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芒花白了头

爱民

<p class="ql-block">“又见芒花白了头,才知季节又上深秋”。霜降时节,正是芒花盛开的时候。傍晚,我独自一人来到马村河畔散步。踏上高高的河堤放眼望去,如雪的芒花尽收眼底。这里一丛,那里一片,它们在金色的秋风里,快乐地摇曳着颀长的身躯,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偶见一行白鹭从芒花深处飞出,掠过芒花,向青天飞去,倾刻间,芒花形成一浪推过一浪银色的花海。</p> <p class="ql-block">芒花,对于生长在大都市里的人来说也许比较陌生,但对于我这个生长在皖南山区里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芒花,别名芭茅草花。是禾本科植物花序,属于多年生苇状草本植物。其叶片狭长,叶子边缘带有锯齿状。其花形有如高梁穗中抽出的棉花糖般轻盈蓬松。芒花秆一般长至1——2米。它们大多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地、河畔,向阳而生,喜群居。芒花初开时紫如水晶,开到一定程度时会白如瑞雪。</p> <p class="ql-block">走进芒花深处,见一老妇人折了十几根芒花秆摊在地上捆扎,我便上前询问:“有何用处?”她答曰:“用它编织蒸菜的格子。”嗬,第一次听说芒花秆还有此等用处。我曾在书中看过,古时候,人们用芒花编织芒鞋、芒席。如苏东坡诗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我小的时候,常见爷爷用门前山洼洼里的芒花秆做扫帚,用芒花编织草焐子,焐甜酒什么的,还用它编织拜垫,奶奶常跪在洁净松软的拜垫上面拜佛、在水塘边跪着拜垫洗衣等。也有聪明的人用它编一些小玩艺儿,如茶杯垫、针线篓子、蚱蜢、长龙、小青蛇等,拿到集市上出售。</p> <p class="ql-block">我徜徉在芒花丛中,尽情享受这份祥和与宁静,生怕这份秋色会“倏”地一下从身边溜走。</p><p class="ql-block">看着大片的芒花,眼前忽然幻化成一个画面:深秋的午后,一个高个壮年男人,身边跟着着一个七八岁大眼小女孩,他们行走在漫山遍野的芒花丛中。秋日的阳光如金子般明亮的投洒在大地上。走得满脸通红的小女孩看着没有尽头的芒草,问走在前面大高个男人:爸爸,身边这是什么草呀?爸爸答道:这是芒草,也就是芭茅草。女孩又问:为什么这种草这么多?总也走不到尽头?爸爸说:因为这种草发展得特别快,一小撮就会发展成一大片,一大片。女孩环顾了一下四周,又说:爸爸,我想这草丛中一定会躲着大灰狼。我好害怕!爸爸回过头,温和地笑着对女儿说:有爸爸在,你不用怕!爸爸给你唱首歌壮壮胆:“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女儿听到这里,咯咯地笑着打断爸爸的歌声,说:爸爸你别唱了,你是“左嗓子”(跑调),我来唱:“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上面父女俩,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我。</p><p class="ql-block">那是“文革”时期,一次父亲去广德乡下爷爷奶奶家接我回宁国城里。出发前父亲对我说:“你在爷爷奶奶家待了有段时间了,我接你回宁国上学去。这次回家我带你走山间小道,小路不但安全,而且还很清静。”那个时期由于交通不便,从老家到宁国的来回路程,大人们几乎都是步行。</p><p class="ql-block">我们沿途经过很长一段山路和一些村庄,中途我渴了,父亲带我去老百姓家里喝水。老百姓特别热情,为我们泡上热茶,还现炒些瓜子花生让我带在路上吃。在回程的山道上我问父亲:为什么当地老百姓对你这么好呀?父亲说:爸爸以前在广德县政府工作时,在这一带下过乡。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工作,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加倍对你好哇!父亲说到这里,顺手摘下一支芒花递到我的小手掌里,接着说:我们那时派到老百姓家吃饭,他们会倾其所有地招待我们。他们宁可苦自己,也不会苦别人。此时,父亲深情地用手抚摸身边的芒花,望着远方继续说道:那些纯朴的百娃就像这山中的芒花,虽然出身卑微,但是他们却能在卑微中开出花来,活出自己的风骨。</p><p class="ql-block">现在每当我看见芒花时,便会想起了这一美好温馨的一幕。从而格外地怀念那段珍贵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芒花,自古就倍受文人墨客的宠爱。它们从远古的《诗经》中走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英英白云,露彼菅兮。天步艰难,之子不犹”;它们从唐诗宋词中走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从现代被广为传唱的《芒花谣》中走来:“芒花飞,芒花白,芒花像冬雪。芒花随风摆,岁岁映明月。一闪一闪萤火虫啊,飞进芒花无处寻。今年芒花又白头,谁在他乡望秋月……”</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芒花丛中,我忽然又想到了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身旁这片美丽的村庄叫小胡村。据史料记载: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 ,金人进犯中原,迫使越室南迁。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主战派将领虞允文奉朝命,带兵前往采石抗金,缺粮遭困时,湖州骆驼桥富户胡千二献出大批粮食援助,亲自押运采石,虞允文得粮后重振旗鼓,打败金兵。胡千二献粮有功,被封为世袭知县。胡千二携家西行,来宁邑赴任,途经此地,见此地山水秀丽,遂命长子胡继唐代其任职宁国知县。自己携诸子家人于磨盘山脚下,筑室而居,从此胡氏家族在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经历数个朝代。小胡村最鼎盛时期达300多户人家。如今小胡村已被打造成人间天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的海洋。成为宣州区最美丽村庄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版图上,像这样的村庄星罗棋布。他们像芒花一般地生长在寂寞的角落,随遇而安,繁衍生息,在自己贫瘠的土地上“一岁一枯荣。”他们用纤弱的身躯托起一方水土,散发出坚韧不拔的生命之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马村河的石桥上,回首眺望那些静静伫立在暮色苍茫中的芒花,心中有种惆怅和淡淡的忧伤。著名词作家庄奴的那首《芒花》油然从心中响起:“又见芒花白了头/才知季节又上深秋/漂泊的日子无岁月/流浪的生活只知愁/愁的是思家乡/愁的是想亲友/愁的是美丽祖国山河是否依旧/芒花啊芒花小小年纪为什么白了鬓发/你可知道多少年的乡愁将我愁白了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