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张国焘墓地 - 松山墓园

Samson Yang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飘着小雪,室外气温零下10度,体感温度零下16度。</p><p class="ql-block">12月是多伦多的寒冷季节,41年前的1979年12月3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早期的领导人张国焘在多伦多士嘉堡一家养老院去世,死后安葬于多伦多。</p><p class="ql-block">几天前,远在国内的同学在看完一篇有关张国焘的文章后,给我发来微信,让我替他探寻一下张国焘在多伦多的墓地,并希望我拍一张墓地的照片给他。</p><p class="ql-block">旅居加拿大多伦多十多年,日常我最大的兴趣就是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加拿大除了秀美的风光之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怀念的人物,比如诺尔曼·白求恩,这是一位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而献身的加拿大共产党人。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资购买了位于安大略省北部、距离多伦多约150公里的格雷文赫斯特小镇(Gravenhurst)的白求恩出生与幼年时期生活的House,并根据历史照片,按照当时房子的原貌进行了修缮,建成了国家《白求恩故居博物馆》,并被列为加拿大国家级的历史名胜,也成为许多中国人来多伦多旅游的必去之地!</p><p class="ql-block">而张国焘这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第四方面军的统帅,后背叛了中国共产党,投入国民党阵营……1968年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后,一直生活在多伦多,直到1979年12月病死在多伦多世嘉堡的政府老人院并安葬于多伦多。所以,探访一下他的墓地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p><p class="ql-block">张国焘在多伦多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妻子杨子烈都非常低调,据说当时他的葬礼也是由一位牧师办理的,安葬地点也一直没有公开,直到21世纪之后,张国焘和他的妻子杨子烈的联名墓碑地点才被人们披露。</p><p class="ql-block">我也是来到多伦多之后,从有关的文章中知道了他的墓就在多伦多世嘉堡区内的松山墓园(Pine Hills Cemetery),出于对他的墓地的好奇,在2010年的夏天,曾经去过松山墓园。墓地并不好找,当时用了不少时间。</p><p class="ql-block">这次,为满足同学的要求,我轻车熟路的再一次开车过去,从我家到墓园不到20分钟的车程,加上疫情期间,车流不多,只用了16分钟就开到了墓园内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松山墓园的东门</b></p><p class="ql-block">墓园的大门在多伦多世嘉堡区东面的Birchmount Road上,进入大门不远,就是墓园接待处,接待处前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松山墓园始建于1928年,位于多伦多市区的东南部,占地面积约3000英亩,成正方形,分成数十个区域,埋葬着几万个灵魂,估计应该是多伦多市内最大的墓地。</p><p class="ql-block">墓园距离北美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仅3公里,闹中取静,肃穆安然。</p> <p class="ql-block">墓园内有一片专门的区域,是为加拿大退伍军人提供安葬的特价墓地,以表彰和纪念他们对国家所做出的特殊贡献。</p><p class="ql-block">目前这个军人墓区已经成为近7000名退伍军人的最后“归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退伍军人墓园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麻石砌筑的墓碑墙上铭刻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LEST WE FORGET”</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墓铭志寄托着后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保卫着国家安宁与和平的军人的无限怀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退伍军人墓地的野战山炮</b></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炮陈列在墓地的草丘上,陪伴着安睡在墓地里的军人之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也是松山墓园独有的景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纪念在北爱尔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36阿尔斯特师服役的加拿大军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立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以华裔为主体的墓区</b></p><p class="ql-block">在松山墓园内,有几个区域是以华裔先人为主的埋葬地,一眼望去,都是中文的墓碑,让人有一种错觉:还以为这是中国的某一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张国焘的墓碑的所在区域不是华裔为主的墓区,虽然与华裔墓地区域相邻,但并不是在以埋葬华裔先人为主的墓区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国焘与妻子杨子烈的墓碑</b></p><p class="ql-block">张国焘和妻子合葬墓碑上刻着两人的英文名字,姓氏CHANG刻于碑顶,还注明了张国焘生于1897年11月26日,逝于1979年12月3日。杨子烈生于1902年12月9日,逝于1994年3月27日。</p><p class="ql-block">可能因为张国焘是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他的名字的英文拼写是广东话的张国焘(Chang Kuo-Tao);而杨子烈则是广东话的、冠了夫姓的张杨子烈(Tze-Li Young)。</p><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中文墓志铭是:张公国焘,张杨子烈。</p><p class="ql-block">记得多年前来这里时,墓碑左右是两棵小松树,今天过来,只有一棵了,但是树长高了,更加茂盛!</p> <p class="ql-block">张国焘,他曾是上个世纪初期中国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并担任过一大的主席团主席,组织部长,经历了中国革命早期的许多大事件与紧要关头、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大决策、继而统帅了红军主力,担任中国红军的总政委,后来另立“中央”与当时的以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分庭抗礼,最后投向国民党怀抱……</p><p class="ql-block">戎马倥偬,大起大落,有过太多的台前幕后的故事,有过太多的毁誉掺半……</p> <p class="ql-block">张国焘的弟弟张国庶,也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是萍乡党团组织最早的创始人,曾担任过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因叛徒告密被捕,受尽酷刑后被国民党杀害。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念的英烈之一。</p> <p class="ql-block">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1902—1994),湖北省枣阳县人。192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习,1924年与张国焘结婚,曾两次赴莫斯科深造。1931年张国焘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杨子烈被留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上海党组织遭破坏后,杨子烈与组织失去联系。国共第二次合作后辗转来到延安。1938年张国焘叛离延安后,毛泽东批准杨子烈离开延安,前往武汉投奔张国焘。1949年张国焘和杨子烈前往香港,1968年来到多伦多。1994年杨子烈病逝,终年92岁。</p> <p class="ql-block">在张国焘1938年叛逃到武汉之后,杨子烈带着6个月的身孕,找毛泽东要求去武汉找张国焘时,毛泽东对杨子烈说:“你是好的,一切都因为国焘不好。现在国焘已被戴笠捉去了,戴笠是什么人,你知不知道,他是国民党的大特务呀!你去了汉口以后,生养孩子的一切费用,党都可以负责。你要好好照顾国焘的生活。记住,你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回到党里来!”</p><p class="ql-block">但是,她并没有回来……</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后的1951年,杨子烈在香港与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有一次交谈,在交谈中,杨心怀感激地说:“国焘不辞而别后,毛泽东真是大仁大义,嘱咐我到武汉后要好好地照顾国焘的生活。生养孩子的一切费用,党都可以负责。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回到党里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0年时拍下的墓碑照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时,还是两棵青松怀抱着墓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国焘墓碑正面</b></p><p class="ql-block">张国焘夫妇的合葬墓碑是一个一碑两面的墓碑,墓碑“临街”的一面是是乔治.伯莱克(Geroge Black)和妻子的生卒日期,因为碑文没有介绍简历,所以不知道这对夫妻有何背景。</p><p class="ql-block">张国焘和夫人杨子烈的名字刻在其背面。</p><p class="ql-block">与一对西人夫妇共用墓碑的情况,在这个墓区里墓葬礼的华人中是很少见的。</p><p class="ql-block">是什么原因,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由于墓碑面朝东北面,而张的墓碑在背面就可以朝着西南,而墓地的西南方向正是中国的江西萍乡 - 那里是张国焘的家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国焘墓碑近景</b></p><p class="ql-block">张杨合一的墓碑用的是普通的灰色石料,高约95厘米,宽57厘米,厚20.5厘米。</p><p class="ql-block">墓碑的两个则面都刻有一个十字架,据说,张国焘晚年住在养老院,受护理义工的影响,成为了基督教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独特的个人墓碑</b></p><p class="ql-block">几年前,在距离目前张国焘和杨子烈竖碑约7米以外的地方,有一块很不起眼、十分容易被忽视的地碑,只有砖头大小,呈灰褐色,全英文,刻着的字母是 Kai Yin Cheung,立碑人以及立碑的年份。这块墓碑的立碑人是一位牧师,并不是张国焘的夫人杨子烈。KaiYin 即恺荫,恺荫是张国焘的字号,正如仲甫是陈独秀,润之是毛泽东一样。</p><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判断张国焘死后,遗体就安葬于此。当时为什么只用了张国焘的子号,而没有使用姓名,原因可能是中国当时刚刚结束WG,因为张的敏感身份,其妻及张的后人不愿张国焘死后遭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所以默默的安葬了他,并且在安葬地没有立下任何碑文,直到1991年才以当初下葬时的牧师的名义立了这个地碑。</p><p class="ql-block">立地碑三年后的1994年,张的夫人杨子烈去世,其后人再将张国焘杨子烈合并一处,刻立了目前这座墓碑,以作为悼念之地。</p><p class="ql-block">而这个立于1991年的墓碑,却在2016年之后的某一天被移走了,原墓碑处栽上了一棵松柏。</p><p class="ql-block">这是不是张国焘和杨子烈的后人所为,无法考证。</p><p class="ql-block">因为,张国焘和杨子烈在加拿大的三个儿子及后人一直没有公开露面活动的信息。起码是我2005年到了多伦多之后,从来没有见过有关张国焘三个儿子的任何公开的消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张国焘无疑是一位发挥过重大作用而绕不过去的人物,因此不论他被后来者如何评说,他的名字都将永存在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之中。</p><p class="ql-block">若干年以后,即使过往的政治老人,以及当今的官二代、官三代所传承的杯葛恩怨与情仇都已如神马浮云,烟消云散,善良的中国人也许还会继续寻找几近凐灭的历史记忆,用善意去解读他,追思他,因为他留给了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部泣血的长篇传记《我的回忆》,更有需要慢慢消化的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张国焘的《我的回忆》和杨子烈的《往事如烟》,从另一个角度写下了中国共产党在1938年前的许多重大事件与经历,对于后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重要的文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年轻时的张国焘风华正茂</b></p><p class="ql-block">当时的他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也是“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负责人之一,曾任北大学生干事会总务主任兼联合评议部主任。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爱徒;而毛泽东当时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国焘和毛泽东在延安时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时的毛泽东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人,尽管当时的总书记是张闻天;而张国焘由于另立中央的错误,受到党内批判之后,担任延安边区政府主席,矮了毛泽东一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晚年的张国焘全家在加拿大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祖孙三代,</span>西装革履,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曾经一些有关张国焘逝世的文章说:张国焘是在加拿大一个公立养老院被活活冻死的!事实是这样吗?</p><p class="ql-block">加拿大是一个自然资源很富足,世界上高福利的国家之一,每个人都有着生活无忧的社会保障,而老人与妇女、儿童更是加拿大各级政府部门历来最为关照的群体。</p><p class="ql-block">尽管晚年的张国焘远走天涯,彻底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心态未免会失落,但是生活应该无忧;他移居加拿大后,著书立说,坚持数年,写成了洋洋大观的《我的回忆》,是现今研究中共党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夫人杨子烈1922年入党,是中共第一任妇女部长,夫妻恩爱,患难与共达大半个世纪之久。</p><p class="ql-block">他们的三个儿子皆有出息,分别为加拿大的医生、工程师和大学教师,属于中产阶级家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谓张国焘最后因贫病交加,被“活活冻死”一说,应是以讹传讹,子虚乌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墓园里的洪门历代宗亲纪念碑和新会县先侨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现在中国的八大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致公党,其前身就是洪门致公堂。</p><p class="ql-block">加拿大的洪门在加拿大也是正式注册的合法社团组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墓园内的各式墓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松山墓园内的墓碑塔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一个曾经叱咤中国历史的风云人物,落寂在异国他乡之后,也许是早有遗愿,不想再受到历史上政治恩怨的拷问,从此隐姓埋名,淡出江湖,悄然安息在这儿……</p><p class="ql-block">他当年曾经的下属、同僚,在中国北京有一座雄伟的纪念堂;他最辉煌时的搭档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次大授衔的将军中,又近半的将军曾经是他的部属……</p><p class="ql-block">然而,往事如烟,不论沧海还是桑田,正如他曾经所说过的那句话:“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