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同城】行摄河南(十二)攀登中国水利工程史的珠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姜涵:(不离不弃)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5月11日</p><p class="ql-block">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红旗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编辑制作:姜涵(不离不弃)</span></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861880</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spa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span>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新中国奇迹”,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渠道,它不仅滋养了万顷良田,更深深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成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这就是红旗渠。红旗渠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勇气、智慧与不屈不挠精神的传奇,它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故事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也就是刚上小学的时候,看了一部新闻纪录片的电影《红𣄃渠》印象极为深刻。但那时候仅仅觉得林县人民很了不起,战天斗地、不畏困难,建设完成了红旗渠引水工程,并不懂得红旗渠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今天终于有机会走进红旗渠,实现了少年时代的梦想,能够近距离感受到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以当代愚公精神,用血和汗水筑成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如今的红旗渠,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的一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景观栈道,郭沫若先生题字的红旗渠碑。</span></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标志、标识、标语。</p> <p class="ql-block">劈开太行山景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红旗渠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抢修红旗渠纪念碑,碑文载:1996年8月,林州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暴雨,红旗渠总干渠严重受损,渠墙倒塌527处。在此紧急情况下,驻安(阳)54854部队派出3000多名官兵,奋战20多天,帮助修复了损坏的渠墙,保证了林州人民的经济建设。因此,林州市委、市政府特立此碑,以纪念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開山造渠.功伴禹夏</p> <p class="ql-block">太行天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闻名中外的红旗渠</span></p> <p class="ql-block">1971年,纪录片《红旗渠》在全国上映,电影中的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在全国传唱,从那时候起,红旗渠家喻户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丰碑,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已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经常有全国各地游客和青少年到此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青年洞简介:</span>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長616米,高5米,宽6.2米,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施工。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挖山进度由每日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掘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將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員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内部景色</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景区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鸡鸣一声闻三省,千峰如削云边出。红旗渠修筑在太行山腰的峭壁之上,它是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渠水蜿蜒,太行巍峨,景色壮观,荡气回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青年洞:</span>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青年洞<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span>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青年,故取名“青年洞”。历时1年零5个月,投工13万个,挖砌土石近2万立方才告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崖壁上有江总书记题写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李先念主席题写的“山碑”、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青年洞”。</span>红旗渠流淌着的是一种精神,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渠”、“生命渠”、“幸福渠”。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冲天干劲和力量,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他们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精神,见证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强意志。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红旗渠精神被纳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鹰嘴山:</span>渠岸崖壁上书“鹰嘴山”,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意欲展翅腾飞。雄鹰展翅,激励人们发扬红旗渠精神,奋斗图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神工铺:</span>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地方,当年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漳河沿岸村庄少,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宿山崖、搭席棚、打地洞,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他们没有怨言,在崖壁上留下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在建设红旗渠的十年过程中,有81位村民不幸牺牲,其中年龄最大的为60岁,最小的仅17岁,幸福渠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span>将1500公里长的绿色飘带缠绕在太行山的腰际,工程量大,工程艰巨,灌溉面积广,工程美学价值高,堪称“人间奇迹”,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红旗渠风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河南林县红旗渠。</span></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主体工程之一分水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太行天河:</span>红旗渠工程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凿壁穿石,开渠千里,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总干渠全长70.6公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p> <p class="ql-block">引漳入林工程进行了一个月, 林县县委及时召开盘阳会议,决定树立长远作战思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并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虎口崖:</span>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崖峰刺天。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松散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了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除险队员发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大智大勇,腰系大绳,像雄鹰腾飞,在崖上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这种举动叫虎口拔牙。</p> <p class="ql-block">1962年2月,全县组成了10万大军顶着寒风,踏着霜冻,扛着工具,背着行李,用小推车推着炊具,浩浩荡荡,急匆匆地向太行山进军,要在壁立如刃的悬崖峭壁上开出一条水的通路来。</p> <p class="ql-block">(在悬崖上修建红旗渠的建设者 - 博物馆影像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吹号人铜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团结洞:</span>地处林县最南部的临淇公社属于红旗渠非受益地区,为了修建红旗渠这个大局,临淇公社的民工舍小家为大家,承担起凿通团结洞的任务。该隧洞长26米、高5米、宽6.3米,于1960年11月动工,1961年6月竣工。临淇公社民工不怕挫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团结之花结出了"团结洞"之果实美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炮眼也叫烧炮,</span>因这里的岩石都是石英砂岩,石质非常坚硬,渠道要从此通过,必须先修成一个平台,光凭人工开凿进度非常缓慢,因此修渠民工决定在这里放老炮。他们先找准炮眼位置,并打成一个小炮眼,然后在炮眼中放烧炮,烧炮后,再下洞作业,就这样打打烧烧,最后打成直径1米多、深10余米的老炮眼,在炮眼中装上1000余公斤的炸药,进行爆破,半座山头应声倒下,这样就形成了修渠过程中一炮崩倒半架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太行回声,铁锤叮当,钢钎铿锵,打破了太行山亿万年的寂寞;炮声隆隆,无坚不摧,撕裂了干渴的旧山川。林县人民以渠线为弦,以炮声为鼓,用铁锤钢钎弹奏了一曲重整山河的英雄交响乐章,时代的强音在太行群峰间回响。</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他们用了10年时间,修建了70公里的总干渠和1500多公里的分支渠道,劈开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180个隧洞,架设了152个渡槽……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太行山地形复杂,施工条件极其恶劣,工人们需要在悬崖峭壁上作业,稍有不慎便会跌落山崖,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住林县人民的脚步。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战,红旗渠于1969年7月全面竣工。这条全长1500公里,被誉为“人工天河”的引水渠,彻底改变了林县的面貌。它不仅解决了林县人民的吃水难问题,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使昔日的干旱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的建成,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见证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林县乃至河南省的范围,它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学习的榜样,其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人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投身到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红旗渠依旧静静地流淌在太行山下,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而红旗渠精神,则如同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红旗渠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太行回声,铁锤叮当,钢钎铿锵,打破了太行山亿万年的寂寞;炮声隆隆,无坚不摧,撕裂了干渴的旧山川。林县人民以渠线为弦,以炮声为鼓,用铁锤钢钎弹奏了一曲重整山河的英雄交响乐章,时代的强音在太行群峰间回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的雄伟壮观模型:</span>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使你更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p> <p class="ql-block">山碑上一排排的名字、性别、年龄,多为20几岁-40,最小的一个才17岁,令人哽咽敬佩!他们用青春的光和热创造奇迹,精神永恒!</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外拾级而上,沿路历代水利工程雕像。</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分水闸前巨幅璧画。</p> <p class="ql-block">在红色天桥上,俯瞰下面的沟壑、水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所修建的各种建筑物共有一万两千四百多座,挖砌土石两千二百多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两米、宽三米的墙,可纵贯中国南北三千五百多干米。巍巍太行山漫漫修渠路,林州人以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的愚公移山精神磨砺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纪念馆:建筑面积6300余平方米,布展面积2950平方米,是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的一座展馆;馆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传颂着一个新愚公移山的故事,河南林州人民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用了十年时间,靠人力建成了中国最长的一条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span></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正面是一座雕塑,工人们正在建设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这是对红旗渠的最高评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行走红旗渠:</span>真可谓是一次灵魂洗涤之旅,不仅惊叹于红旗渠这一人工天河的奇迹,更是被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劈开太行山,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精神所震撼,<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精神折射的是一心为民、坚韧不拔的信念,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旗渠:</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步步是景点,处处是故事。红旗渠静静地流淌在太行山间,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我们怀着依依不舍之情告别了:攀登中国水利工程史的珠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我们将继续前行,请各位美友跟随我的镜头一起欣赏:行摄河北</span></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吧!</span></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6号。承德避暑山庄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大规模修建,是中国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不离不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摄影:不离不弃,</span></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创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