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道外是哈尔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区,它坐落在松花江南岸,古时为江道,水运资源丰富。二十世界初外埠闯关东的很多人,在道外靖宇街(傅家店)置业兴邦。</p><p class="ql-block"> 这是修复后的建筑(八十年代是纯化医院)</p> <p class="ql-block"> 随着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文化的渗透,出现了一批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的新建筑一一中华巴洛克。外表华丽装饰精美,欧式的立柱,山花穹顶。这种前店后宅的院落,中式的雕花,彩绘,扁额逐渐兴胜起来,多数都是两层小楼,靖宇街面尤为集中。</p> <p class="ql-block">靖宇街每个街囗,都有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婆婆家北七老宅小院,归属巴洛克三期,至今尚没动工修缮。动迁后我曾用手机拍过整个院里门洞楼梯走台等照片,存在寻色的软件里,没过两年那个软件下架了,我部分作品全都丢失。</p> <p class="ql-block"> 它原来是道外北七道街318号后改为52号,2017年搬迁后本院一起长大的姐妹们在门口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5年我的婚礼就在婆婆家门囗举行。听婆婆说过,这座老宅四十年代初建成的,门头是粮铺,后院住的店主的家人,解放后分配给四户百姓居住。我婆婆家的大屋,与门头的邻居家间壁墙上,有扇很高的木门,后来用了砖砌上了,我们住时在那门框的空档处挂些衣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89年我儿子三岁,在家门囗玩。看那门头房青条石地基,青砖围墙,夯实稳固,历经百年苍桑,阅尽世间冷暖。</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春节,孩子们院里啃冻梨。</p> <p class="ql-block"> 春节姐弟俩在小院内放烟花,姪女留洋博士,现定居英国。</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洞与我婆婆家的类似,长约二十米宽一米。原来门洞内是土道,雨后不好走,最讨厌的是院内有旱厕,每逢掏粪后臭气薰天。七十年代吧,附近修路刨出很多面包石,我的老公公是位特别干净爱劳动的人,起大早运回大约二三百块的面包石,利用休息日和院里的邻居把门洞铺平。每逢掏粪后他都穿上水靴,拿着扫帚,提着水桶把门洞冲刷的干干净净,日久面包石光泽润亮,可与中央大街的石头相媲美,只是藏在小巷人不知…</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华巴洛克景区的一幅立体画,仿佛提水人刚刚走进大门洞。类似这样的门洞,每条街的院落都有,或宽或窄…</p> <p class="ql-block">这堵山墙是我婆婆家老宅侧面,院里十几户人家都搬走了,唯有那棵老柳依然翠绿,探出围墙,纵观尘世的变迁。此树是我老公公,七十年代亲手栽的。但愿修缮时别给它移走,让我们回家时与它叙旧…</p> <p class="ql-block">更新饭店原址,在我婆婆家楼后边。1995年我儿子在育民校上学,经常去小店吃烧饼豆腐脑。</p> <p class="ql-block"> 这是靖宇十道街的旧楼,1999年未,我们三口的小家道外爱民街动迁后,暂住婆婆家,准备在道外买房,朋友介绍看过此房。从侧门进入,二楼一室没有厨房,铸铁的火炉座在屋内正中间,破败的令人心寒…房主说:你看这地点多好,还有大阳台,夏天看风景种些花草多带劲呀!哼≈我心想冬天看雪花北风刺骨,还不冻成冰棍…</p> <p class="ql-block">北三道街的新闻电影院,2022年还没封闭,我进去拍的。至今也没完工。这趟街是老道外最繁华地段,北三露天市场人来人往,人气爆棚。</p> <p class="ql-block">电影院门旁的广告板上依稀可见粉笔字,记载着当年所放的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三巷子里一个人家,曾经开过几十年小人儿书铺。</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闲逛,碰巧遇上一个叫小强年青人作直播,我也跟随进了那间小书铺。不过十米,有个吊铺堆些杂物,又黑又乱,录了一段小视频,放在美篇中保存。</p> <p class="ql-block">遇上小儿书铺房主的孙子,真的是无巧不成书。</p> <p class="ql-block">老式的浮雕,都是石匠精心雕刻的。有莲花、蝙蜉、喜雀等,修复后的基本上是石膏倒制的,虽然美观,但经不住岁月的洗礼…每逢从靖宇街走过,我都会用手机拍些有特征的老建筑,时间久了没标文字,就对不上号了!</p> <p class="ql-block">忘记是那家的店面了</p> <p class="ql-block">这绣迹斑斑的大铁门内,一定是个大院落。</p> <p class="ql-block">小六道街的基督教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五年以前路过此地随拍,这座教堂是靖宇街上最早修缮完工的,让教徒们心灵有个安放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在南七道街,与丝绸商店一道之隔。我在四百同站柜台的刘姐住在二楼,</p> <p class="ql-block">这座楼在北六道街,原来是街道办事处,也曾是文化用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 这个眼镜店我曾经抱着年幼的儿子逛过,店内走进一位中年男顾客,问营业员,有滴遛圆的墨镜么?营业员回答没有,滴遛圆的是烟筒子。那位儒雅之男解释道:“就是溥仪戴的那个样式”。那你去故宫看看吧。国营商店的营业员牛气冲天。时隔近四十年了,我还记得这几句对话…</p> <p class="ql-block">小六道街的旧楼。我儿子的初中同学王鹏的家在此,夏日的周天,我儿去他家窜门,晚上八点多才回家,气的我给他一顿训,绝不可以有下一次。</p> <p class="ql-block">这是头道街门市房院里的楼梯,那年春天路过,门囗摆摊卖瓷器,我买四个盘子,与卖主打过招呼,进去拍过片。有家钉子户没搬,脏乱的不堪入目…</p> <p class="ql-block">门洞两侧摆的要买的货,积雪尚没融化,那只漫步的猫咪应该有主人,肥嘟哪嘟的…</p> <p class="ql-block">这几户小平房也不属巴洛克,但没拆迁</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景区里,特意留出一截老楼的原貌,让游客有种回归旧宅的感觉。老道外大多都是二层小楼,三层少见。</p> <p class="ql-block">我穿的这件旗袍可是极品。那是1948年,我婆婆结婚时穿过的…纯手工制作,镂空刺绣,原装是嗽叭囗长袖,让女儿剪掉两条袖子,当丝巾了。文革时这旗袍属于四旧,谁敢穿呀,这一放近七十多年,翻出老箱底子,我穿上拍照还挺合身。</p><p class="ql-block"> 那辆老旧自行车在巴洛克景区内。</p> <p class="ql-block">道外新华书店,它的风格独特,肯定不是巴洛克建筑。</p> <p class="ql-block">哈四百与新华书店隔个路囗,与北三市场近邻,一九九七年,我在此工作过一年,给个体户卖女装。这个楼很有个性属于圈楼,主楼二层卖文教,下四蹬台阶是服装针织组,绕到后围是五金家电类,一楼后改成超市。有次刷抖音看到,说此楼最早是相声演员~冯巩的姥爷开办的,公私合营后成了国营商场。</p> <p class="ql-block">网上搜的,老同记的外貌,</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同记改成这个样子,令人心寒。</p><p class="ql-block">1998年同记三楼成了股票交易所,我曾在二楼帮人卖过女装。商场处于低谷靠租赁场地渡日。十几个摊位稀少的顾客,半死不了活的经营着。冬季商场内只比室外少了寒风。在我的摊位旁的老板见呢子大衣等棉装不畅销,某天开始上羽绒服了。打了手写广告波司登降价促销,两天卖了几十件,老板乐的直冒鼻涕泡儿。第三天刚开门顾客拿着货找上来了…质问营业员:你这是什么波司登,穿了一天就钻毛。老营业员啥人没见过,回答的添一无缝:指着广告让顾客看,瞧好了这是波司登分厂的产品,一百多块钱儿,上哪买波司登。她这一说,我们十来个营司员抬头细看,呵呵波字少了三滴水,成了皮司登。顾客哑言失色,气呼呼的走人了。</p><p class="ql-block"> 我心想在这百年老字号的商场公然卖假货,这要是让武百祥老爷子地下有知,还不砍了货主的头当球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残破门脸的同记,与百年前霓虹闪烁的辉煌形成鲜明的对比。试问≈时代是前进了还倒退了,老建筑无声的哭泣,似乎给出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农业银行,四根罗马柱与东北烈士纪念馆类似,应该不属于巴洛克建筑风格,柱头的讲究很有学问,我无法判断。</p> <p class="ql-block">这是银行内一楼办公室的彩色玻璃门。2020年陪朋友办贷款来此。见到老建筑就勾起我拍摄的欲望,在大厅拍了几张,让保安发现后命令我立马删掉。好像我会去盗窃他们银行似的,我那有那贼胆。办手续进入办公室,待领导出去盖章,我才偷拍了那扇门,这不违法吧。</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靖宇大街老道外,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店铺都有故事。这张照片,是在我单位同事李栋的美篇中搜出来的。在此声鸣!我作美篇中的照片,如不是我自己拍的,我会注明它来源。</p> <p class="ql-block">这是巴洛克景区的一处修复后的样子,我单位同事韩大哥曾经在此住过。</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在老年大学上课,放学后经常从巴洛克穿行,那时游客特少,尤其冬天冷清令的我害怕,万一从胡同里窜出个坏蛋可咋办?</p> <p class="ql-block">这是十七道街胡子大院,1982年我曾去过此楼,看望生病的同事,小心翼翼踏</p><p class="ql-block">上楼梯,生怕朽木的漏洞把鞋子卡住。 </p><p class="ql-block"> 巴洛克建筑的修复,是从靖宇头道街开始依次排列,这座大院处于靖宇街的未端了,因此尚没动工。我婆婆家的旧宅,不在靖宇街面上,所以现在还圈封着。</p> <p class="ql-block">这是道外十八道街,高楼是哈毛织厂俱乐部,平房原是子弟校,后改商服。(拍者李栋)</p> <p class="ql-block">这一趟红楼是哈毛四车间厂房,1988年我此车间上班。不知那位领导出的损招,为节省车间面积,把所有窗户改成工人的衣帽箱,大冬天下班穿上的棉服都结霜,透心的凉…(拍者李栋)</p> <p class="ql-block">落破的萧红1957年曾在道外东兴顺旅馆栖身。</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靖宇十六道街,玛克威的位置,二楼有萧红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与洛神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风雨相依巷,有萧红的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个木船是巴洛克景区的物件,现在已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第一期展区一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二九大杠也无影无踪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道外南十七道街的一处旧楼,听人说解放前是座监狱。</p> <p class="ql-block">现在此处已修复,因属重点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道台府的小侧门。</p><p class="ql-block">我曾在道外十六街购买二手房,在此居住二十年,离单位毛织厂只隔二趟街。对于老道外别有情深。</p> <p class="ql-block">这是道台府的后墙,我经常在此遛狗</p> <p class="ql-block">这个门面在承德街内侧</p><p class="ql-block">那幅对联,门墩很古旧</p> <p class="ql-block">靖宇街以前叫正阳街,为纪念抗联英雄杨靖宇更名为靖宇街。道外公园更名靖宇公园,靖宇小学内还有一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我在道外工作居住生活四十多年了,目睹他沧桑巨变,那座座老建筑经过岁月的洗礼,光阴的抚摸,令我魂迁梦绕。古人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古渊。每一次光顾,都令我想起一段往事…驻足拍照没有小半天转不出来。欲与老道外倾心的交流,只恨笔拙难将内心的感触,沐漓尽至的抒发出来,只能书此而止……</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5日晚5点截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