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月10日上午9点,我们上海老教授协会旅行团离开库车市,乘坐大巴2个多小时来到了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一个看似充满异域风情的名字,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库车的游客,一般都会去克孜尔千佛洞看看,因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佛教石窟群之一,比莫高窟的历史还要悠久,里面的壁画精美绝伦,堪称艺术宝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考察可以发现,目前为止克孜尔千佛洞是是中国最早、新疆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窟建筑群。石窟绵延数千公里,坐落在悬崖峭壁上,和敦煌莫高窟一样享有中国“四大石窟”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石窟景区的院子很大,一条笔直的道路向前延伸,两边种的都是葱绿高大的新疆杨,苍翠而挺拔。可以说,这一排排的新疆杨也是景区里一条美丽的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疆杨(学名: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 Bge.)是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50厘米。窄冠、圆柱形或尖塔形,树皮灰白或青灰色,光滑少裂,基部浅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走在新疆杨大道上,老教授们对這种优良的风景树、行道树及绿化树种感到十分新奇,纷纷在新疆杨前摆出各种造型拍照留念,因为在内地很少见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疆杨具有较强的抗热、抗旱、抗风的特点,并生长迅速,三年即可成材,树龄可达八十余年,是新疆进行绿化和营造防风林带的优良树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新疆杨如忠诚的卫士,挺直脊梁,坚守在广袤的土地上。这种树茎干笔直,充满正气,象征着坚韧与刚强,不惧风沙的侵袭,为大地牢牢守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石窟群现存壁画约10000平方米,有专家说,这在世界上是仅次于敦煌莫高窟(它比敦煌莫高窟还要早260年)的艺术宝库,堪称“中国第二敦煌莫高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完新疆杨大道,就看见前方有一尊黑色的雕像矗立在一个圆形的小广场中央,老教授们近前一看,原来是高僧鸠摩罗什的雕像,他是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鸠摩罗什(344~413)又译名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中文名童寿。原籍天竺(如今的印度),出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后秦高僧,与真谛、玄奘并称中国佛教史上三大翻译家。从小天赋异禀,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博览群书。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精般若。前秦苻坚闻其名,于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遣吕光西破龟兹,以迎鸠摩罗什。前秦败亡,留住凉州。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遣使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奉为国师,讲译佛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鸠摩罗什深通佛理,又精通汉、梵两种文字,组织翻译出的佛经,既能明确表达梵文原意,又能做到行文流畅,字句优雅,令众佛教徒无不信服赞赏。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经文300多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外国经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盛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绕过鸠摩罗什雕像,前方是两段略陡的石梯,老教授们小心翼翼地拾阶而上,上方就是大大小小的石窟,层层叠叠,绵延分布在半山陡峭的悬崖上,连接各个洞窟的则是蜿蜒曲折的人行栈道,为了安全起见,现在栈道旁都按装了扶手栏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目前尚有81窟保存有精美的壁画,均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千佛洞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保存得也非常完好,在这石窟洞壁之中有着许多精美的石像壁画,作为文学研究以及文物赏析都有着极大的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克孜尔石窟和参观莫高窟差不多,现场游客10人一组,为了更好地领略克孜尔千佛洞的魅力,景区专门安排了讲解员带游客参观浏览,讲解完后再去参观下一个石窟。凡是开放的石窟都有一个讲解员,大约只开放了六个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第10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该窟为僧房窟,有我国朝鲜族画家韩乐然1946年在克孜尔工作期间呼吁保护石窟壁画的题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韩乐然,此照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韩乐然(朝鲜文:한락연,1898年12月8日-1947年7月30日),原名韩光宇,曾用名韩素功,朝鲜族,是中国革命家、艺术家。 被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盛成称为“中国的毕加索”。韩乐然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卢佛尔学院深造,几乎走遍欧洲写生作画,1940年代,前往新疆对多个千佛洞进行考察。被誉为“新疆与内地在美术上沟通”第一人、“新疆壁画考古第一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佛洞这些壁画,历经千年,依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龟兹国的繁荣和艺术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千佛洞现只有80多窟存有精美壁画。彩塑大部分在伊斯兰教进入南疆取代佛教的岁月中遭破坏,后又被外国人盗窃,现已看不到完整的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壁画不仅有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干佛洞壁画尚保存有1万平方米左右。题材繁多,情节离奇,主要是佛本生故事画,仅第17窟就有约43幅,被誉为“故事画之冠”。第38窟所画伎乐图,有20个乐师,各奏一件胡地乐器,如琵琶、箜篌、横笛、觱篥等。龟兹的舞蹈少女体态轻盈,姿态优美。第175窟还有耕地图、制陶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石窟前眺望远方,可以看到当天刮起了沙尘暴,前方的山脉只能模糊看到,由此可见,大规模种植新疆杨对防御沙尘暴也是很必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参观中我们发现,不少拱形佛龛空无一物,壁画上的金箔袈裟被取走,壁画被偷揭,只留下令人心痛的痕迹。据介绍,19世纪末,西方探险队从这里掠走了大量宝贵文物,如今在西方的博物馆中陈列。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克孜尔千佛的特殊石窟、壁画和艺术风格,深刻反映了龟兹佛教的现状,代表了龟兹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平。老教授们都说,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又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能创作出如此精美的壁画真是太令人惊奇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