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游记(一)

丰庆老树

<p class="ql-block">   走 进 青 岛</p><p class="ql-block"> (张世辉)</p><p class="ql-block"> 辰龙秋月,气温舒爽,我和老伴赴青岛参加老部队第九届战友联谊会,开启了愉快的山东之旅。此次战友联谊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希尔顿欢朋大酒店举行,10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们带着深深的眷恋又一次走到了一起,浓浓的战友情谊在美丽的青岛西海岸飘逸,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温润着每一个人的思绪。</p> <p class="ql-block">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因海而生,以岛为名,岛上林木茂盛,四季长青,故称青岛。又因岛形如琴,风吹波涛如琴声而别称“琴岛”。还有人说,青岛之名原本来自位于青岛湾中的一座小岛,即今天被称为“小青岛”的岛屿。有文献记载,该岛因岛上草木繁盛,望之青葱翠绿而得名“青岛”。2007年我和老伴第一次到青岛时,曾乘游船登此小岛游览,旖旎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青岛城市整体上环绕胶州湾而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别具特色。胶州湾东侧是老城区,西侧则是西海岸新区,也叫黄岛。早年,由于两地隔海相望,故当地人曾戏称“青黄不接”。2011年胶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这条横跨山东半岛的壮丽巨构,是当时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令青岛人自豪不已,它不仅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青岛连接未来,铸就传奇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到达青岛的第二天上午,组委会安排大家到栈桥游览。这里是青岛的标志性景观,承载着青岛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是每个外地来青岛的人必然打卡的网红景点,也是青岛本地人的四季乐园,故有人说到青岛没到栈桥等于没来。早年我和老伴第一次来青岛就住在栈桥附近,时值盛夏,至今依稀记得当时在路边常见当地人穿着浴袍、趿拉着拖鞋去海滩游咏的情景。今天再次来到这里,站在海边放眼望去,栈桥上游人如织,川流不息,栈桥尽头的回澜阁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p> <p class="ql-block">  有资料显示,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它的建设源于当时清政府在青岛的海防需要,历史上它不仅是军事物资运输通道,也是青岛最早的港口之一。1897年德国海军从栈桥登陆,被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青岛从此沦为殖民地。德国人改栈桥为货运码头,并进行了扩建,后来日本人占领青岛,还在这里举行过阅兵式。这里不仅见证了青岛的开埠发展,更是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荣辱和时代变迁。</p> <p class="ql-block">  栈桥有史以来虽经多次改建扩建,但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典雅情调始终得以保留。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处装饰,都是艺术家智慧和时代印记的结合,其悠久的历史沉淀与现代城市的融合,使这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故在人们心里,栈桥就是青岛的象征。栈桥桥身如弯月般向青岛湾深入,被誉为“长虹远引”。桥尽头的回澜阁古朴典雅,别具民族建筑风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这座城市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此刻,我和老伴站在这里吹着海风,看着海鸥翱翔,仿佛穿越时光,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温度。我觉得栈桥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座城市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离开栈桥,我们又来到了青岛东部新区奥帆中心和五四广场,这里位于浮山湾畔,奥帆中心和五四广场既相互毗邻又隔湾相望,是新世纪青岛的标志性景观,氛围宁静典雅、舒适祥和,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又展现着现代都市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1919年,因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完全无视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诉求,强行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义愤。5月4日,数千名热血青年发出了怒吼,劲风破空而起,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如春雷般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  建于1997年的五四广场上矗立着一尊火红色的雕塑,名为“五月的风”,其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腾空而起的“劲风”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不仅是现代青岛的地标建筑,更是这座城市韧性与活力的象征。据说这尊“五月的风”雕塑因“五四”运动而得名,站在雕塑前,我似乎能感受到一股历史吹来的风,仿佛能听到先辈们的呐喊与呼唤。</p> <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历经艰难,1922年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了青岛主权,青岛结束了长达25年遭受德日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成为近代以来收回主权的第一个租借地,从此,青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p><p class="ql-block"> 五四广场观海长廊的每个柱子上都刻有青岛历史文化人物的事迹,在这里拍照留影的同时,使人能够了解到很多关于青岛的历史文化。漫步长廊,海风徐徐,海浪声声,树叶随风摇曳,海天一色,浩渺与壮阔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崂山是青岛的风景名胜,这里不仅是我国海岸线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道教名山。当天下午,我们走进了崂山北九水风景区游览。崂山有七大游览区,每个游览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山峦叠翠,林木葱茏,景色迷人。记得我和老伴2017年夏日曾到过崂山巨峰游览,第一次乘索道观光,真可谓提心吊胆,但却体验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浪漫,深感崂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记载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北九水是崂山最美丽的溪谷,位于崂山北麓海拔800多米处,为白沙河中游的峡谷地带。涧水自深山峡谷顺流而下,穿山越涧,遇峰崖必折道绕行,每拐一道弯,人们就称其为“一水”。弯处必漩,漩处必涌一潭澄水,是为崂山十二景之“九水明漪”。这里因水而美,因水而丽,因水而媚。溪流潺潺、怪石嶙峋、山水相依,绿树成荫,水衬山青,水流山俊,是一个充满原生风光、自然之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北九水又有内外之分,大崂至太和观为外九水,太和观至靛缸湾为内九水。沿内九水溯流而上,长约3公里,是北九水的核心景区,以其丽山秀水绘就的优美画廊驰名中外。景区大巴车依山而行,谷下随处可见深潭。走出摆渡大巴停车场,踏过一水滚水桥,大家便开始了“九水十八潭”的登山之旅。</p> <p class="ql-block">  秋日的崂山北九水,层峦叠翠,溪流淙淙,清爽宜人。树木绵延成片,繁茂的林荫下,河床积石嶙峋,溪水从巨大的石块交错的隙缝中流过,激水穿石,瀑声回荡,哗哗作响,不时有清风拂面,让人深感惬意。</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溪谷栈道上,眺望连绵的九水大峡谷,含烟的远山,带露的近树,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涧清溪一条琴”。潭水碧如翡翠,清澈见底,水中沙石,一览无余。两侧群峰耸峙,禽鸟啼鸣,奇光荟萃,绿树成荫,山与水相互缠绕,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湾一色的瑰丽画廊风光,真可谓“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的即墨文人张鹤曾写道:“涧道一发,随山九折,每折则两岸岩岫必蓄奇气,瑰玮恢诡,震荡心目,路穷壑转,豁然改观,游人至此,心栖太古不复念世事。”</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伴前行过了三水,在“无极潭”旁小息,只见水潭清澈见底,水面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景和蓝天白云,美不胜收。据说,这里的“无极”一词取自《老子》“复归于无极”。只见对面巨石上刻着“江山如画”四个大字,站在这里放眼四周,深感景如其字!</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水坝,清澈的溪水从溢洪坝顶凌空跌落,如挂珍珠壁帘,晶莹夺目。在坝的东侧有一山峰,犹如兀坐老僧,故称“定僧峰”。清代画家高凤翰《三水题定僧峰》诗云:“三水峰尤怪,天然古定僧,禅机云冥冥,骨相石棱棱。破衲合荒藓,庞眉引瘦藤。何年占此胜,跌坐悟三乘”。</p><p class="ql-block"> 从无极谭继续前行,只见位于内四水的“自取潭”、“俱化潭”奔流而下的山泉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小瀑布,山水一色,秀丽壮观。行至六水一木桥处时,虽兴趣盎然,但因时间有限,加之老伴体力不支,我们无奈折返,回到大巴车上却又深感遗憾。</p> <p class="ql-block">  第三日上午,我们走进了位于青岛西海岸的琅琊台。这里是青岛著名的养生祈福胜地,三面环海,气候温润,风光秀丽,不仅是四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重要根源,故称“海上仙台,四时福地”。</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西周初期,姜子牙把季节之神四时主封在了琅琊台,这里便成为天下四时的确立地,古人以琅琊台为中心,观测星象,分划出春秋二分,夏冬两至,分时计岁。从此琅琊台成为中国最古老的观象台,发布节气令,祈福四时。</p> <p class="ql-block">  据说“琅琊台”这个地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这里非高山峻岭,海拔只有183米,因形状如台,故被冠以“琅琊台”。另有相传,这里很久以前住着两户人家,两家人同一天添了喜,儿子起名叫琅哥,女儿起名叫琊姑。后来恶人要抓漂亮的琊姑,琅哥挺身而出。面对追兵,两人跳入大海。跳海处冒出一座两山紧紧连在一起的山峰,人们说这是琅哥和琊姑变的,后来这山就叫“琅琊台”</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琅琊台的“仙”,不同于崂山出没玄虚的妖魔鬼怪,而是实实在在的人——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名士墨客。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生中五次巡游,竟有三次涉足此地。汉武帝在位期间曾三到琅琊,偏爱程度与秦始皇不分仲伯。李白、白居易等文人学士,更是慕名而来,闻风而至,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让琅琊台名扬天下,弥久飘香。</p> <p class="ql-block">  缓步登山蜿蜒而上,在这里我们看到姜子牙立台封神、勾践观台会盟、秦始皇夯土祭拜、徐福登台东渡求仙遗迹或群雕。有资料显示,早在春秋时期,越王相中了这块三面濒海、一面接陆的风水宝地,于是,在这里修造了一座观海台。两百年后,秦始皇巡幸此地看到残垣断壁,一片萧条,大为震怒,一声令下,徙民三万户至琅琊台下,重振琅琊台。今天我们看到的云梯、御道、斋堂、龙王殿、望越楼、炮台、行宫,无一不是当年繁盛之时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据说秦始皇第一次见到大海,就是来琅琊台的路上。满眼的潮起潮落、浩瀚无边的茫茫之水,让秦始皇感到无比震撼,感慨万千,更坚定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在攀爬游览琅琊台途中,听导游介绍秦始皇命方士徐福入海寻求仙药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电视剧《康熙大帝》的主题歌,康熙大帝期望“向天再借五百年”,秦始皇奈何不想如此!</p><p class="ql-block"> 当年秦始皇千里迢迢东巡到此,有个名叫徐福的方士向其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有长生不老之药,请求皇上派童男童女入海寻求。秦始皇听了非常高兴,立即命徐福征调童男童女数千人渡海求仙。于是徐福先后三次出海寻药,每次秦始皇都充满期待,沐浴斋戒后亲自相送。然而,十年相盼一尘梦,只落得个灰飞烟灭。令秦始皇做梦也没料到的是,徐福第三次出海时率船队一路东下,直抵日本列岛,一去再也没有回来,自己却一命呜呼,病死沙丘。</p> <p class="ql-block">  徐福“东渡扶桑”,在中日两国间留下了众多传说和故事。现在琅琊台西南侧有一座徐福殿,是后人专门为纪念徐福而建造的,殿堂分前后两殿,甚是气派。两千多年后人们还记着徐福并为他“评功摆好”,这种实实在在的“纪念”是徐福的“福气”。</p> <p class="ql-block">  琅琊台顶有一道廊亭,亭前建有橱窗式的半壁亭,保护着当年修筑琅琊台时的夯土层。夯土每层厚约6厘米,夯筑纹理十分清楚。它证明琅琊台确是原山夯土筑成的,是依琅琊山筑起的一座比琅琊山还高的人造山。站在夯土层前,我眼前似乎浮现出2000多年前督造琅琊台时从四面八方征来的劳役车推、肩扛、背驮的筑台场面,他们的汗水、智慧、血泪,甚至是生命也被夯进了这巍巍的高台之中。</p> <p class="ql-block">  当年秦始皇出巡,所到之处必立碑刻石,琅琊台南坡有一座四柱支撑的亭子里有一块琅琊刻石。据说为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琅琊时所立,内容是歌颂其伟业盛德,共497字。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来琅琊时又在该刻石旁加刻诏书以彰明先帝功德。后来,琅琊刻石被毁,碑文只剩下二世诏书部分。透过字里行间,使人不仅欣赏到了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标文”,也领略了古人书法的功力。据导游介绍,这里的刻石碑只是个复制品,真正的琅琊刻石现珍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琅琊刻石东侧,有一组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的群雕,共14尊石雕像。这组群雕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场面凝固在琅琊台上,记载着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琊台时与徐福、胡亥、李斯、赵高等文武官在此讲述海上求仙的经历,但见秦始皇亲临山顶,面对山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表情激动,手指东海,气贯江山,一幅舍我其谁的帝王气魄。</p> <p class="ql-block">  匆匆告别琅琊台,回味在这里看到的一切,我深以为琅琊台不只是独立于海岸的一座孤山,更是一本厚重的史书。秦始皇成就了非凡的功业,建立中央集权制、修订法律、实行土地私有化、建立赋役制度、实行五统一等。但他视天下为一家之私产,实行极权专制,肆意搜括民脂民膏,暴虐地统治致使民怨沸腾,及秦二世时,秦王朝便在人民的起义中一命呜呼了。逝者如斯夫,往事已远矣。对于历史,我们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客观看待,对先人的思想加以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日于采薇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