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魅: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春水微澜

<p class="ql-block">摄影:大足区老年大学摄影班师生</p><p class="ql-block">文字:春水微澜</p><p class="ql-block">编辑:春水微澜</p> <p class="ql-block">十月二十八日,大足区老年大学摄影学会部分学员,跟随张治中老师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大足石刻宝顶佛湾景区进行采风活动,听张老师现场教学,指点摄影技术、传授用光技巧,同学们活学活用,捕捉到不少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周四的摄影课,张老师撷取了部分同学的优秀作品,进行了专业讲评,我因参加市局举办的八段锦比赛,未能参加此次活动,错过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但课堂上随着老师在屏幕上呈现的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被同学们的佳作感染着,激动着,忍不住写下了一些观后感悟。</p> <p class="ql-block">摄影:陈晓桦</p><p class="ql-block">父母恩重经变像的佛龛前,一位身着红色僧袍的僧人仰首凝视,过去七佛端坐其上,仿佛正在与下方的僧人展开一场佛与僧的对话,弘扬着儒家的孝道思想。金色的阳光如丝如缕,拂过庄严的佛像,倾泻在七佛脚下的芸芸众生身上,亦轻柔地洒落在虔诚的僧侣身上,既有很不错的光影效果,也有非常好的寓意,象征佛光普照,恩泽众生,万物皆得庇佑。</p> <p class="ql-block">摄影:王英</p><p class="ql-block">在这幅画面中,一位僧人正心无旁骛于佛前参禅打坐,背后则是千手千眼、法力无边的观世音菩萨,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位虔诚的修行者。僧人的红衣与背后佛象的金碧辉煌相互映衬,不仅彰显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更添几分神秘与庄重的气息。所谓僧行于世,佛在心中。佛是佛学的制定者和引领者,僧则是佛法的践行者和传承者,一佛一僧,禅意深远。佛之静,僧之行,动静之间,尽显佛禅之妙境。</p> <p class="ql-block">摄影:张治中</p><p class="ql-block">张老师的这张照片非常有意思,华严三圣巍然屹立,三尊大佛与三位虔诚的敬香者相对而立、遥遥相望。神之威严,浩瀚无垠;人之渺小,微如尘埃。那高大威严、俯视众生的神祇与卑微渺小、顶礼膜拜的人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弥漫在画面中袅袅的香烟、氤氲的雾气,昭示着此处香火的鼎盛。</p> <p class="ql-block">摄影:胡明理</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捕捉了大足石刻卧佛沐浴在阳光下的神圣瞬间,侧卧着的释迦牟尼仿佛被温暖的阳光轻轻拥抱着,金黄色的光辉洒落在古老的石像上,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宁静祥和的氛围。而在阴影的一隅,一抹红衫白裙的婀娜身影悄然站立,身影虽小,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和几分灵动,仿佛是这宏大场景中的一丝细腻情感,大场景与小人物的巧妙对比,更显画面的深远与宁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轻盈,沉醉于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之中。</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的另一处精妙之处,在于光线恰到好处地照亮了佛像的面容,而其身躯则隐没于斑驳陆离的阴影之中,仿佛披上了一袭神秘的外衣。</p> <p class="ql-block">摄影:陈红梅</p><p class="ql-block">此帧画面中,光影效果很好,光线恰如其分地倾泻于文殊菩萨所托之宝塔之上,令其熠熠生辉,仿佛被金色的光辉所笼罩,尽显庄严神圣之姿。</p> <p class="ql-block">摄影:张治中</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视角独特,从高处俯瞰,仅捕捉了释迦牟尼佛的头部,留给了观者无限遐想的空间。顶上青绿的苔藓无声的诉说着年代的久远和岁月的沧桑,卧佛面部的人工修缮痕迹则彰显了国家对文物的珍视和保护。下方的游人正好被几片绿叶虚化遮挡,使得画面更为简洁,突显了主体的庄重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摄影:陈红梅</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更是抓拍得非常好,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光线透过屋檐恰到好处地洒落在张老师身上,他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脸上洋溢着灿烂而开心的笑容,人物姿态和表情都非常自然,状态超好。</p> <p class="ql-block">身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的张治中老师说:好的作品真的很打动人,不论作品立意,主体的表达和环境的营造,光影的明暗、现场对光影层次的把控都是瞬间的定格,好的作品总是让人产生美感与共鸣,这就是影像带来的视觉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