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古城(二)

天翊

<p class="ql-block">撰文/选自聊城史记</p><p class="ql-block">图片/天翊</p><p class="ql-block">资料/聊城古城</p><p class="ql-block">音乐/古城谣</p><p class="ql-block">制作/天翊于2024年11月3日</p> <p class="ql-block">  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人们誉为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铁塔本身没有铭记,地方文献中亦无记载,从塔的形制与浮雕风格上分析比较,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本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铁塔为八角形楼阁式佛塔,现为12层,塔高15.8米,由聊城铁塔 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腰部浮雕力士、龙凤、乌兽和乐舞人物等精美图案。塔身用 生铁仿木构分层铸造,第一层中径1.53米,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楼身共12层,倚柱、斗拱与一层相同。各层都有腰檐平座,平座均为四铺作单抄计心造,周绕栏杆。 腰檐仿木檐铸造有檩枋、檐椽、飞椽、瓦垄及斜脊等。塔身逐层收分,塔顶置仰莲葫芦宝瓶式塔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城铁塔出土的辟支佛舍利</p><p class="ql-block">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首次展出明代成化丙戊年间(1406年)存放在铁塔地宫中的辟支佛舍利,这一珍贵的佛教圣物历经500余年终于露出了真容。现存运河文化博物馆馆,这是聊城唯一的辟支佛舍利。</p><p class="ql-block"> 据相关资料记载,铁塔历经多次雷击和地震,塔身上段及塔刹早已断毀,散落倒埋在地。维修前只存在塔基座和五层塔身,至于其全貌,并不详知。1973年5月,聊城地区文化局、聊城县文化馆和当时在聊城地区搞调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队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铁塔进行了清理“当时在塔基底部发现一地宫,清出了石函、银函、铜佛、铜器等一批佛教器物。银函放在石函内,银函里放着若干石英、玛瑙、石灰石石珠,器身正面刻有“辟支佛舍利’,底部刻有‘大明成化丙成三日吉日造’。”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说。断定明代重修铁塔时放入舍利。</p><p class="ql-block"> 2010年国庆节期间,中国运河博物馆将辟支佛舍利在“聊城铁塔地宫出土舍利子专题陈列室”单独展出,让世人日睹这一圣物的真容。放入宝塔水晶珠上的舍利,大约有7毫米长,在五彩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格外圣洁。</p><p class="ql-block"> 舍利出土后就一直放在市博物馆的库仓中,在1981年曾经与其他的文物一起展出过,后来将其移交给运河文化博物馆,“在考古发现时,差不多有多粒舍利,只展出一粒,因为这粒体积大,有7毫米,而其他的都在5毫米左右。这颗舍利放在灯光下品莹剔透,但拿出来是不透明的。”</p><p class="ql-block"> 铁塔本是宋代修建,为何舍利是明代放入?根据对铁塔地宫的考古发现,地宫中出土的文物,除一些早期的货币之外,时代均在明代,石函和银函上有明确的铭刻纪年,可以断定此塔至少在明代成化年间进行过重修。“出土的石函上有记载:古有铁塔,永乐年间倒,天顺年间,东昌府区僧纲司都、纲性深,隆兴寺住持祖崇,僧德宁,发心蔡缘,至成化二年三月初六日重立铁塔记,就证实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辟支佛舍利的出土不仅让人们目睹了佛教圣物的真貌,也揭开了铁塔的谜团。寺庙德高望重的住持火化后,寺庙的僧人会在寺庙里建一座塔,将高僧的遗物和珍贵的佛教器物放入塔底,其实也就是高僧的墓地。在聊城佛教塔大概有十几处,</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只有2处铁塔,在全国也只有3处,所以铁塔的价值很珍贵。”铁塔不仅在建筑意义上宝贵,同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而其中的舍利,也是目前聊城唯一的。</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各地,到处都能看到高耸云霄的古代建筑——塔。我国现存数以万计的古塔大多已有几百年或上千年的历史,这些古塔饱经风雨,历尽沦桑,巍巍屹立,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铁塔则是众多古塔之中的珍</p><p class="ql-block">品</p><p class="ql-block"> 聊城铁塔位于古运河畔,始建干宋金时期,通高15.5米,石座铁身,浑然一体,蔚为壮观。铁铸塔身工艺古朴奇巧,石座浮雕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尽显古代工匠技艺之精妙。其与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济宁崇觉寺铁塔并称为中国三大铁塔,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聊城铁塔是大运河畔的璀璨明珠,是聊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见证,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聊城宋代铁塔</p><p class="ql-block"> 聊城铁塔,是典型的宋代仿木楼阁式铁铸塔,造型俊秀挺拔,建筑比例得当,仿木结构的勾栏、倚柱、瓦当、斗拱等图案惟妙惟肖,铸造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塔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塔起源于印度,梵文称作“STUPA”,中文译作窣堵波、塔婆、浮图等。塔是用来保存埋葬舍利的建筑物。随着宗教的发展,塔成了一种纪念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塔形式上千姿百态、功能上丰富多彩、装饰上美轮美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民俗、宗教的具象性体现,寄托传递着千百年前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愿景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聊城铁塔结构</p><p class="ql-block"> 聊城铁塔坐落于山东省聊城市东关街北,古运河河畔,为八角十二层仿木结构楼阁式铁铸舍利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咏铁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步出城东到上方,稜层古塔老风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齐自昔多名胜,七级干今冉莽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绝顶摩云迥去雁,暮云倚树起鸣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争春惨淡烟光里,蜃气分明出海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徐东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铁塔烟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追寻唐宋有遗踪,铁铸浮屠横碧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几度劫灰犹挺立,千秋风雨尚浑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飞檐斗拱排云外,绝顶雕栏贯日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莫道今吾心匪石,随缘欲到梵王宫。 佚名 </p> <p class="ql-block">  聊城山陕会馆,俗称关帝庙,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该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今规模。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由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合建,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特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在国内罕见,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会馆内的建筑密集,细节精美,展现了清代聊城地区的富裕与繁荣。主要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钟鼓楼、关帝大殿等,每个部分都透露出气派与豪华。特别是大殿前的方形石柱和石雕柱础,以及献殿和复殿的琉璃瓦装饰,都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p> <p class="ql-block">聊城《山陕会馆》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p> <p class="ql-block">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海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p> <p class="ql-block">聊城古城衙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