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故居,赏金陵古风古韵(二)吴敬梓纪念馆

绿山

<p class="ql-block">  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  吴敬梓,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十三岁的吴敬梓携妻儿离开家乡,迁往南京,置宅院于秦淮水亭。</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九年(1754年),携妻与幼子游扬州,在扬州客寓逝世。由友人买棺葬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  “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概括了他“万斛愁肠,一身侠骨”风流雅士的一生。他的小说《儒林外史》,奠定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现在纪念馆内,正在展出《儒林外史》研究大家陈美林先生的研究成果。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吴敬梓的秦淮情结和《儒林外史》的南京情怀!</p> <p class="ql-block">  陈美林先生收集的有关书籍。</p> <p class="ql-block">  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无论吴敬梓先生,还是陈美林先生,他们一生都以此为座右铭,做好了每一件事,同时也是对我们这些后辈的勉励!</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有一处影像厅,可观看相关影视片段。</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吴敬梓,他的家乡修建了“吴敬梓纪念馆”。南京市秦淮区委、区政府在桃叶渡遗址旁,复建了秦淮水亭,成立了吴敬梓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走在纪念馆小院内,一条石子路将我们引向各处。</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东边,文木亭翼然而立,有吴敬梓正与文人雅士们亭旁交谈的雕塑,我们仿佛听到了先生诙谐的语音,豁达爽朗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  亭的另一旁,有《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一组雕塑,栩栩如生,将范进中举后的失态描绘得十分逼真!难怪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能“公心讽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  一口古井,留下了岁月;几尊石灯,几条石凳,记住了往日!</p> <p class="ql-block"> 吴敬梓一生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早年跟继父辗转江谁一带,曾多次到南京停留,后为生父“侍疾”。嗣父病故,发妻病故,科考失利,族人争夺家产,一系列变故使他处于生活困顿中,三十岁那年,再度游南京后,产生了寄居南京的想法,后于33岁时,携妻儿寄居南京。</p> <p class="ql-block">  舂米的人早已不见,石臼却还在。</p><p class="ql-block"> 他徜徉于六朝遗迹之中,伤今悼古,仅《儒林外史》一书中就有三十多回写到南京。</p> <p class="ql-block">  亭亭丝丝凤尾竹,枝细叶密,即使在秋末之季,在太湖石的陪伴下,依旧青翠欲滴,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  老槐树,历经沧桑,百年不衰,虽已挺不直腰,依旧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  庭院深深,郁郁葱葱;小道绵长,弯弯曲曲!</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有一位历经千帆饱尝冷暖后,用了十年时间,道尽了人生的酸甜苦,作成《儒林外史》的伟大作家!</p> <p class="ql-block">  恬淡静谧的环境,可到亭内小憩,亦可在池边洗砚磨墨,如“秦淮寓客”敬梓先生那样,写写南京人,绘绘金陵景!</p> <p class="ql-block">  听翠鸟鸣叫,闻花草清香,幽雅小院,品百年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后门,转角遇故人!</p> <p class="ql-block">  吴敬梓正与友人“绕城暖足”!</p><p class="ql-block"> 晚年他生活贫困,冬天缺衣少食,更谈不上买酒御寒。邀请几个好友,乘月色走出南京南门,绕着城墙走。一路唱歌,吟诗,你歌我和,直到天亮,走进水西门而散。夜夜如此,由于走了几十里路,全身暖和了,吴敬梓幽默地称夜间之行为“暖足”。</p> <p class="ql-block">  吴敬梓先生一生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对秦淮的爱,始终如一。在他的许多诗文中都表达了对秦淮的碧水,秦淮的芳草和秦淮的古都文化的热爱,这种情感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