茶具、笔筒、木床等。</p> <p class="ql-block">下午坐交通车来到我们今天在武当山的最后一站南岩站。从这里可以去南岩宫,也可以步行去金顶,以前没有缆车都是从这里登顶太和宫金顶的,步行大约3小时左右。南岩宫是所有香客都想来的地方,它被称为是挂在悬崖上面的故宫。相传是真武大帝得道升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朝天宫是武当神道上的一处重要建筑,是登山者接近天庭的象征。被视为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古时朝山进香者至此,认为已进入天界,会先行礼拜再继续攀登至金顶。</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轿子,看来这段路还是比较费腿的。</p> <p class="ql-block">去南岩宫距离不远,可是山路上上下下的很费力。有部分人走不动就不去了。南岩宫,全称“大圣南岩宫”,地处武当山南岩之上,南列天柱诸峰,北瞰五龙顶,东望展旗峰,西有飞升台,上接碧霄,下临绝涧,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后屡加修建,现存部分主要建筑为明清时期重修遗存,为中国道教武当派宫观。</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最核心的位置是玄帝殿,里面是真武大帝。整个宫殿的颜色是蓝绿色为主,蓝色代表上天,绿色代表大自然,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前面还有一口水井,特别的神奇,从来没有干枯过,水质特别甘甜,称为甘露井,是武当山最好的泉水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殿后面在装修施工,封闭了不能参观,只能到此为止了。后面据说还有闻名天下的龙头香,还有武当山传承了700多年的镇山桃木剑,我们没有眼福看了。</p> <p class="ql-block">在武当山,乌鸦更被奉为神鸟,听到乌鸦鸣叫或看到乌鸦飞翔意味着好运相随。相传,真武大帝来武当山修炼时,因树密林深,时常迷路,这时常有乌鸦在空中为其引路,真武大帝得道飞升后,就封乌鸦为神。明永乐年间朝廷大修武当之时,敕建乌鸦庙,供奉乌鸦为尊神。至此,乌鸦在武当山成为吉祥的象征,被誉为“武当灵鸟”。</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览了武当山风景后前往襄阳,行程约120公里入住襄阳卧龙名府。第六站,襄阳古隆中景区。隆中已有1800多年历史,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是“垂千古”“永清幽”的胜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景区的服务受到称赞,交通车对70岁以上者免费。</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牌坊,青石质料,四柱三间,古朴庄重,历经一百多年风雨,依旧傲然矗立。牌坊上镌刻有“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对联和“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字样。从这里走进去,古隆中向我们展开一幅久远深邃、美好生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古隆中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和其叔父躬耕隐居之地,诸葛亮在此地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隐居长达10年之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p> <p class="ql-block">隆中书院不是诸葛亮当年读书的地方,而是始建于五代时期,经过多次修复后延续至今的书院。内部多维度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才能和个人魅力,从励志成才、勤廉治国到子女教育等方面,都给后人以教育和启示。</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始建于晋朝,是祀奉诸葛亮的祠宇,位于隆中山腰,现今建筑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荆襄观察史蒋兴芑重建。武侯祠的一殿前檐正中置一竖匾“汉诸葛丞相武侯祠”, 殿内正中有一尊诸葛亮的铜像,是2001年浙江兰溪八卦村的诸葛亮后裔赠送的,铜像之上的匾额为董必武于1965年题写的“卧龙遗址”四个溜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四进殿为武侯祠的正殿,殿内塑有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一家三代英烈的塑像。居中而立的诸葛亮羽扇纶巾,凝目沉思。诸葛亮雕塑的两边为苏童题写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面正中是襄阳市已故著名书法家王树人写的“天下奇才”,两边为李铎题写的“志存高远,汉家遗风”。</p> <p class="ql-block">在古隆中武侯祠里,供奉诸葛亮的主殿旁,有供奉黄月英的偏殿,即娘娘殿。殿前匾额上的“智慧贤淑”四个字格外醒目,其下方有一副对联,上联正解故事,下联赞美黄月英:“黄发黑肤当为承彦谦虚话,木牛流马堪赞月英锦绣才。”殿中端坐的黄月英,相貌虽不是倾国倾城,但看上去眉眼端正、面庞圆润、肌肤细腻,浑身透着聪慧、豁达、善良、真诚。</p> <p class="ql-block">黄月英聪明伶俐爱好发明,做姑娘时就制作出了木狗、木虎与木人。她为考验诸葛亮的智慧,提出出嫁时的“三不”条件:不坐轿子、不骑马、不乘船。犯了难的诸葛亮左思右想,想起了黄月英做的木马和木人,脑子里灵光乍现,回家制作出了木牛流马,即用木材做成的牛马形体,可以载人和货物、可以行走的运输工具。这一发明满足了“三不”条件,并且在后来的北伐征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六角井,乃诸葛亮青少年时期耕读隆中时草庐居宅院内的生活用井。六角井,可以说是隆中的镇山之宝。这是诸葛亮当年在此居住时用过的生活用水井,也是他出山后保留下来的有关他生活的遗迹,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如今井中仍然有水,且清澈澄亮。六角井因砖砌六边形的外观所得名,</p> <p class="ql-block">诸葛草庐用木材和茅草搭成、比较简陋的小院落。诸葛亮住了10年的草庐早已被历史的风尘吹得没了踪影,这个小院落包含了后来的建设者对诸葛亮当年生活场景的全部想象。</p> <p class="ql-block">电视连续剧《诸葛亮》曾在此拍摄。草庐风格为仿汉式建筑,砖木结构,分前后两个院落,由草堂、客房、卧室、厨房、内走廊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三顾堂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的纪念堂。三顾堂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草庐而修建的纪念堂,门口的对联写着“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两表”指的就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一对”则是指著名的《隆中对》。</p> <p class="ql-block">隆中对场景。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司马徽、徐庶力荐下,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感动,向其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和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后世称之为《隆中对》。</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景区游览,上午10点钟现场进行了一场演出,再现了《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场景。公元206年冬到207年春,<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span>,而这一次,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180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被刘备一番诚意打动的诸葛亮,在分析了群雄争霸的形势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span>提出了三分天下、最终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对策,即著名的隆中对。</p> <p class="ql-block">上午离开了古隆中景区来到襄阳古城内,漫步在管家巷。</p> <p class="ql-block">沿襄阳古城老街踱步而行,忽然发现《单懋谦纪念馆》。老先生身为襄阳人,历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为官,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正一品,相当于宰相级别的大官。被誉为“一时壸政、百代完人”。</p> <p class="ql-block">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阳古城标志性仿古建筑,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根据历史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1990年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重建昭明台。</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头艺人!</p> <p class="ql-block">闹市排队买啥?</p> <p class="ql-block">临汉门。俗称小北门,是襄阳古城六大城门之一。位于襄阳古城中轴线北端,因门临汉江而得名。城门内额“北门锁钥”是对它作为战略要津的准确评价和赞誉。</p> <p class="ql-block">城门楼的印象,几乎成了古时人们对城市的印象。襄阳小北门城楼饱经沧桑,味兼南北之风,至今完好如初,已成为古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管家巷位于襄阳古城墙内,西通北街,原是襄阳的一条古老街巷,明清时期,“半城烟火半城诗”是它的写照。改造开街后将全天在街区内演绎刘秀、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30多位与襄阳有关的历史人物,将“走街串巷、演艺互动”,带给游客梦回千年的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行程约300公里后,晚上到达湖北省会武汉市,入住如家华驿酒店。</p> <p class="ql-block">自驾游的最后一天,也是第七站,湖北省会武汉。首先来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可惜我们来早了,景区大门没开,看来“知音”是可遇不可求啊。</p> <p class="ql-block">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p> <p class="ql-block">我们车行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p> <p class="ql-block">长江大桥上的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它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也是小学课本读过的黄鹤楼。登上可以一览中国第一跨江大桥。它最早建于1800多年前,是东吴孙权所建,历史记载重建了27次。这里也是文人墨客登高远眺吟诗作赋的地方,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p> <p class="ql-block">感谢黄鹤楼的服务,免费电梯送我们登楼远望看美景。我是直接来到五楼的。</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五层大厅外的观光游廊,视野开阔,在游廊上观望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目,令人心旷神怡。最吸引镜头的还算北望长江大桥,在这里变换了几次角度,拍下了几张在黄鹤楼上俯瞰武汉长江大桥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长江上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它将长江分隔开来的京汉铁路,粤汉铁路融为一体,形成现在完整的京广铁路。</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的第五层绝美壁画。这组壁画,以《江天浩瀚》为主题,面积约 100 平方米,共十幅。这组壁画以“黄鹤楼传说”以及黄鹤楼诗词等为创作题材,描绘了长江七千年的文化和黄鹤楼的兴衰变迁历史。壁画中融入了长江的雄浑磅礴与优美俏丽的特点,通过正史的角度形象地反映了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大家熟悉的爱国名将岳飞,与黄鹤楼也有着不解之缘。岳飞在这里屯兵达七年之久,从黄鹤楼出发,他率领大军进行了四次北伐。无数次,他在黄鹤楼上,面向北方,极目远望,热血沸腾,嘶喊出豪情云天的诗句。岳飞在黄鹤楼上曾写下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其所表达的报国之志和英雄情怀,可谓与《满江红·写怀》(即“怒发冲冠”词)一脉相承,一气贯之。</p> <p class="ql-block">离黄鹤楼不远处,就是户部巷。户部巷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司门口,是一条长约150米的百年老巷,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它始建于明代,清代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有位团友20多年前曾经在这里吃过小吃,现在吃感觉有点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在户部巷品尝了现榨的甘蔗汁。</p> <p class="ql-block">函小六的武汉特产,伴手礼还是要带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武汉返程途中,来到了黄冈林家大湾。位于湖北省黄冈市中部团风县回龙镇白羊山下,</p> <p class="ql-block">林家大湾军事展览馆是由林家大湾村民集资建造的一座讲诉林家大湾人物史的展馆,其中的资料与实物多由负责人前往全国各地在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耗时一年有余完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全讲述林彪元帅的历史展馆。</p> <p class="ql-block">山川有灵,秀水有性。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林家大湾诞生了林彪、林育南、林育英等林氏三兄弟,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帅门”即林彪元帅的家,有关林氏家人及黄冈名人的图片资料均陈列於此。此宅原建于一九三六年,一九九五年由林彪元帅的亲侄林从安修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林育蓉故居是他一九〇七年出生地,当年整体建筑一进三重,实际上当年林父林明清名下仅有一间住房,一间灶屋。</p> <p class="ql-block">林育蓉当时降生地是现在进门第三间。此建筑原有近二百多年历史,七二年被人为拆除,至今尚未全部修复。陈设有其父母遗像及保存下来的部分生活用具,一部旧式织布机和一架纺线车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林育南是我党早期走出的革命家、宣传家和政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是中国早期职工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林育南烈士于1898年12月15日出生在林家大湾,故居简陋但保存完好,为土砖建筑,基本保存了当年的风貌,故居内陈列了当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南是“三林”中最早的革命者,而他的革命启蒙人是恽代英。</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林家大湾,离开了湖北,一路在回家的路上,在高速公路的陈埠服务区简单地话别了一下,下午都安全到家啦,顺利结束了这次湖北自驾行的旅游!</p><p class="ql-block">环游湖北看美景,灵秀湖北在画中。知音湖北相约你,楚风汉韵难忘怀。我们这些古稀之人,一路前行非常给力,更感谢我们两位驾驶员,全程自驾,湖北山路十八弯也不惧!本团领导总结:开心的十一天,饱览了风光,放飞了自我,锻炼了身体,和谐了家庭。我也做了美篇,分享了快乐。看来旅游的作用还是不小的。这集的背景音乐是《灵秀湖北》。知音湖北等着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