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亖位恩施行之三:恩施土司城 一城阅百年

半农堂主

<p class="ql-block">  早些年读过阿来的《尘埃落定》,对书中描写的麦琪土司的狡黠与阴狠、野蛮与杀戳等记忆犹新,对土司制度亦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奇。这次恩施土司城之行,得以近距离触摸那段尘封的历史。尽管《尘埃落定》聚焦于藏地土司,而此地则为土家土司,但其制度脉络应该大体一致吧。</p> <p class="ql-block">  细雨蒙蒙中,我们来到恩施土司城,一座赫然高耸的门楼映入眼帘,这是彰显土家族人文轨迹和土司王权威的标志性建筑,一砖一瓦无不释放着古老而厚重的土家气息。</p> <p class="ql-block">  跨过门楼,左侧崖壁有一幅巨大的《施州土司春秋图》,展现了施州土司的历史变迁,及土司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主要特征,乃施州土司历史的缩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国历史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离不开这三个词:羁縻、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p><p class="ql-block"> 羁縻制度,<span style="font-size:18px;">源于秦汉,盛于唐宋,是基于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的特殊政策</span>。“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简单说就是“大棒加胡萝卜”,软硬兼施。</p><p class="ql-block"> 土司制度,由羁縻政策发展而来。羁縻制度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统治者高度集权的愿望,于是土司制度逐步代替羁縻。土司制度,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归流”,前后450余年。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土司王就是生杀在掌一方的土皇帝。</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土家族在这450多年间大约有三十七八位土司,其中最大的是明末清初的鹤峰容美田氏土司,其爵府越制修建“九五居”,规模宏大,用料考究,高大巍峨,违礼逾矩,或许是朝廷推动改土归流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如今土司王朝早已湮没,现在所看到的土司城,是1998年根据文献资料设计建设的仿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整个恩施土司城,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月亮湖及怡情水榭、廪君祠、校场、太阳寨、土司王宫九进堂、城墙、钟鼓楼等30余个景点,每个景点都各具特色。人称“土家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  桐族风雨桥。桥廊两边专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以供肩挑背驮的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荫避雨,故称“风雨桥”。如今风雨桥已无商旅过往,成了游人休闲纳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月亮湖及怡情水榭。像月亮一样的山形围绕着的水泊,就是月亮湖。 而建于月亮湖边的水上吊脚楼,就是怡情水榭,是土司王爷当年携带家眷怡情戏水的地方。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地方,还隐藏着一段发生在五千多年以前,比杜鹃啼血还要凄美的故事。其主人公,就是月亮湖对面的廪君殿供奉的巴务相廪君与盐阳女神德济娘娘。</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廪君殿。是鄂西南土家“族脉”文化圣地,是国内土家族敬怀祖先廪君,举行祭祀活动唯一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相传廪君名巴务相,素有大志,嫌巴人居住的钟离山狭小,便率巴人沿古称夷水(清江)而上开疆拓土,途经盐阳时遇专司熬盐济世的女神,女神爱慕巴务相豪雄,以身相许并劝巴务相留居盐阳。巴务相仍觉盐阳不够广大,欲溯江而上继续拓土。女神无奈,便化成飞虫与诸虫同飞,遮天蔽日,令众巴人不辨南北,寸步难行。巴务相断定是女神暗中阻挠,便割下一绺头发作为信物赠与女神,女神将头发系于项间。次日诸虫再飞之时,巴务相瞄准系有头发的飞虫,挽弓搭箭,将化为飞虫的女神射落,天开明朗,巴务相率巴人前行直到夷城(恩施),见地方广阔,便留住下来建立巴国。巴人由此从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方式转为了较先进的农耕生活。 </p><p class="ql-block"> 巴务相心愿已了,便坐化升天陪伴亡妻。巴人为缅怀巴务相功德,建廪君祠立像祭祀,同时也感女神熬盐济世之恩,塑女神像陪于廪君之侧,称巴务相为廪君,称女神为德济娘娘,四时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  九进堂。恩施土司城的核心景点,是一座土司皇宫,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座接续的堂楼组成,</span>依次是土王府门楼、戏楼、议事厅、摆手堂、后院门楼、王府仓库、土司子女住所、内宫中堂、后堂等。宇连九进,楼高五重,极尽奢华。</p> <p class="ql-block">  在九进堂,偶然从导游口中得知一个骇人听闻的陋习,土司领地内女子嫁人时"初夜权"归土司所有。这一违反人伦的“恶俗”,竟然在土家族历史上合法存在了两个多世纪。 </p><p class="ql-block"> 土家族女子的“哭嫁”,是不是在表达对这个制度的不满,无力反抗的她们,只能用哭来表示抗议???</p> <p class="ql-block">  奇葩的婚俗,深刻影响了土家人的家庭观念。由于新婚之夜献给了土司王,她们无法确定第一个孩子的父亲是谁,因此,当时的土家人都不喜欢第一个孩子,“幺妹”“幺哥”在家庭中极受待见就在情理之中了。民间歌谣曰“土家有个土皇帝,土司皇帝不讲理,穷人娶媳他先睡,谁个能忍这口气”。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司制度下“初夜权”最终消失,还女性一片朗朗乾坤。</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与钟鼓鼓楼。土司时期土司间相互攻城掠寨的战争经常发生,各土司修筑城墙和钟鼓楼、峰火台进行戍守,抵御来犯之敌, 护一方平安。</p><p class="ql-block"> 如今早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只有沧桑的钟鼓激荡着古老的回响,斑驳的石墙残留着历史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