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峇峇娘惹博物馆 ‍——马六甲一户土生华人的家

小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您听说过“峇峇娘惹”吗?峇峇娘惹是马来发音,意为“土生华人”,这是一批特定的中国移民的后裔。我以前闻所未闻,今年七月底下南洋,住在“峇峇娘惹”旅店,吃过不同口味的娘惹菜,才知道什么意思。原来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在经过马六甲时,有一部分随行的华人男性留在当地与当地的土著妇女(如马来人、米南加保人、武吉斯人或爪哇人等)通婚,他们的男性后代称作“峇峇”(Baba),女性后代被称为“娘惹”(Nyonya)。“</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峇峇娘惹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服饰等,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及浓郁的马来当地色彩。峇峇娘惹在生活上仍保留了华夏民族的传统特色,例如在门口挂灯笼,婚礼依旧是中国传统仪式,娘惹服装也是从汉服衍化而来,语言结合了闽南语粤语及马来语。娘惹菜是中餐与本地料理的结合,同时添加很多的东南亚香料。</span></p> <p class="ql-block">🔺影视剧《小娘惹》在此博物馆拍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娘惹文化可以由一系列标志性的文化物件来概述:色彩丰富的娘惹食物、上杉下裳的”可巴雅“娘惹服饰、容器、橱柜等日常物品上所雕刻的丰富花纹等等。娘惹文化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况——mixture,即华人文化与马来半岛上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其中有本土的马来文化,也有来自欧洲殖民者文化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室内挂着胡锦涛参观博物馆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进一步了解峇峇娘惹及其文化,马六甲豆腐街的福章雕刻大师丁伟强一行亲戚于2024年7月30日中午带我们到郭陈祯禄路上的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馆参观。这座小型博物馆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马六甲古城的一部分,也是影视《小娘惹》原型的拍摄地,据说还是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必打卡之地,甚至是中国领导人来访的必经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从马六甲鸡场街来到郭陈祯禄路的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是一座三排中西混合式建筑,既有中国传统造型的门窗,中国闽南建筑的前廊和多个天井等类似闽南古厝和闽南骑楼的建筑特点,又有马来式的屋檐、欧式的梁柱雕饰等,在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这种欧洲审美传统和中国及东南亚图案的融合,形成了一种被专家们称为“中国巴洛克”的建筑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巴罗克风格的三间排屋1861年由是曾家买下后住过四代人,1985年作为第四代的曾金礼才将其改造成如今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手制姓氏灯笼被悬挂在门前。姓氏灯能让每户人家的姓氏、商号一目了然。此厅左边的姓氏灯显示了商号 ─ 瑞兴,右边则显明了曾家姓氏。二十年代当这条街上尚未有电流供应时,这些姓氏灯乃以蜡烛点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80年代,曾家第四代的曾金礼去英国看望女儿,并游览了一些建在城堡里的博物馆,受到启发。为了宣传峇峇娘惹和介绍马来亚多元文化的独特身份,同时也维持着该文物原有的状态和记载。曾金礼回国后把自家的这 幢住宅改造成了博物馆。并希望将来他的一个儿子可以跟他把这间博物馆管理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博物馆的外门(pintu pagar)。传统的士生华人房屋是长排住宅,有前门和后门,中间有通风井,用于采光和通风。pintu pagar在峇峇马来语中是指一种半高的外门,白天打开前门时,它可以通风、安全和保护隐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以看到,这个门的两面都雕刻有镀金图案,但其中的图案元素十分丰富:狮子、鸟、花朵等花纹明显来自华人文化;而像下方的对称花瓶图像,则是受到了西方文化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代表娘惹文化的物件中,这种文化融合的印记非常常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马六甲老街每一幢的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眼前的这一幢建筑从外面看似乎并没有与众不同之处,可一旦 走进,你就会惊叹它的奢华与古香古色,因为它完整地展示了一个峇峇娘惹家族昔日的繁华。</span></p> 🔺走进游客盈门的博物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61年,曾金礼的曾祖父为了避难飘洋过海,从福建崇安来到马六甲谋生,娶了当地女人,也就是他的曾祖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祖父曾清秀第二代,因为做橡胶生意, 积累了大量财富。1898年,其祖父买下了并修建了这幢住宅,几乎所有的家具都从中国运来,精湛的雕工,吉祥的符号,无不体现出高超的工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就连楼梯也不例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金礼的父亲第三代曾胜奇一家住在这幢祖屋一段时间后于1932年至二战结束这段时间搬到海湾别墅去住了,祖屋成了办公场所和祭祖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金礼是第四代,排行老大,这间屋子就是他的出生地。他有8个兄弟姐妹,其中四个是男孩,这四扇玻璃屏风上雕刻着牛、龙、猴子、狗,分别代表着家里四个 男孩的属相。</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代华人原配胖胖的马来妇女最典型的模样的太太。根据马来人由女人管家的风俗,曾金礼的曾祖母的照片必须挂在大厅中间。</p> <p class="ql-block">🔺曾清秀(1865~1919)是第二代的土生华人,他是一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册封为太平局绅的</span>橡胶园主。西装领带金丝眼镜的他酷像上海滩的绅士,又称四眼老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导游介绍,曾清秀买三间排屋只花了700来元,但却用了700天来装修。根据曾清秀的设计理念,配备了精细雕刻的家具,木质屏风上金色的雕饰,花纹拼装的地板。长型的屋子,屋内又非常宽敞,里边有一个天井,可以容许阳光及雨水进入屋内。那些厚重的木制家私,皆是以中国的红木制成的,其设计则融合了中国、英国维多利亚及荷兰风格。有些家私拥有丰富的珍珠母镶嵌了盛开的樱桃花及各种鸟类。屋里的陶瓷则是这些海峡华人特地向江西省及广东省,要求定制而进口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门右手边就是那个曝光过度的议事厅,厅前挂着曾府灯笼。那个屋子外面是以前的女子能去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当外宾来议事的时候还要有窗帘挡住以防女子被窥视。议事厅内有很多刺绣画,物品均以双数出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屋内厚重的木制活动门,可以通风、挡光。皆是以中国的红木製成的,其设计则融合了中国、英国维多利亚及荷兰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意大利风格的梳妆台、大镜子,花瓶,中国式的灯笼、桌子、屏风、中国瓷器、丝绸制品等装饰品彰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视屋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丁伟强请来作导游的华人热情地带领我们先参观第一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氏家族第二代的曾清秀奢华的格调在屋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得見。从楼梯底部金光闪闪的雕刻以及镶有母贝的乌木家具,到充满欧式风格的陶砖,曾清秀不拘一格的品味让我们感受到这祖屋独有的文化风味。</span></p> <p class="ql-block">🔺这或许是全马来西亚唯一的一个底部布满雕刻且贴了金箔的楼梯,展示有象征八仙的元素。这是上海人特别雕刻的楼梯,30多年前,美国人要买这个楼梯,出四万美金,但祖屋第四代坚持不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二层收藏者大量的娘惹手工艺品和风俗文物:娘惹的服饰、房屋的装饰,日常用品等。此外还有精致的瓷器和银器、妇女昂贵的首饰等。婚房还原了原有的场景,放有豪华婚床,床前有新郎新娘模特穿着的婚礼礼服。</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导游带领我们上最核心的二层参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二层梯上的折叠式木板可以与梯口的小门合叠上锁,除了可以防止盗贼潜入楼上起居室,也可阻止小孩在夜半时分下楼玩耍,甚至不让丈夫夜归。</span></p> <p class="ql-block">🔺二层有防盗设施,一般人是进不来的。</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娘惹几乎足不出户,只能在厨房和二楼的卧室穿梭。有人来提亲时,她们也只能透过隐藏的视窗偷偷观察未来的夫婿。</p> <p class="ql-block">🔺二层有一个房间是打金首饰的,桌子上玻璃罩下面的盘子上放着槟榔,曾清秀最初做的是槟榔加工的生意。</p> 🔺中西合壁的大衣柜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雕花柜子里放着中国瓷器</p> <p class="ql-block">🔺玻璃柜子里摆放着各种洋玩意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的器物真的太多了,这栋百年古宅内,更收藏着上千件古董和珍藏品,晶光闪闪的咨誉娘惹文物,金漆屏雕精致典丽,还有礼服、闺阁秀女的妆苍柜、绣花鞋、凤冠霞巾、嫁喜礼饼盒等,沉寂着时光,一派旧传统的喜气洋洋。建筑物结合中西风格,精致独特的设计,足以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楼楼梯右边就是新郎新娘的主卧室,是个套房。</span></p> 🔺精美的婚台和刺绣台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峇峇娘惹社群非常重视婚礼。他们的婚俗文化保留了大量的华人传统习俗,也融入了一些西方文化、马来文化的元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传统的峇峇娘惹婚礼程序复杂,需12天才能礼成。20世纪30年代以前,峇峇娘惹的婚礼沿用清代中国的礼制:新人跪拜叩头,敲锣打鼓、抬花轿,场面十分热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峇峇娘惹的婚房十分讲究,通常配备一张四柱帐杆睡床、一个双层橱、一个架着瓷脸盆的洗涤架、一个梳妆台,还有一张摆放着龙凤烛的桌子和两把椅子。其中,婚床是婚房的核心区,床面刷漆,上有描金装饰和吉祥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举办结婚仪式的房间</p> 🔺新郎模特 <p class="ql-block">🔺穿着“可峇雅”<span style="font-size:18px;">娘惹服饰的</span>新娘模特</p> <p class="ql-block">🔺视频:婚房布置的富丽堂皇,木地板上开了个小方洞,打开后可以看见有什么人从大门进来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家的丧礼和婚礼一样,到现在为止仍然保留着华夏民族的文化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办丧礼的祭台的欧式白花和中式焚香</p> <p class="ql-block">🔺祭台上的祭品必须每种放双份</p> 🔺曾家气派的祖坟 <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还原了曾家人的庆生场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楼的左手边是先生太太们娱乐场所,那个年代就有留声机、麻将桌等。</span></p> <p class="ql-block">🔺墙中间挂着曾家第一代大奶奶画像的中国麻将桌,还有几个模特坐在桌前。</p> 🔺打字机 <p class="ql-block">🔺视频:76年曾家的全家福,子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楼后的一层天井后面就是饭厅和厨房等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东南亚地区,长桌宴是土生华人社区特有的家宴形式,峇峇娘惹们通常在做寿、结婚等重要日子,设长桌宴,以丰盛的娘惹菜肴和糕点招待亲朋好友。</span></p> 🔺峇峇娘惹喜用长桌吃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峇峇娘惹对饮食十分重视,厨房往往是家庭的核心地带。他们对餐桌、餐具、进餐方式、布置摆设等十分讲究。富裕人家通常备有两套瓷质餐器,一种是白底蓝花的青花瓷器,供日常和祭祖时使用,俗称“厨房瓷”;另一种是专门从中国定制,以牡丹、凤凰图案为主要装饰的粉彩瓷器,多用于婚宴喜庆场合,称为“娘惹瓷”。</span></p> <p class="ql-block">🔺长玻璃桌上摆满了“厨房瓷”</p> <p class="ql-block">🔺用于婚宴喜庆场合的“娘惹瓷”</p> <p class="ql-block">🔺视频:宫窑内造的瓷器用草包严实后从中国运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饮食文化上,他们秉持着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娘惹在出嫁前一般足不出户,在家与女性长辈学习传统厨艺,加上不少经典美食都出自娘惹之手,故也被称为 “娘惹菜” 。由于马六甲海峡当年是国际贸易港埠,汇集多个国家民族文化,因此娘惹可以利用来自印度、马来、中国和西洋的调味配料,来烹调各族美食,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娘惹菜”。</span></p> 🔺烧火的灶头 🔺灶头旁的厨工饭桌 <p class="ql-block">一个娴淑的娘惹必须知道如何正确地捣碎峇拉煎(belacan)。有经验的家婆将会从捣击的声音节奏中看出该娘惹是否适合自己的儿子。捣碎缽用来去掉米糠、捣碎调味品和峇拉煎。</p> 🔺捣碎缽 <p class="ql-block">在东南亚,人们评价一位娘惹是否贤惠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娘惹菜做得好不好吃,二是珠绣鞋做得好不好。娘惹美食用料比较复杂,融合了多种饮食文化的特点,“经常要用到马来香料,以及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各取所长。娘惹做菜前会精心准备亚参片、亚参膏、咖喱叶、黄姜粉、芫荽粉、红葱、八角、肉桂、葱头油等配料,娘惹菜香浓艳丽,酸甜中带微辣。</p><p class="ql-block"><br></p> 🔺制作美食的各种香料 <p class="ql-block">🔺视频:厨房柜子里备有各种香料,还有磨香料的捣碎缽等工具。</p> 🔺灶王爷的灵位 🔺印度面条机 🔺简易冰葙 🔺熨斗 <p class="ql-block">🔺视频:厨房里的拜灶王的祭台,厨房还有印度的面条机、上世纪60年代的简易冰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峇峇娘惹文化为东南亚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恰恰印证了‘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峇峇娘惹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不仅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为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出海”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然,峇峇娘惹文化实际上已经渐渐走向历史,由于马来西亚政府鼓励信奉伊斯兰教。加上婚嫁必须改宗教信仰的规定和政府给予穆斯林公民的优惠福利等等,越来越多土生华人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今天能在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馆看到独特的文化真是大开眼界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