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高皖浙游(五)2024.10.7~10.13

王沪军

<p class="ql-block">芝堰村位于兰溪市西北20公里,坐北朝南,村落东面,桃峰耸峙,芝山起伏,如一条青龙腾跃而来;村落西南,青峰壁立,有狮虎两山雄踞村西;北面的陈陀山,千峰万恋,像一把“金交椅”,把整座村落怀抱其中,南面村口象征“朱雀”的半月塘,整座村落形成了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风水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芝堰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为背靠芝山,山上长有灵芝,一旁又有条芝溪环绕,所以得名芝村,后来村里人为了用水方便,在溪中筑起一条条堰坝,久而久之,堰的作用逐渐显现,因此自然而然地被叫做芝堰村了。</p> <p class="ql-block">一进村就能看到弧形的“半月塘”,两边高,中间低,形似古代元宝,又称元宝堂。环塘而建的村居倒映在水中。水中锦鲤自在游弋,一时竟分不清哪一面才是真实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古时候这里是建德到金华的必经之道,那时几十里山路荒无人烟,可谓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所以过往的商旅侠客、走私盐贩、南北货挑夫歇脚住宿都聚集于此,从南宋建村一直到民国,整整繁华了数百年。</p> <p class="ql-block">古驿道是位于村中长约300余米的一条古街,又叫月亮街,蜿蜒曲折,有骑街楼阁隔空连接街道两边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整个村以古驿道为中轴线,水系环村,古建筑数量达到60多处,号称“九堂一街”,集元、明、清、民国建筑于一村,被古建筑学家称为还原古生活的“活化石”,具有“中国民居博物馆”和“四朝瑰宝”之称。</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芝堰驿栈,大门掩蔽,门前已没了当年人来人往的喧嚣。这里在明代中期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村落格局,曾经的茶楼酒肆、银庄当铺、药店客栈等 一应俱全,但现今可供考究的店铺只剩下20多家,有了一份难得的闲适。</p> <p class="ql-block">芝堰古建筑群,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布局。在此村居住的1700多人口中,有1500余人是姓陈的,陈氏先祖按照中国风水环境随类赋形的设计原理,以南北相向贯通村中的古驿道月亮街象征毛笔,以北面陈陀山的“金交椅”象征笔架;以占地13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孝思堂”象征一块墨;以整个村落所处的平整的田畦象征白纸;以南面的“半月堂”象征砚台。</p> <p class="ql-block">那些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屋顶覆盖着黛色的瓦片,门窗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走在古村的街道上,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九厅堂之一的“光裕堂”,为明初建筑,解放初期,两边分给人家居住, 现仅留中间两进。“光裕堂”门槛极高,在古时,门槛也是门户,是一种地位高低的象征。挂在门上方的“廷英首擢”匾额是康熙六十一年间所赐,当时芝堰村有一个叫陈钦祚的人在朝廷就职,凡是进京参考的考生试卷都由他批阅,之后退官归隐回乡后,皇上还是眷恋着他的才能,几次三番的谴人来请他回庭就职,都被他婉言相拒,后来皇上就赐了这块匾,意指他是朝廷首选的人才。匾额后面立有两个门当,门两边有两个石鼓,亦是门当户对。</p> <p class="ql-block">村口有 一棵古樟树。距今已有450余年,其长相尤其古怪。形似开膛破肚,却又似英雄掀袍亮相,一派威武英姿,展示了为全村村民的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日月可鉴,肝胆相照的赤子形象。</p> <p class="ql-block">这棵古樟树种于明朝泰昌年间,由于树龄古迈,树心破裂,却依旧枝繁叶茂,苍翠浓郁,让人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神奇景观的背后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末崇祯年间,官府黑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芝堰村一间破旧的房屋里,一对走投无路的恩爱小夫妻,因为天亮后横行乡里的恶霸要来抢妻了,而双双跪拜在地,祈求苍天搭救他们。没想竟然感动了九霄云外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让太白金星火速来到人间,告诉夫妻俩人,如果两人愿意,可以施法术将两人变成夫妻树,这样就能永远在一起,生生世世不分离。夫妻两人跪拜在地,同声相求,“愿意变成夫妻树”。话音刚落,在他们的院子里就出现了夫妻树,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神奇古樟树。</p> <p class="ql-block">从此,神奇的古樟树就在村口安了家。相传旧时祖辈中,谁家夫妻失和,就相约去共同抱一抱夫妻树,许个愿,就可以夫妻和睦,平安喜乐。</p> <p class="ql-block">芝溪水清澈见底,沿溪而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小溪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桥身已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但它依然坚固地横跨在溪面上,连接着古村的过去与现在。每当清晨或傍晚,村民们便会来到桥上,或洗衣洗菜,或闲话家常,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画卷。</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清水秀,冬暖夏凉,环境古雅,风光宜人,当地人将它称誉为“严婺古道,江南丽江”。我们依傍着村口的古樟树,享受着天然绿色氧吧,仿佛置身于千百年前的时空,充满了梦幻般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芝堰水库位于古村落的北面,占地约三千亩,蓄水三千立方。主要用于附近居民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p> <p class="ql-block">芝堰水库大坝,是水库的核心地带,自驾车辆可直接开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环顾湖面,波光粼粼,湖光山色, 美不胜收,让人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大坝只有我们一行8人,水库湖水清澈,景色极美,丫丫情不自禁席地而坐,将身后之景尽收镜内。</p> <p class="ql-block">坝下的芝堰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再用相机扫一圈,留下这个浙江古驿道上隐匿在大山里的避世宝藏之地。</p> <p class="ql-block">夜游永昌李渔风情街,兰溪的永昌老街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古街,为纪念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美学家、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世界戏剧大师的李渔,政府将其更名为李渔风情街。</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在灯光的照射下,把江南古街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灯光璀璨,光影交错,如梦如幻,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铁器铺姚先生操起了旧营生,技艺娴熟。旧时古镇的铁器店,从东头到西头有十几家,叮当之声终日不断,方圆十里的铁器都出自于这条街。</p> <p class="ql-block">灯笼高挂,人流如织,走在街上,街两旁都是当地人开的小吃店,这里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有的是满满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照片将街对面的凤冠戴到了丫丫的头上,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永昌来嬉”成了李渔风情街的广告用语。</p> <p class="ql-block">古街茶楼戏台前的演出。</p> <p class="ql-block">“闲情雅趣品味李渔”,通过李渔闲情偶寄式的生活美学,让古街焕发新生,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活力。这家叫“喜見”的甜品店门面,用五彩斑斓的花朵装饰得如梦如画,美得让人移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永昌古镇全长一公里,是从李渔老家夏李到兰溪城里的必经之路。1635年,李渔从永昌出发,前往金华考取功名。十年后,他离开家乡,开始了戏剧创作职业生涯。又过了二十年,李渔携李氏家班途经永昌,乔王二姬在古街登台演出。这些历史事件让永昌老街与李渔结下了深厚的戏味乡愁。永昌桥旁丝丝垂柳后的窗子里,若隐若现,许是当年李渔回乡的李氏家班花旦乔姬在演出前化妆呢。</p> <p class="ql-block">河对岸的“且停亭”,当年李渔在家乡夏李村口修建了一座凉亭,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助,出钱最多的是当地财主李富贵。那财主给亭子取名为“富贵亭”,李渔觉得太庸俗,阻拦说“且停停”意思是你暂且停一下,容我斟酌再三。</p> <p class="ql-block">财主说“我给亭子取了名,你不同意,那你说该叫什么好?”李渔笑着说“我已经说出名字了一一且停亭”。财主还想反驳,李渔坚持说“且自在这里停一停,歇歇脚,怎么不能叫且停亭呢?》后来李渔还专门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此后,关于这座亭子的典故,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因为“且停亭”兰溪人记住了李渔,也洞悉了人生路上“且停停”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湖光水色,美得惊艳。</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每个人都沉浸在“有味、有戏、有趣、有闲"的美好生活中,大家放松身心,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之间,细细品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散发出的历史韵味,感受那份宁静和从容。</p> <p class="ql-block">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李渔灯,映照着美人的倩影,在流影灯火间仿佛能看到乔王二姬回眸一笑的百媚生,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一周的皖浙山水游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将收获的山水之美和朋友欢聚的喜乐悉数收入行囊,将七旬重阳登黄山的感怀留在了每一张照片中。(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