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杨庄村李氏族谱成书发放仪式活动

星光

<p class="ql-block">谱书发放主讲人发言稿(李向明) </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大家好: </p><p class="ql-block"> 今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注定是个团圆喜庆,祥和美满的好日子。我们杨庄村李氏家族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族谱发放礼仪,我深感欣慰和荣幸! </p><p class="ql-block"> 国史、方志、族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也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树高万丈不离其根。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寻根访祖,承继发扬祖业,是我李氏后裔之传统美德。 </p><p class="ql-block"> 修族谱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长幼有序、尊卑有份;是为了追念先人创业之艰辛,弘扬先人优秀文化和精神传承,加强道德教育,建设和谐家园;是为了加强族人间的联系沟通,增进情谊,增强团结,共同发展;更是为了使我李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枝繁叶茂! </p><p class="ql-block">本次编纂工作得到了家族内外众多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编纂团队不辞辛劳,经过6年时间,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家族资料,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整理。在编纂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困难,如资料缺失、年代久远难以考证等,但团队成员始终坚守初心,积极寻找解决方法,终于成功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p><p class="ql-block"> 首版李氏族谱共收集到从孤山迁移到下关---杨庄村16代人的资料。普书涵盖了族谱、世系表、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世系表记录了家族成员的繁衍脉络,展现了家族发展的历程;人物传记则深入挖掘了家族中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弘扬了他们的精神风貌。通过族谱的编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也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家族文化。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我自己,向编纂族谱捐资以及为收集资料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成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对社会贤达及各位师傅的指导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关心理解和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的各位族亲表示衷心的感谢! </p><p class="ql-block"> 谱书采用道林纸、烫金外包装而成,共计220册,其中厂家赠送20册。共收到9笔爱心捐款20500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4笔。付给印刷厂家15000元,剩余部分我们将用于后期活动备用资金。谱书和世系表我们设计了二维码,附在书的前面,可以扫码进行阅读电子版文档。谱书里面我们设计了个人简介空白页,本门家谱续编空白页,希望各位宗亲手勤一点,填写好其内容,为以后再续族谱留下宝贵资料。谱书内容的整理,因能力有限,尽管我们竭尽全力,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各宗亲们发现错误把意见反馈回来,或标记在谱书上,待再续族谱时更正。 </p><p class="ql-block">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是子子孙孙的根系所在,是维系家族和睦的纽带。本次我族编纂族谱并且成书,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大团圆、大聚会,能在思想、精神和感情上进一步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强交流,促进沟通。同时希望大家做好宣传,寻找从杨庄村外迁失联的李氏后裔,追寻孤山李氏的详细来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同德,精诚协作,续写我族的绵绣篇章,共创李氏后裔的现代辉煌。我坚信,全体族亲有志气、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必将大有作为! </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祈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祈愿我们李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祈愿各族亲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p> <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谱书发放仪式活动的有杨庄村李氏家族各门代表、孤山特约代表、灵丘县沙坡家谱、村志编辑小李。代表们分别进行了发言,表达了自己的亲身感受。</p> <p class="ql-block">修谱欣逢甲辰年,</p><p class="ql-block">金龙腾飞在故园。</p><p class="ql-block">家人相会话沧桑,</p><p class="ql-block">福地齐聚众儿男。</p><p class="ql-block">悠悠往事越千年,</p><p class="ql-block">李门兴唐在太原。</p><p class="ql-block">古树参天枝叶茂,</p><p class="ql-block">祖宗佑后福寿绵。</p><p class="ql-block">续谱撰志唯艰难,</p><p class="ql-block">沤心沥血多盘桓。</p><p class="ql-block">成书多赖众才俊,</p><p class="ql-block">家谱存世代代传。</p><p class="ql-block">杨庄村李氏家族第十四世孙李进宝敬题</p><p class="ql-block">恭祝谱书发放仪式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作为一个特邀人员,非常荣幸参加杨庄下寨里十甲李氏家谱的发行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于2008年开始家谱,村志编纂工作,为了了解更多的灵丘各村庄的轶事,我从各个渠道自购了许多关于灵丘的书籍,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点知识和更多编纂家谱的同道中人一起交流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庄下寨里十甲李氏,出身名门陇西,根基显贵,祖德流芳,为后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自新中国成立前后,诞生了不少人仁人志士,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望此次的家谱修订,使族人能知根明叶,发扬祖辈光荣传统,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辈更比一辈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特约代表小李的感慨言语</p> <p class="ql-block">杨庄村小分队为李氏族谱成书发放活动擂鼓、舞蹈助兴。使活动进入高朝。</p> <p class="ql-block">本家族人员李景为参加这次活动的全体成员发放了围巾,活动更具亮点。</p> <p class="ql-block">远在他乡的家人,通过视频讲话表达了对家谱发放活动的真情实感。</p>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连根养根乃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因种种缘由,原杨庄村李氏家谱存世稀少,已发现的家谱亦多有少页缺角之状,几近面目全非,面临失传之危。为此,作为李氏第十三代孙李景,欲尽绵薄之力,倡议续修家谱。</p><p class="ql-block">于二零一八年清明,李景与李向明、李大秋商议续谱事宜。随后,由李氏三大支系主要人员成立续谱小组。小组人员广泛查阅历史文献、族谱旧籍,走访灵丘县档案馆、灵丘县图书馆、灵丘县地方志办公室、孤山祖坟遗址、孤山祠堂等多处地方,还购买并查阅百家有谱系列丛书《中华李氏通谱》及大量网络信息,力求做到资料详实、准确无误,上溯至最远,下续至最近。</p><p class="ql-block">族人李昆、李顶、李同生、李志权、李金牛为续修家谱建言献策、出资奉献。以李向明为主编的团队殚精竭虑、不厌其烦,历经数年艰辛,终成这部凝聚全体族人心血与智慧的《李氏家谱》。</p><p class="ql-block">我李氏自始祖李直、李正、李芳从灵丘孤山迁居下关、杨庄村以来,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繁衍至今十六代。在这漫长历史长河中,先辈们虽出仕者不多,但历代不乏读书之人,亦有抗战保家卫国英勇献身之士及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为此,我们深感骄傲与自豪,并将此荣耀代代相传,以励后人。</p><p class="ql-block">本谱在古谱基础上续修,虽在溯源方面未有太大突破,却增添了多方面内容,如《李氏优秀人物简介》《亲情关系表》《世系图表》《杨庄村基本概述》《朱子治家格言》《祖坟图片》等。</p><p class="ql-block">族谱乃链接过去与未来之桥梁,维系亲情关系之纽带,家族之灵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大事。愿我族人不忘初心,传承李氏家训及优秀文化。</p><p class="ql-block">是为序。</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孙李景敬撰</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零二四年甲辰孟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杨庄村首版李氏族谱后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族谱背景</p><p class="ql-block">杨庄村李氏家族源远流长,历尽沧桑,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繁衍成今天之繁荣。本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家族文化,编修族谱既是对先人功业的传承,也是对后辈的鞭策与期望。本次编纂首版李氏族谱,旨在记录家族历史,弘扬家族精神,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编修过程</p><p class="ql-block">本次编纂工作得到了家族内外众多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编纂团队不辞辛劳,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家族资料,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和整理。在编纂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多困难,如资料缺失、年代久远难以考证等,但团队成员始终坚守初心,积极寻找解决方法,终于成功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程。</p><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首版李氏族谱涵盖了世系表、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世系表记录了家族成员的繁衍脉络,展现了家族发展的历程;人物传记则深入挖掘了家族中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弘扬了他们的精神风貌。通过族谱的编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也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族谱价值</p><p class="ql-block">首版李氏族谱的编纂完成,不仅为家族成员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家族历史资料,也为后世子孙了解本家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从族谱中,我们可以汲取先人的智慧与力量,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先人的精神风貌。同时,族谱的编纂也促进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p><p class="ql-block">后续完善工作</p><p class="ql-block">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杨庄村首版李氏族谱的编纂工作,但家族历史的研究与传承永无止境。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族谱内容,补充新的家族成员和事件,确保族谱的时效性和完整性。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兄弟家族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家族文化,促进家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p><p class="ql-block">结尾部分</p><p class="ql-block"> 杨庄村首版李氏族谱的成功完成,不仅是对先人的最好致敬,也是对后辈的鞭策与期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家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先人精神,为家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杨庄村李氏家族的辉煌未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仲夏</p><p class="ql-block"> 李昆、 李向明 敬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