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精神财富

沈毅

<p class="ql-block">《解放日报》2024年11月3日7版</p><p class="ql-block">本报记者 王一</p><p class="ql-block">“经典与旧书是我们精神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评论家黄德海强调“应该把旧书最熠熠生辉的一面拿出来,让它们重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他说:读《论语》,大部分人一开始接触的应该都是教材里的一些名句,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主要是学习文言文,从字词上来理解这些话。后来我开始接触不同时代注释的《论语》,每个注本都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里面,比如魏晋时期是一种类型,唐宋是一种类型,到了清代又是一种类型。我们会发现,原来《论语》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变化出不同的面貌。</p><p class="ql-block">从学校出来,开始在社会上工作后,我读《论语》比较频繁,有时候会有一些特别欣喜的体验,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难题的时候,我会想孔子在相似的情境里做了什么?</p><p class="ql-block">读书周刊:能不能举个例子,您在生活中遇到的什么问题从《论语》中找到了答案?</p><p class="ql-block">黄德海: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在年少时期,会觉着自己怀才不遇一一我这么出色、这么努力,为什么世界不认可我?然后就会产生抱怨心理…………</p><p class="ql-block">(欲知全文,请看当天该报网上电子版)</p> <p class="ql-block">《论语》金句</p><p class="ql-block">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p><p class="ql-block">--《论语.卫灵公》</p><p class="ql-block">注释: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这句话告诫我们,凡事要未雨绸缪,不要限于眼前的事物。</p><p class="ql-block">二,不践迹,亦不入于室。</p><p class="ql-block">--《论语·先进》</p><p class="ql-block">注释:如果不踏着别人的脚印走,他的学问和修为就难以登堂入室。</p><p class="ql-block">三,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p><p class="ql-block">-《论语·卫灵公》</p><p class="ql-block">注释: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是财富,而是品德。对于人生来说,财富绝不是目的,缺少品德的财富是保持不住的,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被人们所尊重,可以说人生的最大财富就是品德。</p><p class="ql-block">四,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p><p class="ql-block">-《论语·子罕》</p><p class="ql-block">注释: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五,礼之用,和为贵.</p><p class="ql-block">-《论语·学而》</p><p class="ql-block">注释:礼的作用,以做事恰当适宜为可贵,和就是和谐,就是恰当和适宜,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拥有辩证的思维,不能一意孤行,擅自妄为。</p><p class="ql-block">六,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p><p class="ql-block">一《论语.子罕》</p><p class="ql-block">注释:恭维赞扬的话,谁听了会不高兴?但要能对其进行冷静的分析才可贵。只感到高兴而不去冷静分析,只听从规劝却不改正,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七,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p><p class="ql-block">-《论语.为政》</p><p class="ql-block">注释:学习新知识,当然有新的收获,温习旧的知识,也会有新收获,那是由于随着知识的增多、理解能力的增强,对旧知识产生了新体会的缘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