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庐陵

小月慧

<p class="ql-block">  三千进士冠华夏,十万工农下吉安。</p><p class="ql-block"> 往北看长安三万里,往南看吉安二万里。(杨万里,江万里) </p><p class="ql-block"> 一一郦波</p><p class="ql-block"> 吉安,古称庐陵,您知道是谁带火了这名字吗?一千多年前的文坛巨匠在.与宾朋宴饮后,写下了干古名篇《醉翁亭记》“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文章最后一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让庐陵这个地名在千年前的大宋闻名于世,如果追溯自己的文化血脉,你一定能追溯到吉安。欧母画获,陶母封坛退鲊,周忱爱民如子,江浙建有纪念他的生祠。刘过的唐多令,刘辰翁的词牌。千百年来大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庐陵文化崇文,执礼,守正,秉忠,怀义等特点,内容涵盖,名人,科举,书院,青铜,建筑,农耕技术,江右商帮,移民迁徒,民俗文化等……</p><p class="ql-block"> 白鹭洲书院大儒云集,白鹭洲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南宋谆祐元年(1241年),江万里任江西提举兼吉州知州,他见赣江中流的白鹭洲绿树点点,白羽飞飞,真是读书澄明心境的好地方,于是在洲上构筑精舍,创办书院。请吉安永和的大儒欧阳守道出任山长(校长)。民族英雄文天祥亦在此读书,当元军押解他过了梅关上了囚船,路过自己的母校白鹭洲书院时发出感叹:“青山重回首,故人无复见”,宋理宗御笔亲题“白鹭洲书院”的匾额以示褒奖。</p><p class="ql-block"> 儒家理学大师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常与安福邹守益,泰和罗钦顺,欧阳德,永新颜钧,吉水罗洪先,永丰聂豹,何心隐等与他学术相近,相似的读书人,到青原山去大讲“良知之学”。</p><p class="ql-block"> 唐开元年间,吉州通判刘庆霖在其治所创建了篁寮书院,开吉州书院讲学之先河,人谓“茅屋底下出公卿”。</p><p class="ql-block"> 峡江玉笥山,是“太秀,法乐”之洞天,又是“郁末”之福地,“兼有洞天福地之重”。历代在此修道的人士很多,有秦朝的孔丘明,汉朝的梅子真,唐朝的罗子房,罗公远等。玉笥山承天观里道士多时达500余人。北宋天衰八年(1030年),玉笥山道人朱旦以医术受到仁宗召见,并赐其号为:“济处士”。</p><p class="ql-block"> 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的青原山安隐寺,在开唐二年(714年)迎来了出生于安福的行思和尚,他遵从师嘱,回到吉安故土,入住安隐寺,弘扬禅宗心传的“顿法”,把佛教从单纯的学问修行引入到道德修行,主张洞察本质,直指人心,我心即佛,别向他求。行思禅师成为了禅宗南宗青原行思系创立人。行思圆寂后不久,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唐永泰二年(776年)被贬为吉州司马,游青原山时题写“祖关”二字。唐天宝八年(749年)杨州大明寺鉴真和尚,第5次东渡日本受阻,从广东折回,到青原山拜谒七祖祖庭。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题“净居寺”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吉州窑,又称东昌窑,永和窑,永和原属泰和,泰和谓西昌,故永和古称东昌。南宋时,吉州窑烧制的紫黑釉瓷别具特色,其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此时的代表作至今被日本等国收藏为国宝。因此就有“先有永和镇,后有景德镇〞这一说法。吉州窑的木叶天目盏早己名扬海内外。同样有名的永和豆腐因其鲜嫩,口感丰富誉得好评,引无数游客来永和逛窑子,吃豆腐,一叶情(桑叶裹面粉炸)。吉州窑始于唐五代,盛于南北宋,衰于元末。</p><p class="ql-block"> 周必大(1126年一1204年),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官至吏部尚书,左丞相。宋徽宗宣和年间,曾在庐陵任职。现永和镇上修有周必大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吉安,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一座山,一面旗帜,一座雕像一种精神。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中国革命在这里永放光芒。这里是红军的故乡,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当红军,是中央苏区的奠基石。是著名的抗美援朝“万岁军”军长梁兴初,对印反击战“喜马拉雅”战神张国华等……的故乡。这里集古色,红色,绿色为一身。徘徊永和古镇上,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你,穿越时空与故人对话。这里的红,红的热烈惊艳,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染红。这里的绿绿得醉人,狗估脑的清香回甘绵长,引得您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