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日记(三)

无为

<p class="ql-block"> 二十三日 晴</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 皇城相府</p> <p class="ql-block">  早晨从游客中心坐景交大巴到壶口瀑布站下车,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干涸的、异常开阔的河床夹在晋、陕黄土高原大峡谷之间,河床里裸露着高低突兀的坚硬的砂岩和稀稀落落的小水潭,显得有些许苍凉,看不到黄河水。我们从河滩上下到河床里,踏着岩石上附着的软软细沙,跃过坑坑洼洼的小水潭向远处的河心走去。不多时,前面紫褐色基岩河床上冒出一团团白雾,轻纱曼舞,声似惊雷阵阵传来,那地正是壶口瀑布。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加快步伐急遽向前。</p> <p class="ql-block">  走到河心,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呈现在眼前。宽阔的河床在这里突然凹下去一道深槽,当地人称“龙槽”,形成大河套小河地理地貌,小河全长约有1千米,槽宽约30-50米,深约10-20米,两岸石壁峭立,槽头即龙头顶着宽阔的河面,形成一个“丁”字状,这也就是壶口。壶口以上就是400米宽的河面,黄河水流至此,河口突然收束、猛缩,聚结的黄水坠入深槽中,落差达20米,形成一道壮观的黄水瀑布。此处河床犹如一把巨大的茶壶,收尽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正如明代人惠世扬的诗“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所以就叫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  此时,眼前的滔滔黄水,激流澎湃,犹如千军万马,前呼后拥,一路奔来,直逼壶口上方。由于河床变窄、束流,浑浊的黄水你挤我,我撞你倾泻而下,势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湍流急下,浊浪翻天,水花飞溅;跌至槽底,激起水雾,象一团团烟云,腾空而起,慢慢上升,在阳光照射下,一道彩虹羞涩地藏在水雾中,飘忽不定,扑朔迷离;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产生巨大的声响,如旱天惊雷,万鼓齐鸣,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  跃入石槽的瀑布立即嬗变成一个个飞转的漩涡,象一锅滚沸的开水,奔腾翻滚急下,沿着弯弯曲曲的峡中石槽向着黄河下游奔去。这一幕活象一条摇头摆尾的巨龙,壶口就是龙口,一口吞没黄河巨流。</p> <p class="ql-block">  没有涌入壶口的黄水,跌跌撞撞闯入西边的河床,在石槽的上方,见着空隙就顺着陡峭嶙峋的石壁跌入石糟,形态各异,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河床上有一龙洞,传说是大禹治水所凿,每人10元购了门票就可以顺旋转阶梯而下,下到石槽底层。底层洞口,是一平面岩石形成的走廊,也是石槽(小河)的边缘,站在这里,顿时感到换了一个天地,象进入了一个山谷。抬眼只见蓝天,远处的高山,两侧悬崖峭壁。再看壶口,只见浓烟滚滚,蒸云接天,漂布就隐匿在烟雾中,可谓是“黄河之水天上来”。</p> <p class="ql-block">  站在龙洞边,仿佛置身于滚滚波涛之中,被这恢弘的场景深深震撼。仰望着狂暴不羁的瀑布,凝视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我在想,在这里若没有坚硬岩石的挤压、束流,是不会爆发出如此巨大力量的壶口瀑布,顿时,我似乎又明白了“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的深刻内涵。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个体同样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在壶口瀑布景区大约停留了个巴小时就起程赶往皇城相府。从壶口镇到阳城县北留镇大慨310公里,行驶约4个小时,于下午1点半左右到达皇城村,住皇城相府宾馆,与皇城相府就一墙之隔。</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境内,是清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官宦宅居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内城(原名斗筑居)和外城(原名中道庄)两部分组成。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为陈廷敬官邸。</p><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管家院往前大学士第再往前就是内城“斗筑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斗筑可居门楼连接内城和外城)</span></p> <p class="ql-block">  外观皇城相府是一座城墙高大、坚固、四面合围的古堡,气势威严,有箭垛和暸望塔。</p> <p class="ql-block">  首先到达的是外城“中道庄”,外城紧依内城“斗筑居”西墙而筑,是陈廷敬时期建造,为陈廷敬府第。主要建筑有相府、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城墙以南的南书院、止园(花园)、学堂等等。进外城的第一座门楼是御书楼,在门口就能看到御书楼上康熙爷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以保存完好的“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对联。</p> <p class="ql-block">  踏入城门内,一大一小两座石雕的牌坊跃入眼帘,上刻着陈氏一门所受的官职和皇恩,宣示了陈氏子弟耀眼的功名成就(皇城相府从明孝宗到清乾隆260年中,共出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彰显了陈氏家族的荣耀。进士九出,翰林六鸣,一个北方文化巨族的恢弘气场在这两座古朴的石坊上展露无遗,它在无声的告诉我们唯有教育、读书、才是一个家族昌盛、富强的正道。</p> <p class="ql-block">  石牌坊北面是管家院,紧邻管家院的是大学士第,大学土第大门开于正南。石牌坊南面 是城墙,城墙外是止园。止园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经过大学士第往里走就是点翰堂,“点翰堂”的牌匾也是康熙的御笔。入大门西折往北沿狭长通道可通花园、假山、鱼池等地。花园往北就是专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院内最为知名的是玉石镶嵌的松鹤延年图,两侧还配有乾隆御笔的"苍松万古青永驻,云鹤千年寿无疆”楹联,相当精美。小姐院前后均辟门以通花园,并有踏道通上城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小姐院出来沿着踏道上城墙,㚈城就全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楼牌坊下演出)</span></p> <p class="ql-block">  沿城墙向东走到尽头再踏石阶上就到了内城“斗筑居”城墙上,站在城墙上,内城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外城与内城相连)</span></p> <p class="ql-block">  内城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分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有五门,其中拱辰门楼、斗筑居门楼连通外城,南门通南书院。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站在河山楼顶俯瞰内城、外城和止园)</span></p> <p class="ql-block">  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2年)为避战乱而建,因此内城布局和设计与乔家大院等晋商大院有所不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河山楼”和“藏兵洞”。这是明代建筑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内城宅院与宅院之间的巷道)</span></p> <p class="ql-block">  河山楼笠立在内城北部,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共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楼外只有南向辟一拱门,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楼内能储备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p> <p class="ql-block">  河山楼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河山楼地下底层的石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河山楼地下底层的水井)</span></p> <p class="ql-block">  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洞间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间相连,层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最高一层筑于城墙之内,并设炮眼对着城外,既可发射火器,又可观察敌情。</p> <p class="ql-block">  出南门,是止园,这是个挺大的花园,环境幽雅静谧,充满了江南园林的气息。止园内有南书院,是皇城陈氏子弟学文习儒科举进仕的地方。出止园,也就逛完了皇城相府。看着皇城相府内的石牌坊、康熙的御赐、城堡式的城墙,我思绪万千。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小山村里,以耕读为本,功成名就,游走官场,享尽荣耀,创造了几代辉煌,赢得世人仰慕。但是,谁又能想到他们还得筑起高高的城堡,依托着河山楼、藏兵洞来守护这一寓,这难道不是时代的悲哀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