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是一座充满江南韵味的城市,有很多值得一看的景点,这次来苏州只蜻蜓点水看了拙政园、虎丘、寒山寺枫桥夜泊、七里山塘街、观前街、同里古镇等地,期待下次找机会再看苏州博物馆、鸡鸣湖等地!</p> <p class="ql-block">一、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正德年间),由御史王献臣所建,其名字来源于潘安《闲居赋》中的“拙政”二字,以表园主不得志于朝堂政治。园子建成后,王献臣的儿子赌博将园输给了阊门外下塘徐氏。1631年(明崇祯四年),刑部侍郎王心一购园东部荒地建“归田园居”(即现拙政园东区)拙政园始建于1509年(明正德年间),由御史王献臣所建,其名字来源于潘安《闲居赋》中的“拙政”二字,以表园主不得志于朝堂政治。</p> <p class="ql-block">1. 拙政园园林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中国江南私家花园的典型风格,布局疏密自然,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与楼阁轩榭相互映衬,构成幽远宁静的画面,体现了明代园林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2. 文化内涵丰富:初建时园主王献臣借用西晋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表达其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p> <p class="ql-block">3. 历史变迁的见证: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历经 500 多年,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 50 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4. 文学艺术的瑰宝: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曾依园景绘成拙政园图 31 幅,并各题以咏景诗,作《王氏拙政园记》,这些作品使后人得以窥王氏拙政园之原貌,是研究拙政园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5. 建筑工艺精湛:园内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工艺精湛,结构巧妙,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水平。</p> <p class="ql-block">6. 文化交流的使者:拙政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对国内外的园林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以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建造的“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落成,还有近 40 处园林落户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 <p class="ql-block">7.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苏州的地域文化、园林文化起到了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二、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位于苏州城西北郊的虎丘山上,距市中心5公里。它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古塔,也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竣工于宋建隆二年(961年)。该塔为八角七层仿木构楼阁式砖塔,高47.7米,塔身全砖砌,重6000多吨。其形制特点包括:每层均施以腰檐平座,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塔身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墩、回廊、内壁、塔心室组成,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外墩间有8个壶门与平座(即外回廊)连通;内部为双层套筒式回廊结构,楼梯采用木制浮搁活动梯;各层外壁转角处砌成圆形的倚柱,每面正中均辟有壶门状拱门,门两侧以立柱把外壁划分为3间,斗拱、塔檐的作法与北宋《营造法式》所规定的制度相符。</p> <p class="ql-block">虎丘塔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具有重要价值。它的装饰繁丽,枋上饰以牡丹、湖石浮雕,描以“七朱八白”彩绘,反映出江南彩画简洁明朗的艺术特色;第5层的湖石勾栏壁塑尤为罕见,是现存最早的独立陈设假山湖石的实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由于塔自身重量大以及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元明时期起,虎丘塔就开始向东北倾斜。</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内立有三块御碑,中间为康熙御碑,两侧为乾隆御碑。康熙年间的一块御碑与禁止高利贷有关。而另一块“奉敕永禁虎丘染坊碑记”则具有环保意义,它是乾隆南巡时,因发现织户将染布的水流淌到山塘河造成污染而颁发的法令,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关于环保的法令之一。</p> <p class="ql-block">五贤堂内纪念了五位在苏州为官且颇有政声的贤官,他们同时也是著名诗人,分别是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王禹偁和苏轼。</p><p class="ql-block"> 这些官员在任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为当地的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韦应物,他出身仕宦之家,曾任苏州刺史。在滁州任职时,他关心民生疾苦,深入了解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见到百姓虽辛勤劳作但生活仍困难,而产生力不从心的忧虑和愧疚。其诗作《寄李儋元锡》就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以及看到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时生出的愧疚之心。</p> <p class="ql-block">“虎丘剑池”4个大字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后因“虎丘”两字剥落,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苏州石刻名家章仲玉钩摩补刻,故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也有说法认为“虎丘”二字为北宋叶清臣所书,“剑池”二字是北宋蔡襄书。圆洞内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p> <p class="ql-block">虎丘试剑石是虎丘山的著名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它是一块巨石,中间有道裂缝,仿佛被利剑劈开一般。关于试剑石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吴王阖闾为了测试干将所铸宝剑的锋利程度,在此举剑劈石,石头一分为二,展示出宝剑的锐利。另一种说法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想要挖掘吴王阖闾之墓,寻找陪葬的宝剑,他抽出佩剑用力一劈,巨石就此裂开。</p> <p class="ql-block">传说喝了聪聪泉的泉水能让人变得聪明,这也使得不少游客对它充满好奇。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传说,但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智慧的向往。泉水在园林景观之中也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增添了灵动的美感,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其他古迹相互映衬,共同构成虎丘山丰富多样的景观体系。</p> <p class="ql-block">三、寒山寺的特色之一就是它那悠扬的钟声。寺内有一口大钟,敲响时声音洪亮,回荡在整个寺庙和周围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来寒山寺只为枫桥夜泊地</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前有感》</p><p class="ql-block">寒山寺外客如潮,</p><p class="ql-block">争向牌前影自邀。</p><p class="ql-block">古意今情皆入镜,</p><p class="ql-block">钟声依旧韵声飘。</p> <p class="ql-block">人太多了我在外围拍一张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寻枫桥夜泊碑》</p><p class="ql-block">枫桥夜泊久相闻,</p><p class="ql-block">高德为凭苦觅痕。</p><p class="ql-block">半日奔寻终得见,</p><p class="ql-block">石碑如旧映朝辉。</p> <p class="ql-block">中午小店松鼠桂鱼,真好吃!</p> <p class="ql-block">意外获得到苏伦丝绸展示品中心参观!</p> <p class="ql-block">老乡小周介绍精美的苏绣工艺,了解苏绣自古以来的发展史,丝绸古风,现代丝绸艺术,还有蚕“蜕变”至蝴蝶,重现蚕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介绍蚕蛹如何变成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介绍丝绸被如何织成!</p> <p class="ql-block">不虚此行买了一条围巾!</p> <p class="ql-block">三、山塘街: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南起渡僧桥,北至虎丘,西南端连接 312 国道,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临无锡,长约 3600 米,约为七里,故而得名七里山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宝历元年(825 年),当时的苏州刺史白居易下令凿河修路,对苏州城西北的河道进行疏通,并在河塘旁筑堤,即形成了山塘街。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也把这条街称为白公堤。又称“七里山塘”。</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的发展和演变。明清时期,它不断扩建修复,成为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然而,咸丰十年(1860 年),太平军进攻苏州时,溃败的清军放火焚烧,使山塘、南浩一带化为焦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修复,才形成了如今所看到的历史文化古街。</p> <p class="ql-block">山塘街的建筑独具特色,街区至今仍保持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格局,民居临水而建,尽显江南水乡特色。其街道布局以“白堤”为主轴,线型为主、点散型为次、密集型为辅。街道约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多为商铺和住家,星桥一带尤为热闹繁华;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渐近郊外,具有老街风貌,河面也比东段开阔。</p> <p class="ql-block">从山塘街坐3号地铁到苏州站下转4号地铁孙武纪念园站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