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古镇:遇见“改开四十年”春风

山川宁静

<p class="ql-block"><b>  日新月异的今天,哪里还能看得见改革开放初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貌?来浙南古镇一一壶镇吧,这里的古街道、古路桥和古店铺风貌,是我见过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原汁原味的存续了!</b></p> <p class="ql-block">  壶镇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地形,正如其名,地形形状如同壶,因此得名。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万年前的上山文化时期,盛极发展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历史文化遗产可见之于壶镇博物馆、壶镇陇东村万年上山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老的街巷,可以看见历史留下的痕迹,那些古老的建筑、石路和木结构房屋都见证了壶镇镇的过去和现在。</p> <p class="ql-block">  壶镇镇的建筑风格也独具特色。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巷依然保持着原貌,例如石板路和木结构建筑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成为了游客们欣赏古镇风貌的重要景点。无论是那些古色古香的店铺,还是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都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那份古朴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横跨好溪两岸的古镇古桥,当推贤母桥。1819年,因多次水患,吕载杨又奉母亲遗命,在明朝溪头古桥原址向上200米处建成“永济桥”(后改名“贤母桥”),贯通两岸,壶溪老街沿溪发展到了贤母桥的东端,壶镇老街因此成形,也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的雏形了,在我眼帘就读于壶镇中学时的历史印记中,几乎是原汁原味的吻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贤母桥!横跨好溪,是壶镇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古桥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壶镇的发展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随着亲家的脚步,站在桥上,欣赏好溪两岸的美景,不时按下历史的快门,弹指一挥间,几乎盖过了好多的历史朝代,就如长江黄河不会倒流,潮流总是奔涌入海,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浩浩荡荡,感受到了家乡的微风拂面,惬意无比。</b></p> <p class="ql-block">  古镇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宗祠等文化遗迹,如建于宋代的石笋岩寺、明代的双岩寺等。这些文化遗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壶镇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这里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技能,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壶镇镇的文化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百廿间古建筑搬迁自潜明水库的水下遗址,听说当地政府化了六千万?值得赞扬!</p> <p class="ql-block">  好溪上的新桥之奇,莫过于此。市民休闲漫道于桥上?可安好?</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高复班时路过的高潮池塘吗?是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的高复班遗址吗?似是而非,确实难下结论。</p> <p class="ql-block">  就记得当年高复班附近有个晒谷场,晒谷场后一民房二楼是我们男生租住的统铺,稻香之上一草席就是我们的寝室安身之窝,与“跳早”同床异梦,从独木桥走过来的农家孩儿们,其感情可是非同一般的存在。东强和斌兄,可证实?</p> <p class="ql-block">  紫气来自壶镇东市街!这可不假,当年从独木桥跳出大山农门的农家子弟,可都还有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  九进厅:壶镇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拥有九进院落,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尽显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魅力。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仿佛穿越回过去。</p> <p class="ql-block">  庭院深深,亭巷深深,北方的乔家大院可有我们浙南小镇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可还有居家的,大多是吕赵范人的后代,坚守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红红火火,年年有余,祈福。</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我们借宿过的地方,具体到哪间哪房,没能把握,向曾经收留过我们的余老师、余大娘、吕老师和壶中刘老师等表示崇高的致敬!你们的无私奉献,是我辈跳出大山的希冀,谢谢。</p> <p class="ql-block">  壶镇老街呈东西走向,“自上街大门直至下街贤母桥,路线约千余米”,即今之解放街。老街路面原用大小石块砌成,原先的青石板更显历史沧桑,可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秋瑾也曾留宿数月的地方,痕迹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  作为浙中南三大千年古镇之一的壶镇,为“上达金衢,下通台温孔道”,苍岭古驿道穿镇而过,南来北往的过客催生了商贸业的发展,也促成了壶镇老商业街的形成,见证着古镇的千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  老壶中如今已改为镇党委政府办公之所,旁侧的“官腔”塘似乎也改名了?</p> <p class="ql-block">  壶镇老街历来分上、中、下三段。历史上最热闹的当属中街和下街(今中兴村一带)。这里沿街两侧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是古时壶镇核心的商贸地段。遥想当年统购统销的供销社,是何等的厉害!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浮沉多时了,何时能重振雄风雄起呢?</p> <p class="ql-block">  下街到中街的拐弯处,还有一口神奇的古井。古井建于何朝何代已难考证,古井建有两个并列的圆形井栏,酷似两眼观天,故名为“双眼井”。井旁原盖有“双眼井庙”,里面供奉着两条木雕金龙,腾云驾雾、口吐清泉。“双眼井”存水不深,清澈见底。但无论干旱多久,或多少人连续取水,都保持原有的深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数日无人取水,它也从不溢满。“双眼井”的水质清洌甘甜,冬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千百年来,壶镇居民天天饮用,过往行人,也都喜欢品尝几口“双眼井”的水,以止渴解乏。更奇的是“双眼井”水,还是可用于治病消恙。炎炎酷夏,小孩身上若发了痱子,只要取井水冲洗几次就消失了;寒冬腊月,手脚生了冻疮,只要用井水泡几次,也就好了,堪称“神水”!</b></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年壶镇中学→双眼井,有个小弄堂可以抄近路直通,这次路过时特意去留意走一遍,却寻觅不出巷弄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通往双眼井广场的门洞,凡是在壶镇中学就读过的学子们都有记忆的,今安在,有慰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溪头老街,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店铺和民居,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小吃,购买到特色的手工艺品,体验到壶镇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这小街胡同,与当年印记的模样,真的一模一样吗?</p> <p class="ql-block">  贤母桥西头通往壶镇汽车站的街景,兴许你也能找回当年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