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经读过唐浩明的《曾国藩》,《曾国藩》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引发曾国藩研究的热潮。此番读完《张之洞》,发现此书的价值一点也不亚于《曾国藩》。</p><p class="ql-block">唐浩明写《曾国藩》之前,曾潜心研究过曾国藩的奏折、家书、日记等,编写过1500多万字的曾国藩文集,所以对清史、对曾国藩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恐怕少有出其右者。以这样的功底再来写《曾国藩》《张之洞》这样的历史小说,自有其他人无法抗衡的深厚功底,《张之洞》一书就展示了唐浩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学识。小说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言简义丰、典雅清正、恰如其分;对事件和人物的分析,丝丝入扣、细致入微、举重若轻。所以,书中涉及到的诗词歌赋、历史典故、规章制度等等,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小说将历史真实和合理虚构巧妙结合起来,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p><p class="ql-block">未看小说之前,在教材和若干零碎文章中,对张的了解是一鳞半爪的。只约略知道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是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齐名的清代“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读完这部小说之后,对张之洞的了解非常全面,一个立体的张之洞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张之洞类似于一个神童,他13岁考取秀才,15岁赴顺天府中举人第一名,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其一生勤政廉政,诗文俱佳,创立了举世瞩目的事功。他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北和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他创办新式学校,大修水利工程,改革军政,兴办洋务,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和制绢、造纸、印刷等企业。一生可谓声名显赫,功勋累累。可以说,张之洞的一生就是中国的一部近代史、一部洋务运动史。</p><p class="ql-block">然而,由于旧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张之洞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生。尽管张之洞孜孜以求,倾尽了一生心血,想极力促进国家走向富强之路,终究还是不能扶大厦于既倾、挽狂澜于既倒,清朝还是势不可挡地土崩瓦解了。所以,小说的末尾写到张之洞临终前最后的一句遗言是:“一生的心血都白费了。”因此,就“中兴清朝”这个意义而言,张之洞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p><p class="ql-block">但是,张之洞的事功在客观上对中国工业的现地化进程起了开创之功,大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部中国近代史,张之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引领和推进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绕开和抹杀的。对此,伟人毛泽东对张之洞有过中肯的评价。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四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这其中属张之洞名气最大,大名鼎鼎的汉阳造就出自他之手。</p><p class="ql-block">张之洞没有错,错的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历史会永远记住他。</p><p class="ql-block">(《张之洞》,作者唐浩明,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112.4万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