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看天津(二)

浩瀚的大海

<p class="ql-block">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历史看张园。</p> <p class="ql-block">张园往事……</p> <p class="ql-block">  张园位于原天津日租界宫岛街(今鞍山道)与明石街(今山西路)交口处,是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私人府邸。园中的西式建筑平远楼始建于1915年,楼高三层,高台阶,拱券式前廊,加之楼前漂亮的中式花园,成为宫岛街一处有名的宅耶。</p> <p class="ql-block">参观“百年张园”领票处</p> <p class="ql-block">《张园往事》游览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津门往事——天津日租界、张园与张彪。</p> <p class="ql-block">天津日租界</p><p class="ql-block">‍ 租界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在近代中国,天津是租界最多的城市。天津日租界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同时也是近代中国5个在华租界(天津、汉口、苏州、杭州、重庆)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繁荣的一个租界,日租界原位于天津城东南方的一片沼泽地。1896年,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8年根据该条约,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天津日本租界协议书及附属议定书》,划定日本租界。1903年日租界正式成立时,面积有2150亩。东临海河,南抵墙子河(现南京路),西至南门外大街,北起沿旭街(现和平路) 两侧到福岛街(现多伦道)。</p><p class="ql-block"> 日租界以宫岛街为中心,驻有总领事馆、日租界警察署、驻屯军司令官官邸、大和公园、武德殿、神社附近驻有海光寺兵营、日本人公会堂、日本宪兵队同时日租界还发展成为娱乐商业区,堪比日本本国的中等城市。日本一直把天津当成“征服中国之咽喉来对待,因此天津日租界成为日本对中国进行行政干涉、经济掠夺以及武装侵略的基地和桥头堡。</p> <p class="ql-block">日租界街道名称</p><p class="ql-block"> 日租界街道名称昭示出强烈的异国文化色彩,同时又是日本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的象征。日租界街道名称有取自于日本本土的地方名称如松岛街、宫岛街、有取自于甲午海战日本战舰的名字如吉野街、扶桑街、有取自于驻军天津司令官姓氏如山口街、福岛街。</p> <p class="ql-block">土肥原与天津事变</p><p class="ql-block"> 土肥原贤二(1883-1948年),生于日本冈山县。1930年升任天津特务机关长,翌年调任沈阳特务机关长。从“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投降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土肥原为甲级战犯,在巢鸭监狱被执行绞刑。</p><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初,土肥原与日本驻屯军司令香椎浩平密谋,组织失意军人、社会流氓以及青红帮分子2000余人组成便衣队从日租界到华界进行骚扰,攻击当时地处金钢桥附近的河北省政府、公安局及警察署,后被天津保安队击溃,史称“天津事变”又称之为“便衣队暴乱”。事变中,土肥原趁乱将溥仪从天津挟持至东北。</p> <p class="ql-block">原日租界和平路</p> <p class="ql-block">原日租界旧照</p> <p class="ql-block">段祺瑞</p><p class="ql-block">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p><p class="ql-block"> 段祺瑞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黎元洪任大总统,1921年段祺瑞退居津门住进了天津日租界别墅。该别墅是吴光新(曾任陆军总长)的佳宅,位于天津日租界宫岛街(现鞍山道38号)。</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旧居</p><p class="ql-block">‍ 阎锡山(1883-1960年)字百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从此长期盘踞山西1927年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山西省政府主席。1928年6月12日,奉系军阀张宗昌、褚玉璞退出天津,阎锡山的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占领京津。阎锡山不仅在山西有故居,在天津的也有宅邸。阎锡山宅邸位于日租界须磨街(现陕西路49-51号)。</p> <p class="ql-block">鹿钟麟旧居</p><p class="ql-block">‍ 鹿钟麟(1884-1960年).字瑞伯,直隶(现河北省)定县人。清末入伍北洋新军学兵营,随冯玉祥戎马生涯近四十年。1924年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p><p class="ql-block">‍ 1929年1月,蒋介石举行编遣会议,会议中蒋冯矛盾激化,冯玉祥不辞而别。蒋为笼络西北军将领,8月16日任命鹿钟麟署理军政部长,鹿在日本人松室孝良(国民军顾问)的精心策划下逃往日本,又从日本返回天津,住在日租界须磨街(现陕西路53号)</p> <p class="ql-block">海光寺兵营</p><p class="ql-block">‍ 海光寺初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当时名为普陀寺,1719年康熙巡视天津,赐题匾额“海光寺”1858年,英法联军攻破天津大沽炮台,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日本将海光寺划归为日租界。海光寺遂为日本兵营及驻屯军司令部,成为日本武装侵略华北进而吞并中国的军事大本营。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司令部迁至北京。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继续在海光寺驻兵。1949年天津解放后,该地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医学校。1958年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和附属医院。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园与张彪</p><p class="ql-block">‍ 张彪(1860—1927)字虎臣,山西榆次人。从小丧父,家境十分贫寒,无法参加科举,故自幼习武,后应童子试。因一次在路上无意间搭救了去山西接任巡抚的张之洞得到其赏识,很快录为随从卫。张彪是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得力干将,办工业、兴教育、练新军屡建功绩。张之洞奏请清廷组练“新军”,由张彪任统率,使他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第一人”。张彪既是晚清王朝的旧臣,又是中华民国的“建威将军”。他既有浓厚的“保皇”思想,对朝廷和皇上感恩戴德,又有革新、改良倾向,同情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他曾竭力保全朝廷,可他组练的新军中却有许多人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辛亥革命后,他的部下黎元洪曾多次请他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均遭拒绝。他激流勇退,隐居津门,建张园、办实业,自得其乐。张彪死后,溥仪赐溢号“忠恪”。</p> <p class="ql-block">露香园</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天津日租界宫岛街与明石街交口处有一座幽雅的西洋式园林—“露香园”,因园主人姓张,故称为 “张园”。</p><p class="ql-block">‍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彪弃职前往日本1912年回国,从此居住天津,在日租界从事纱厂生意,1915年置地二十亩修建张园。张彪亲自设计、建造三层洋楼—平远楼,这憧楼为砖木结构,四周有长廊围绕,楼内装修中西合璧,园内有太湖石、假山、荷花池、亭台,并置有石桌、石凳、石花钵,摆放了中式古典大金鱼缸等,在此前曾租给承包商作为消夏游乐,取名“露香园”并在园后建“宏济里”,为其子女们盖房,张彪善经营,自盖起此园后,除冬季自住外,每年春夏秋三季即租与承包人作为游览消夏之所。承包人又在园内增设餐厅、茶室、剧场、影院等娱乐场所,上演京剧、电影等,看些博性的游艺,与不远处的大罗天夜花园相对峙,曾盛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  天津的大罗天坐落于旧日租界与明石街交口处(今鞍山道、山西路交口的西北角),原来是广东富商何氏公馆,1917年卖给曾任天津海关道和北洋学堂总办的广东同乡蔡绍基,蔡绍基请了同乡崔行武经营管理,开办了大罗天游艺场。</p> <p class="ql-block">  天津的这个大罗天,为花园式综合游艺场,每当盛夏,更是游人乘凉娱乐的去处,当时的张园、桃园、大罗天是天津三处闻名的夜花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娱乐场所的演出舞台</p><p class="ql-block">‍ 园中有两处戏台,一处演京剧,一处演广东的粤剧。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重金聘请杨小楼、谭富英及四大名旦中的梅、尚、程等名演员来演出,到戏院去看这些名角,票价都得一元以上,这里才5角,所以游客经常爆满,官僚政客、富商买办、票友戏迷,以及进城农民都去娱乐消遣,人声喧器通宵达旦。像是露天电影、动物展览、台球地球、餐饮等无不具备。</p> <p class="ql-block">  张园每年农历五月十一开始营业,到了秋天天气凉爽了就停业,期间下雨天如果游客少就自动歇业。1924年冬天孙中山来津时就下榻于此。1925年2月,未代皇帝溥仪来津时把这里当成他的行官,门口挂上了“清宫驻津办事处”的牌子,张园停止对外开放,就此失去了原先的娱乐光彩。</p> <p class="ql-block">  园子里搭了4个台子,分别演出不同节目,一处是以鼓王刘宝全为首的曲艺目,一处是相声大师“万人迷”领衔的相声专场,再一处是坤伶们(女演员)演出的改良戏曲,最后一处是迎合南方游客口味的上海滩簧。</p><p class="ql-block"> 您别以为这就完了,这地儿后来改为古玩市。(沉浸式相声演出,描述当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由此上楼参观孙中山先生三次来天津</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曾三次来到天津。首莅津门后,孙中山先生开始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投身民主革命事业,在思想上完成了由改良向革命的转变,再次来津,孙中山先生广泛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激励天津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第三次天津之行中,孙中山先生虽染重疾仍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与天津的不解之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些不朽的精神必将勉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第三次来津卧室复原</p> <p class="ql-block">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的灵枢移入位于南京的中山陵,中山陵的设计者为1894年出生于天津的吕彦直。图为南京中山陵。</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逝世后,天津各界人士在哀痛之中举行了多达70余次的悼念活动,并于1925年4月19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研究孙中山的社团组织一孙中山主义研究会,在四年后的奉安大典期间,天津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迎榇宣传大会,表达了天津人民对这位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的深切怀念。</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抵达张园的当天。时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的于方舟等人曾到张园,打算邀请孙中山前往南开操场演讲。孙中山因病未能前往。图一为于方舟。</p><p class="ql-block">‍ 1924年12月6日,当时在天津领导妇女运动的邓频超和马千里等十人前往张园看望病中的孙中山。当时孙中山正在接待客人,委派汪精卫出面接待邓颖超等人。邓颖超表示:“市民代表愿中山先生早日痊愈而能与全津人士相晤见。”右图一为邓颖超。</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首次来津</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的《孙中山到津后之宣言》。</p><p class="ql-block">‍ 为了与孙中山会谈,1924年12月2日,张作霖自北京来到天津:这是张作霖下踏的曹家花园(今河北区黄纬路)。这座花园原为孙仲英所建,后被曹锟购买。图为曹家花园外景。</p> <p class="ql-block">  1924年12月3日夜,孙中山、宋庆龄乘 “北岭丸”抵达天津塘沽。4日中午,由“北岭丸”抵达市内的法租界美昌码头。图为当时孙中山与宋庆龄在船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24年12月4日下午,孙中山偕汪精卫、孙科、黄昌台、夺烈钓等十余人前往曹家花园访晤张作森。图为临行前孙中山在张园留影〈鼎章照相馆李耀庭摄)。这是孙中山生前最后一张立身相。图为孙中山在张园留影。</p><p class="ql-block">‍ 在相文蔚的安排下,孙中山与张作霖在曹家花园进行了两个小的会唔。右图为张作霖。</p> <p class="ql-block">  1924年11月17日,张作霖邀请冯玉祥等人在天津日租界宫岛街(今鞍山道)段祺瑞家中举行会谈,决定拥段为“临时执政”,史称“天津会议”。孙中山原有意参加此会。图为与会者合影:梁鸿志,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卢永祥、杨宇霆、张树元(自左至右)及吴光新(站立者)。</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24年12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载的天津各界欢迎孙中山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12月4日)十一点三十五分,北岭丸船身入于欢迎者之眼,一时军乐大作,欢呼各种口号,声闻远近,并有新闻记者摄影。四十分船靠码头,在码头欢迎之五千余人,复肃静无哗。十一点五十分,水手始将下船桥板安好。此时,欢迎之代表马千里等七八人,上船欢迎。孙中山先生即徐步出现于舱面,欢迎之代表遂大呼“孙中山先生万岁”“中华民国万岁”“国民会议万岁”等口号,声如雷震。孙中山先生高举呢帽,徐步由桥板下。先生着青呢马褂,线呢棉皮袍,黑漆皮鞋,面微黑,但之民国十一年记者在粤秀楼见时稍瘦。其夫人宋女士伴行于右,着灰色皮外套,黑漆皮鞋。步行所经路线,有中国警察及法工部局之华捕站立两旁。二号汽车停于河沿马路。因欢迎者之过众,致汽车行驶不得自如。中山先生及其夫人坐于汽车内,经两分钟,始得排众向张园驶去。欢呼与军乐之声,亦即随而停止。至十二点半钟,各代表始尽散去。</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再次来津</p> <p class="ql-block"> 1924年12月18日,天津市民各界召开了欢迎孙中山大会,代表29个团体的40余名各界人士出席。图一为大会主席、中共天津地委组织委员江浩。</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25年1月1日天津《益世报》刊载的《孙文启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文此次到津,备苛各界各团体盛意欢送,深滋惭感,乃以卧疾兼旬,不能分别接见,稍馨鄙意,岂胜歉怅。兹医者谓以京 中休养为宜,故于三十一日进京疗养。俟贱体稍愈,再当返津与诸君把晤,商榷国事。临时匆匆,未及遍辞,伏冀鉴谅。</p> <p class="ql-block">  尤望吾四万万同胞共同致力,使我中华民国数年后在地球上成一头等强国。且欧美有数百万人民之强国,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p><p class="ql-block">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广东会馆演讲部分内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吾国数干年之专制,一旦变为共和,其诸多障碍,因属意中事。此后仍需造成共和及赞成共和,诸君子竭力维持。</p><p class="ql-block">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河北公园演讲部分内容。</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最后来津</p><p class="ql-block">‍ 1924年1月,为消除军阀割据,争取和平建国,孙中山病毅然抱病北上,于进京途中第三次来到天津,居住张园27天。在此期间孙中山日理万机,以大元帅名义给部下发出指令、训令等118件,接待各界代表,仅诸报端者就有68人,草拟建国意见25条。社会多各界人士也纷纷到张园看望孙中山,表达敬意。孙中山此行,进一步推动天津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24年10月27日、11月4日、7日,孙中山多次复电冯玉祥等人,决定近期北上,图为在广州的孙中山 和与宋庆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沉浸式体验简介宋庆龄</p> <p class="ql-block">清宣统帝住津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清室住津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溥仪戴礼帽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溥仪和宛容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润麒、婉容,溥仪、溥杰在张园。</p> <p class="ql-block">溥仪、张作霖、婉容在张园。</p> <p class="ql-block">  Vietor胜利留声机公司于1901年10月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坎顿成立,其录音及重放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台电子管柜式收音机产于1929年,溥仪当年在张园居佳时使用过同款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溥仪与新井龟太郎在张园(前排左二)</p> <p class="ql-block">  溥仪之妃革命—文绣要求离婚。报纸上刊登溥仪与文秀的离婚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溥仪过了15周岁的时候,太妃们与溥仪的父亲商量溥仪大婚之事。最终,定婉容为皇后(右)纹绣为淑妃(左)。</p> <p class="ql-block">溥仪打高尔夫球</p> <p class="ql-block">虽然岁月流转,但张园故事永续…</p> <p class="ql-block">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天津居重要地位。一座名邸,承载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许多大事,这在天津一幢幢“小洋楼”中是不多见的。尽管今日张园的建筑,已不是往日的“平远楼”,但它的历史价值并末因此而衰减。中华百年看天津,天津近代看张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