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朝鲜战争,哪一场战役令人印象最为深刻,最为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甘岭!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在各方面条件均不占优的情况下,与美军在一片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地上,进行了 43天的惨烈争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万万没想到,他们原计划只用5天就能完成的战斗任务,在中国志愿军不屈的意志与顽强的作风面前,最终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甘岭,之所以在朝鲜战争中最有名,因为它创造了多个“之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火力密度之最:美军在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共投下炮弹190多万发,最多一天达到30多万发。出动飞机3000多架,投弹5000多枚。最多一天出动250架,投弹500多枚。平均每秒钟就有6发炮弹爆炸,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弹爆炸。这种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这样说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我来打个比方吧,美军的炮弹到底有多密集?在范弗里特指挥轰炸最猛的那四天,如果当时你们趴在各处主阵地上不动,不管你趴在哪里至少会被4个主炮直接命中,炮弹都不用爆炸,人就直接会被炸没了,大家都知道淞沪会战吧,当时日军用重炮狂轰滥炸了几个月,国军顶得异常艰难伤亡巨大,淞沪会战的弹药总量刚好等于美军轰炸上甘岭的弹药量,只不过,时间要浓缩到一天,几个月的弹药量压缩到一天,第一天就把整个淞沪会战的全部炮弹砸在了上甘岭志愿军的头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家也知道二战的硫磺岛吧,日军当时也是用坑道战对抗美军的进攻,硫磺岛的面积比上甘岭要大上5倍,但最后每平方公里承受的爆炸量上甘岭却比硫磺岛整整大了16倍,山下美军的战地记者是这么形容的,他认为那上面就算是只蚊子苍蝇都不可能活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 战斗持续时间之最: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持续至11月25日。历时43天。在这短短43天里,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击退联军900多次冲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 兵力投入之最:美军投入了包括美第七步兵师、韩第二步兵师、韩第九师等在内的10个团兵力。共计6万多人,志愿军有4.3万人参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 战斗激烈程度之最: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志愿军依托坑道,与敌反复争夺29次。击退营以上规模的冲锋一共25次,营以下更是多达653次。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这个耳熟能详的上甘岭战役就是中将军长秦基伟率领15军主打的,众所周知,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组建了东北,西北,华东,中原四大野战军和华北野战部队,15军的前身就是中野的第9纵队,当时9纵的司令就是秦基伟。在解放战争后期,秦基伟带领部队血战中原,取得了洛阳战役,郑州战役的胜利,到了1949年年初的时候,我军实行改编政策,纵队改编为军,9纵改编为第15军,秦基伟依然担任军长。后来渡江战役打响以后,15军势如破竹,向着大西南全速前进,先后击溃了胡宗南和宋希濂,解放了西南全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中国成立后,西南地区穷乡僻壤,多半山沟林立,四川、贵州和云南匪患严重,窝藏着二十多万的土匪,散兵游勇,秦基伟的15军还肩负着扫平土匪的重任。等到秦基伟刚刚剿灭完土匪,抗美援朝开始了,秦基伟收到军委电令,火速带兵赴朝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血战上甘岭” 当然,先铺垫事件的前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0年6月,北朝鲜人民军以破竹之势一路南下,战线一直推进到朝鲜半岛的最南端:釜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仁川,实施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和退路,将人民军主力围歼于朝鲜半岛南部。之后,“联合国军” 挥师北上,兵锋直指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美国表面上是援助南韩(原来的南朝鲜,现在的韩国)但实质上是干涉朝鲜内政,妄图控制整个朝鲜半岛。更深层次的目的是遏制中国和苏联,控制整个东亚,意图减缓共产主义蔓延。美国的企图与野心昭然若揭,为了保卫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为了捍卫北朝鲜的国家独立,更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和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从此拉开帷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志愿军通过五次大的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到了三八线一带,战事陷入僵局。1951年7月10日,第一次停战谈判在开城进行。朝中方面提出了停火,恢复三八线分界线“联合国军”退出朝鲜这三点要求,但是遭到了韩美方面的拒绝,第一次谈判破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之后的一年中,双方的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同时进行。谈判桌上的双方都在看着战场上的胜负,以便争取更多的谈判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1952年7月,朝中方面和代表“联合国军”的美国开始在板门店进行谈判,希望可以通过和平方式结束这场战争。但美国总统杜鲁门并不想就此打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一年是美国大选,他急需在陷入僵持的朝鲜战场上获得一场胜利,以便于给自己所在的民主党造势,反击共和党对民主党在朝鲜战场上的无能所进行的舆论攻击。新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自然成为杜鲁门的施压对象。而刚刚升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的范弗利特也急需露一手,来巩固自己的司令地位,同时也为了给死在志愿军炮火下的儿子报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于是,1952年10月8日,为了把竞选压力引向国外,实现霸权野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中止板门店停战谈判,重燃战火。战事陷入僵局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联合国军”已没有实力再发动一次“仁川登陆”来扭转局面。再三考虑之下,美军决定在中部战线打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以较小的代价赢得一场胜利,用作对国内外宣传的资本。最终,美国人在地图上一个叫五圣山的地方画了一个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先说说五圣山为什么会成为美军的进攻目标。五圣山是志愿军中部战线的重要战略点,是这一区域的最高峰。五圣山向西方向有斗流峰和西方山,三座山互为依势,是绝佳的天然防线。三座山峰互相依靠,如果斗流峰和西方山失守,那五圣山无险可守,反之如果五圣山失守,那中部战线对于美军来说就是一马平川,再无优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圣山前面有两块重要的高地:597.9高地与 537.7高地北山。因为它们没有名字,所以用海拔高度来命名。这两块高地海拔较高,而且坡度较陡,所以志愿军在此驻守的兵力并不多,每个高地上只有一个连,大约100多人。这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才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叫“上甘岭” 。当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敌人原以为可以轻松拿下这两块高地,从而叩开五圣山主阵地的大门,但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着战况升级,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不足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投入的兵力和武器数量逐步增加,由小规模的营,团级战斗,最终发展成了历时43天,大规模的师,军规模的战役!有西方学者认为,这场战役如同一战时“凡尔登绞肉机”般残酷、惨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在亿万中国人心目中,小村庄“上甘岭”不但成为了这场战役的名称,更是成为不畏艰苦,英勇战斗精神的代名词!按照范弗里特最初的设想,那就是集中兵力拿下这两个高地,因为这两个阵地比较好攻,它们直接就是镶嵌在美军的阵地里面,如果美军能够把这两个阵地拿下来,那么五圣山就危险了,所以他决定先搞掉这两个突出部。为此范弗里特三次巡视东北角阵地,还在上甘岭前沿阵地做了多次联合军演,并派出小股部队出击来侦察我军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范弗里特甚至还放出狂言道:“这两个阵地有了足够的飞机大炮的支援,步兵不会有太大的阻碍,这个战役只要打个五天,百八十人的伤亡,就可以把阵地拿下来!”但是这些小动作早就被我军看破了。彭德怀曾对手下将士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5军军长秦基伟深深明白两个阵地的重要性。他派45师135团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增加了两个高地的兵力,并在阵地上构筑了760米的48条10米以上的坑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这也就促成了上甘岭战役中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坑道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2年10月11日朝鲜中部上甘岭地区的一次山地攻防战,11日晚,5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趁着黑夜悄然前进至距对手阵地前沿约60米,他们奉命把自己像石头枯木杂草般潜伏在高地下的草丛中等待,12日12点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了一位战士的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他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往里面一滚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他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看了无不热泪横流,咬紧牙关,有的甚至咬的嘴唇都破了,他们很想去救!但是,和他一样,他们都是军人,是战士…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烈火中,他的双手深深地插在土里,头慢慢低下来,后来贴住了地面,直到身体逐渐变成焦炭。后来,火势被水渠挡住,潜伏区一片死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名战士直至死亡也一动未动,敌军侦察兵丝毫没有发现。之后潜伏行动成功了,然而,这位战士却永远的离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叫邱少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牺牲时,26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2年10月14日,美军7师31团和南朝鲜军2师32团和17团1个营,共7个营,兵分六路,以300多门105毫米火炮,30余辆坦克以及40余架飞机对597.9和537.7高地发起进攻。战役就此打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役大体分三个阶段,阵地争夺战,坑道保卫战,地面反击战。美军的火炮和飞机,坦克发射的炮弹以平均每秒6发的速度向着我军的阵地倾泻下来,一天之内美军在上甘岭区域总共发射了30余万发炮弹和500余枚重型炸弹。上甘岭一时间地动山摇。主峰被削低了整整2米,寸草不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阵地上战火的硝烟弥漫,黑色的粉尘遮天蔽日,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兵都以为这天是阴天,其实那天是大晴天。在保卫537.7高地的战斗中,我军以两个营的兵力抵御住了敌人20个营的3次冲锋,在最后一次冲锋中阵地上仅剩下孙子明以及几个战士,此时孙子明身负四处重伤,他面对如同潮水一般涌过来的敌人,拉响了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3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在惊心动魄的爆炸声中,两个高地的天线一次次被炸毁,步话员只好一次次用备用的天线在坑道口竖起来,可是炮火实在太猛烈了,备用的天线很快消耗殆尽。为了尽快和数百米外的指挥所取得联系,电话班的副班长牛保才在弹雨中冲了出去,他一边躲避着子弹一边接着断线,但是随身携带的电话线用完了,还差整整一大截,危急之中多处负伤的牛保才用双手拉起电话线,让电流通过自己的身体连通了了线路,换来了三分钟宝贵的通话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最终135团副团长就在这宝贵的三分钟里下令死守阵地,而牛保才却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永远闭上了眼睛。炮火也惊动了远在四公里外的45师师部。此时两个阵地已经被美军拿下,师长崔建功大为震动,他马上下令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阵地。于是14日晚,在炮兵增援下,135团的两个主力营开始进攻反击,誓要夺回537.7高地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担任537.7高地北山2号阵地反击任务的125团7连2排排长孙占元带领一个班用炸弹开辟反击道路,由于敌人猛烈的炮火,孙占元左右腿被炸断,战士们急着要把他抬下阵地,可是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明白这种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多在阵地上停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他让战士们继续突击,而自己硬撑着身体架着机枪掩护战士们突击爆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时候在阵地的后侧的上甘岭方向有一路敌人偷袭上来,想要突击阵地,孙占元用机枪接连打退敌人的两次进攻,结果在第三次反击中,弹药告罄,为了给战友们争取时间,孙占元强忍着伤痛,拉响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天敌人依靠强大的火力拿下阵地,而在夜晚我军发挥夜战和近战的优势拿回阵地。双方在这小小的不到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你争我抢,寸土不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激战一天,敌我双方陷入胶着局面。志愿军在这一天伤亡500多人,美军31团也经历了该团入朝两年最黑暗的一天,短短24小时的时间里,伤411人,亡33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然而这惨烈的一天仅仅是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参加第一天进攻战斗的美7师32团幸存伤兵麦卡拉汉回忆:在数次进攻失败后,他所在的连全体投入战斗,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终于拿下了久攻不克的三角形山(597.9高地),冲在前面的卡拉汉,看到整个阵地上有三十多具尸体和一名中国士兵。这个中国士兵显然已经身负重伤,背靠在半截树干上,两眼充满了仇恨,嘴里发出叫喊声。冲上阵地的美军准备包围并活捉这个中国士兵,只听那个中国士兵嘴里不停地吼着什么,可美国兵听不懂。“他背着台步话机!”突然有人惊恐地叫道。顷刻间,无数炮弹倾泻而下,这个建制连的100多名美国官兵,最后只剩下三名幸存者:一个双腿和右臂被炸断;一个被炸的双目失明,双耳炸聋。卡拉汉左腿膝盖以下给炸飞了,当场晕死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段经历卡拉汉在2008年,曾向到访的中国工商界代表团也讲述过,同时在现场他还提出疑问,那个中国士兵嘴里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之前在文章中也提到过)到场的中国人早己个个泪流满面,其中一个对卡拉汉说:“ 麦卡拉汉先生,我来告诉你那名战士最后嘴里说的是什么,他在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是851,我是王成!敌人把我包围了!亲爱的首长,同志们!请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说完在场的中国人泣不成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没错,这段就是老电影《英雄儿女》主角王成牺牲的场景,也是最近热播的由黄轩,王雷主演的电视剧《上甘岭》主角黄轩饰演的段显峰最后牺牲的片段,在电视剧大结局中,段显峰喊出“向我开炮”之后,战斗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段显峰却永远停留在了那个597高地上…… 当然,不管是王成还是段显峰都是虚构人物,但也不完全是,因为王成和段显峰有很多的历史人物原型,王成和段显峰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个体,而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无数英雄儿女的缩影,象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无坚不摧的军魂。是无数个王成和段显峰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0月15日,美第7师再对三角山发起攻击,终于攻上了山顶,但是晚上志愿军出动,把美军赶下去。在接下来的五天里,美军累计共有八个营投入了战斗,反复上演的情景,就是在白天攻上山头,夜晚被反攻下去,从而使山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经过反反复复的血战,到了19日晚上美军终于控制住了三角山表面阵地,韩军也是奇怪,同在那天也守住了狙击岭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军的效率还是挺高的,一边开战一边修建了地堡。我们写进教科书的烈士黄继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在离天亮还有四十多分钟的时候,胸膛被敌人机枪打中五弹的情况下,以惊人毅力,一跃而起,用身体堵住了敌人地堡里的两挺机枪,为战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处英雄事迹不接受质疑,真真切切亲临者亲眼目睹,包括之前的邱少云等,我写的都是实际还原,一点都不加油添色,朝鲜还出过堵高射炮的勇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20日,联合国军对两个高地发起猛攻,除597.9高地西北山脚下的三个阵地外的所有表面阵地全部失守,志愿军全部转入坑道坚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至此为时一周的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结束,敌我双方付出巨大的代价。45师无一完整建制部队,连长以上指战员伤亡高达60%,至于排长以及班长的伤亡更是高达100%,师作战科科长在向军里面汇报伤亡情况时竟然失声痛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秦基伟告诉崔建功:“15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谁也不许哭!国内像15军这样的部队多的是,可上甘岭只有一个。丢了五圣山,你可不好回来见我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崔建功大声回答:“请军长放心,打剩1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1个班,我去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岭还是志愿军的!” 此时的上甘岭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战争漩涡。战斗的损耗远远超过了范弗里特的想象,摊牌行动早就成了巨型的绞肉机,在战后有人把上甘岭战役称为“东方的凡尔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来接替李奇微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回忆道:“ 这个开始为有限目标的攻击,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联合国军开始在上甘岭加大兵力的投入,但同时对于转入坑道作战的志愿军很是头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了消灭坑道内的志愿军部队,他们可说是绞尽脑汁:用大炮轰炸,在坑道上挖掘深沟,投放炸药,用硫磺弹熏等等,无所不用其极。而坑道内的志愿军也可以说是苦不堪言。坑道里的空气浑浊不堪,弥漫着硝烟,毒气还有汗臭味道,同时由于极度缺氧甚至连蜡烛都无法点燃,新鲜空气成了奢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后方的运输部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火线运输员伤亡1000多人,一批批倒在封锁线上,倒在前往上甘岭的道路上。45师甚至向火线运输员悬赏:凡是送上一篓苹果者,记二等功。一个苹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一个珍贵的苹果被送到了连长张计法的手里,但是他没舍得吃,只是放在鼻尖闻了闻就送到了一名伤员的手里,结果这名伤员也只是闻了闻就递给了身边的战士,同样的动作在坑道里重复上演,苹果在战士们的手里传来穿去。最后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最后在连长张计法的命令下,大家才一人一小口转了好几圈把那个不大的苹果分着吃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10月21日开始到29日,坚守坑道的部队先后组织战斗小组前往狙击敌人,由于空间狭小,战士们只能用刺刀和敌人拼命,尽管如此,志愿军战士们还是主动出击了158次,毙伤敌人2000多人,夺回阵地7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时由于坑道部队的坚守给了我军大量喘息的机会,一大批整装待发的志愿军将士正在集结,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我军扭转,一场即将席卷两个小小高地的风暴正在酝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0日晚9时,志愿军104门火炮发出怒吼,炮弹如同暴风骤雨飞向敌军阵地。联合国军被压制2个小时无法动弹。炮击过后15军派出7个连和坑道内的3个连相互配合,对597.9高地发动反攻,枪声,炮声,手雷和爆破筒的爆炸声混合在一起,间或是战士们白刃战时候的怒吼以及骨头被劈断的声音,战场上硝烟弥漫。5个小时后597.9高地重回我军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1日敌军开始反扑。11月3日,范弗利特下令动用48门203毫米榴弹炮和36门155毫米榴弹炮投入战斗。我军炮兵阵地和高地步兵阵地,刹那间地动山摇。155毫米的榴弹炮将所见之处的一切防御工事化为乌有,高地的山尖被硬生生削掉一截,尤其是203毫米榴弹炮,一颗炮弹下去就是半个篮球场大小的深坑,所到之处皆是粉尘。有的战士用手抓一把已经成为粉末状的泥土里面就有几十颗弹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是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敌人的猛烈进攻,打破了敌人一次次的冲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联合国军在597.9高地吃尽了苦头,被迫放弃这一阵地的进攻,转而将争夺的焦点放到537.7阵地上。最终在经过几天惨烈的战斗,11月11日,在榴弹炮和迫击炮的掩护下,我军拿下537.7高地,表面全面阵地恢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是敌人不甘心就这么失败,他们发动了疯狂的反扑,天上的飞机还有地面上的坦克对我军阵地轮番轰炸。在这场最后的保卫战中,志愿军无数个连队被打光了建制重建,其中最英雄的部队还要属是15军45师134团8连,8连的建制不到200人的连队,结果就在战斗中多次被打光,然后重建,8连累计阵亡接近1000人,阵亡率更是高达50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在保卫战之中,和敌人用手榴弹同归于尽已经成了常规化战斗手段,光是能找到名字的同归于尽的战士就高达36人,至于其他姓名不可考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也就是在这样没吃,没喝,没有帽子,身上仅仅剩下两件烧得不成样子的棉衣的情况下,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天气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志愿军战士们以坚强的毅力,死死守住了上甘岭阵地,完成了“打到底,收摊子”的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25日,这场以守方为中国志愿军胜利的战役终于宣告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什么叫英雄?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这就是英雄。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我们的炮火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对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190 多万发炮弹,5000 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没有足够的大炮,甚至于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当时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唯一希望的是多给配点手雷,因为这东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弹威力大。但我们却很少,因为这个东西当时的中国还造不出来。不过后期,我们的武器也很好了,苏联支援了中国,购买了喀秋莎”火箭炮和榴弹炮,其中喀秋莎”火箭炮在上甘岭的反攻起到了关键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历时43天,志愿军共打退“联合国军”675多次的冲击,同时也进行了进行数十次反击,毙伤俘敌2.5万余人,击毁飞机,坦克,大炮不计其数,最终守住了阵地。而在作战中,志愿军伤亡也高达1.15多余人,代价惨痛。这场战役将嚣张的美国人重新拉回到了谈判桌前,中国志愿军用血的代价让美国人低下了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也是这场战役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威和中国的国威,向世界宣布只要是中国人坚守的领土,哪怕是只有一寸你也休想夺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红色,我认为是最美的颜色,有一种红,它叫中国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第八团的将士们有句话:我们守在这里,是为了长安城里的人过着美好的生活。然后就有人感叹了一下说到:我自认为我这样平庸的人,和我见过的那些平庸的大众,不值得让你们这样的人去守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实如果换个角度,世上本就有两种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种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而另一种人,却活出了意义。他们的一生,他们的选择,他们做的那些事儿,就是为了让他们的祖国,让他们的家乡,可以永远美如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