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历年编著的各类书籍介绍

良知

良知(为周俊良笔名),生于1946年3月,上海市人。1965年支援新疆建设,1982年,调回上海工作,2001年,退休。<br> 晚年热心新疆知青历史文化的传播和研究,著有《历史的记忆》《悠悠岁月》《十年记事录》等作品;主编新疆兵团第十师上海知青回忆录《北屯情》《文集》和《影集》等;并参与新疆兵团上海知青大型回忆录汇编《见证——十万上海知青援疆纪实》、新疆上海知青故事选集《情系天山》和《雪莲花开》等的编辑工作。 良知踏上社会60年,一生平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屯垦戍边,援新疆献青春;八、九十年代,回家乡,二次创业,为老送终、助子带孙,再建新功;零零年代之后这20多年,交友聚会、著书写史,休闲游览、善待余生。 良知这60年曾干过建筑工、农工、炊事员、教师、农民、农民工、大队农业记账员、随车押运工、公司行政秘书、档案管理员等;曾学习或参加过各类专业培训,如政工专业、厦大数学专业、电大财会专业、电大马列理论进修班、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档案管理专业等;曾受命参加并具体负责《上海市公路运输志》中《上海公路长途运输》分篇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初稿撰写工作;曾受命参加过上海市政府交通办公室撤销后的档案清理工作小组,负责对“市政府交通办”成立19年党、政机构所产生的全部档案资料的清理、鉴定和移交市档案馆的工作;又因良知长期参与知青活动和知青史料的收集、研究,以及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等,由此具有了较丰富的阅历。尤其长期以来良知有“记一笔”的习惯和爱好,累积留存了各方面不少的“素材”,通过这些“素材”的整理编辑,无意之中先后发表了不少各方面内容的文章和“故事”;“东西”多了,为了查阅方便,又对此进行了分类,各个类目内容多了又将其编辑成册,无形中就成了书。10多年来,就这样先后出版了各种书籍和资料有10多部。因良知长期从事知青活动和史料的收集编撰工作,因而其中不少书籍本身就成了重要的知青史料。 最近,因有关方要求,由良知负责向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数据库等机构,提供了新疆兵团第十师上海知青编纂出版的12部书籍的电子版资料。并正好趁此机会,良知将这10多年来自己编著的或参与编辑的所有书籍也进行了系统整理汇总。今特将汇总好的这些书籍资料,通过“美篇”向始终支持和关注良知的朋友们做一扼要介绍。 <font color="#ed2308"><b>书籍目录</b></font><div><font color="#ed2308"><b>一、本人编著的个人回忆录</b></font><b></b><br>1《回味》<br>2《历史的记忆》<br>3《悠悠岁月》<br>4《十年记实录》<br><font color="#ed2308"><b>二、本人编著的新疆兵团第十师上海知青史料</b></font><br>1《十师上海知青大事记》(图集2000年~2023年)<br>2《北屯情 浦江魂》图集<br>3《新疆兵团十师上海知青文化发展回顾》<br>4《十师上海知青群英谱》<br></div><div>5)《戈壁深情》<br><font color="#ed2308"><b>三、本人为主编的知青书籍</b></font><br>1、《北屯情》<br>2、《文集》《影集》<br>3、《文选》<br>4、《<北屯情>出版纪实》<br>5、《缘》<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四、本人参与编辑的知青书籍</b></font><br>1、《见证--十万上海知青援疆纪实》<br>2、《情系天山》《雪莲花开》<br>3、《回眸天山》<br>4、《岁月有痕》<br>5、《人生路上无导航》<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五、由本人编著的家史类书籍</b></font><br>1《回眸》(周家历史照片图集)<br>2《思源》(蔡家历史照片图集)<br>3《返乡》<br>4《周游》<br><font color="#ed2308"><b>六、本人编著的兴趣爱好类书籍</b></font><br>1《藏趣》《影趣》和《游趣》三部曲<br>2《怡情》<br>3《静思》<br>4《新疆大环游》(图文集)<br></div><div>5《穿越滇藏 圆梦西藏》(图文集)<br></div> <font color="#ed2308"><b>一、本人编著的个人回忆录</b></font><br><br><div><b>1、《回味》</b></div> <font color="#ed2308"><b> 简 介</b></font><br><b><br></b><div><b> 《回味》,2009年10月出版,这是良知首部回忆录。收录照片100多张、文章24篇,总计118页。</b><br> 常言道,人老爱忆往事、爱讲过去。人生一辈子,经历的不少事情不是想忘就能忘的,那些记忆深刻的东西,它早已牢牢镌刻在我们大脑中,它总会不时地、自然地、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我时而将自感有“味”的那些“镜头”把它记录下来,这里的文章和诗(其实只能称打油诗、顺口溜),大多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本汇编,内容较“杂”,主要涵盖两次创业、父母养育之恩、收藏游览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精选了一些历史照片。该书主要突出一个“忆”字,就是在回忆中细细琢磨品味已过去的事情——《回味》。<br></div> <b><font color="#ed2308">2、《历史的记忆》</font></b> <font color="#ed2308"><b>简 介</b></font><br><br><div> <b>《历史的记忆》,是良知个人回忆录,2010年6月出版。全书收录文章6篇、诗19首、照片70余幅,共87页。</b><br> 往事回首,思绪万千。40多年来,笔者曾经历过两次命运的重大转折,有过曲折、艰难和痛苦,也有过顺利、成功和欢快。我们这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值得骄傲的:我们这一生没有留下金钱的积累,但却积累了比金钱更为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我们经历了千般磨难,炼就了顽强的意志和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的能力,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这是金钱永远无法比拟的。<div> 《历史的记忆》,记载着良知40多年酸甜苦辣的历史、记载着对上海、新疆两个故乡的爱!<br></div></div> <b><font color="#ed2308">3、《悠悠岁月》</font></b> <font color="#ed2308"><b> 简 介</b></font><br><br><div> <b>《悠悠岁月》是良知的一本回忆录,2010年10月出版第一版,2022年10月经修改后再版。全书录用文稿125篇,437页,26.5万字。</b><br> 该书记载了良知平凡的一生。良知曾在新疆和上海两地奋斗40年,曾干过建筑工、农工、炊事员、教师、农民、农民工、大队记账员、随车押运工、公司行政秘书、档案管理员等;曾学习或参加过各类专业培训,如政工专业、厦大数学专业、电大财会专业、电大马列理论进修班、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档案管理专业等;又因良知长期参与知青活动和知青史料的收集、研究,以及有多方面的爱好和关注等,由此,良知具有较丰富的阅历。因而使得《悠悠岁月》记录的内容十分广泛。该书共设《往事回首》《群星闪烁》《情深谊长》《书籍编著》《良知杂谈》等10个篇章。</div> <b><font color="#ed2308">4、《十年记事录》</font></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b> 《十年记事录》,是良知2019年8月出版的一本个人回忆录,全书共收入文稿180余篇,18万字,285页。</b><br> 该书可视为《悠悠岁月》的续篇。良知以退休后的这十多年,参加新疆兵团和十师上海知青的一系列活动为主线,由本人保存下来的日记、发言稿、通讯报道和回忆文章等资料编撰而成的一部记录我们“后知青时代”生活场景的一部纪实性回忆录。 <br> 良知这10多年曾参与过知青一系列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其中主要有:1、参加新疆兵团上海知青联谊会、新疆兵团上海知青心连心联谊会、绿洲知青志愿者协会等知青组织;2、参与兵团和组织兵团十师知青的一系列重要活动; 3、参与在电脑网络上建立十师上海知青信息交流平台——“新友博客”和“良知博客”;4、发起组织编纂十师上海知青回忆录《北屯情》《文集》《影集》等工作;5、参与兵团上海知青大型汇编《见证——十万上海知青援疆纪实》一 书的编辑;6、一手操办将十师 71 位已故知青名字镌刻在奉贤知青广场“亡故知青纪念碑”上的工作;7、参加兵团、市、全国知青文化交流活动;8、组织整理十师上海知青史料报送十师档案馆、兵团知青博物馆、石河子大学图书馆、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资料中心等方面的工作等。 <br> 《十年记事录》,已不仅仅是良知个人的一部回忆录,同时也是反映新疆兵团十师上海知青“后知青时代”生活场景的一部重要参考史料!</div> <font color="#ed2308"><b>二、本人编著的新疆兵团第十师上海知青史料</b></font><br><br><b>1、《十师上海知青大事记》(图集2000年~2023年)</b> <font color="#ed2308"><b> </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简 介</b><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 《大事记》是本图文集,2023年9月由良知负责编撰。通过所收入的150余幅图片和文字说明,记录和介绍新疆兵团十师上海知青回沪后最近20多年(2000年~2023年)发生的一些重要活动和事件(均按时间顺序排列),是《北屯情 浦江魂》图集的姐妹篇。<br> 《大事记》和《北屯情 浦江魂》这两份图集,合在一起,大致勾画了我们赴疆50多年的历史脉络,这是一份粗线条的历史记录,提供大家回顾历史时参考。 </div></div> <b>2、《北屯情 浦江魂》图集</b> <font color="#ed2308"><b> 简 介</b></font><br><br><div> 《北屯情 浦江魂》是一部由良知编撰的图文集,由1961年至2018年,长达58年间保存下来的十师上海知青屯垦戍边和返沪后的历史照片资料汇编而成。该画册于2020年8月出版,精选历史照片120余幅,每幅照片都有文字简介,可较直观地回忆十师上海知青那段难忘的历史。</div> <b>3、《新疆兵团十师上海知青文化发展回顾》</b><br>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新疆兵团十师上海知青文化发展回顾》,是由良知于2023年9月编撰完成的一部《图文集》。内容包含三部分:一、十师上海知青出版物;二、十师上海知青发表在其它书刊杂志上的作品;三、交流、参展和书籍捐赠情况。全书80多页,收录照片60多幅,其它资料20多份。<br> 新疆兵团十师上海知青文化的发展和研究始于新世纪初的2000年,随着在沪的兵团和各师上海知青联谊会的纷纷建立和聚会的增多,人们对我们那段援疆历史的关心和议论也在增多。<br> 人们迫切希望能否将我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生死与共、真诚无暇的战友情感,几十年风雨磨砺的人生感悟等等,这些客观真实的资料把它收集整理起来,记录下来,为我们自己及后人留下一份上海知青屯垦戍边的史料。<br> 这10多年,我们十师上海知青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良知整理的这份《图文集》,就是对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扼要总结,用图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我们十师上海知青文化发展的状况。</div> <b>4、《十师上海知青群英谱》</b> <font color="#ed2308"><b> 简 介</b></font><br> <div> 《十师上海知青群英谱》,由良知于2021年12月编撰完成。<br>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 2000 余位上海知青这一群体,响应祖国号召,支边来到到新疆阿勒泰垦区兵团农十师,在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中,他们蓬勃向上,敢作敢为,才华横溢,人才济济,曾涌现出了众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英豪;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永存史册的故事!<br> 良知编辑的《群英谱》共收录 39 位英才,这只是从这一群体中收集到的极有限的部分,他们是这一群体的代表,是我们的骄傲!<br> 一个没有英模的群体,是没有灵魂定会被人遗忘的群体!贬低英模,否定英模,就是贬低和否定自己!<br> 时代需要英模——崇尚英模,记载英模,学习英模,是社会健康发展和永远向前的动力!</div> <font color="#ed2308"><b>5、《戈壁深情》</b></font>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戈壁情深》是部图文集,2014年5月,由良知与其夫人共同编著完成,全书共91页,照片230多福,文字说明2000多字。<br>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家最困难、民族最需要之时,一支豪情满怀、肩负历史重任的10万年轻大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全民注目和欢送下,在红旗飘荡、锣鼓喧天之中,从大上海的万人文化广场,分期分批出发,跨过长江,越过中原大地,挺进祖国最西北的新疆,开始了气势磅礴、悲壮无比的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半个世纪以来,这十万大军经受了严峻考验,经过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艰苦奋斗,使荒漠变绿洲,使贫穷变富裕,创造了无数“处处赛江南”的伟业!<br> 开创大规模支援新疆建设和知青上山下乡先河的10万上海知青,以及他们建立的丰功伟绩终将会被人们认可,载入共和国史册!<br> 10万上海知青祖国在上、援疆固边、无私奉献的历史,是部宏伟的巨著,需无数仁人志士一同完成,历史也需要我们自己去记载!<br> 该书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个历史片段,编撰成画册,以记录我们对新疆戈壁的无限深情和我们同命运共患难的上海知青间那无与伦比的深厚友情!</div> <b><font color="#ed2308">三、本人为主编的知青书籍</font></b><br><br><b>1、《北屯情》</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b>《北屯情》,2014年5月出版,由新疆第十师上海知青编纂,主编为良知(周俊良),全书共收录历史图片320幅,文章120篇,各类资料70余份,25.4万字,410页。</b><br>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2000余位上海知青,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奔赴万里之遥的祖国大西北——新疆阿勒泰垦区的新疆兵团农十师,同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万老军垦们,为捍卫和建设这块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边疆土地,共同奋斗,前赴后继,为此献出了我们的全部青春,献出了我们的终身,有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br> 《北屯情》就是一部记载我们2000余位上海知青,肩负历史重任,忍辱负重,无私奉献,屯垦戍边50年悲壮历史的重要史料。《北屯情》的出版标志着我们的历史已永载史册!</div> <b>2、《文集》和《影集》</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 <b>《文集》和《影集》,主编,良知(周俊良),2016年3月印制出版。两书共收录文章180余篇,历史照片500多幅,各类资料240多份,830多页,49万字。</b><br> 这套由《文集》《影集》和2014年出版的《北屯情》等组成的史料,记录的均为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因而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信性。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造就了我们这一特殊群体,也留下了我们这一群体对这一伟大时代的历史记忆。<br> 这套《资料》的编纂完成,不仅是为我们自己,更是为新疆兵团第十师以及我们国家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上海知青当年在祖国最西北阿勒泰地区屯垦戍边的史料,因而,《资料》的编纂,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同时也是我们上海老知青在有生之年为国为民做出的又一次无私奉献! <b><font color="#ed2308">3、《文选》</font></b> <b><font color="#ed2308">简 介</font></b><br><br><div> <b>《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上海知青文选》(简称《文选》),是一部由十师上海知青近年来撰写的文章编纂而成的回忆录汇编。<br> 2015年10月出版,主编良知。全书共录用文章185篇,作者104位, 42万字,533页。</b><br>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十万上海知青,响应祖国召唤,肩负历史重任,奔赴祖国边陲新疆,屯垦戍边。<br> 五十年的人生经历,在历史上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稍纵即逝,但对我们每一个知青来说,它几乎是人生的全部,永生难忘。回望我们屯垦戍边的历程,我们当年那种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那种奉献精神,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我们这代人是不会忘记,永远不会忘记的!<br> 俗话说,一人写的回忆是故事,众人写的回忆就是历史。《文选》就是由当年参加祖国西北新疆阿勒泰地区兵团农十师屯垦戍边的2000余位上海知青,自己撰写文章,记录下自己那段悲壮、辉煌的历史,为我们及后人,留下了一份难得的新疆阿勒泰(北屯)地区的上海支边知青屯垦戍边的史料!<br></div> <b>4、《<北屯情>出版纪实》</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b>《〈北屯情〉出版纪实》一书,2014年7月出版,主编良知,全书84页,5.4万字。</b><br> 《〈北屯情〉出版纪实》一书是由《北屯情》编委会会议和该书首发仪式的记录稿、发言稿和良知本人保存的日志、大事记等汇编而成。该书较详细、真实地记录了我们十师上海知青出版这部《北屯情》回忆录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出版这本书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由此,发自内心感谢为回忆录《北屯情》的出版做出巨大贡献的所有编委会成员、作者和支持、关心出版工作的朋友们!</div> <b>5、《缘》</b> <font color="#ed2308"><b> 简 介</b></font><br><br><div> <b>《缘》,是一本为纪念原一八七团上海知青战友赵周云逝世一周年而出版的一本专辑,2011年8月8日出版,由良知主编。<br> 该书是由赵周云生前的书法作品、部分上海知青战友撰写的纪念文章和战友相聚在一起的珍贵历史照片等汇编而成,全书60页。 </b><br> 我们这些知青战友,历经40多年漫长时间和风雨的考验,志同道合、亲如兄弟姐妹、从未分离,建立了极其深厚的友情。在赵周云患肺癌病重的400多天,我们这些患难挚友一直陪伴在这位独身一人的孤老身边;尤其是2010年8月12日那天,在与赵周云作最后告别时刻,我们所有挚友都失声痛哭,其景其情震撼了所有到场的亲朋好友!赵周云在其最后弥留期间,他反复多次讲到:“我这一辈子,有你们这些朋友足矣!”是啊,我们的“情”和“缘”实在太深了!<br> 在赵周云逝世一周年之时,大家自发建议出本专辑纪念我们这位知识渊博、才气横溢的挚友!并将专辑特起名为“缘”。 <br></div> <font color="#ed2308"><b>四、本人参与编辑的知青书籍</b></font><br><br><b>1、《见证--十万上海知青援疆纪实》</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见证》是一部十万上海知青援疆半个多世纪历程的综合性的回忆录大型汇编,由兵团各师推荐的10位编辑人员组成编委会,历时近三年完成。良知为该书编委会成员之一。<br> 全书分为“告别浦江”“砥砺成长”“建功立业”“经磨历劫”“婚姻家庭”“情深谊长”“奇闻趣事”“回城前后”“再立新功”和“晚年生活”等十个章节,共收入180余篇文章和部分诗篇,660余页、65万字。<br> 2018年12月,由香港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2019年1月9日,举行首发仪式。</div> <b>2、《情系天山》《雪莲花开》</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b>《情系天山》《雪莲花开》是两册故事集,是纳入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知识青年历史文化丛书”的两部关于新疆十万上海知青故事的巨著,两书共收集上海知青故事276个和新疆知青中近50位知名人物简介。2024年6月出版,两书共680页,约60万字。<br> 良知参与了这两册故事集的整个编辑过程,为执行编辑。</b><br> 新疆上海知青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最早走出大城市,走向万里之遥的边疆;我们大部分的去处最荒凉,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碱滩、草原或雪峰;我们生活的条件最差,沙尘暴频发,长年喝涝坝水、吃玉米面,戈壁滩上挖到的红柳根,是日常做饭、冬天取暖的主要材料;我们使用镰刀、坎土曼、铁锹等手工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历过每天十几个小时劳作的艰苦磨练。我们处在祖国西部边陲、又是十三个民族聚居区,因而"屯垦戍边"的任务最繁重;我们分布的地域最广,除天山南北之外,足迹远达西藏和喀喇昆仑山脉以南的巴基斯坦;我们涉足的领域最宽,农工商建交、科教文卫军,各行各业几乎无一缺位;因而,我们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鼓励最多,接受老红军、老八路、老军垦和兵团英模们的教育也最多……这一切,注定了我们吃苦最多、支边时间最长、返城的时间最晚;也注定了我们的阅历最丰富、经历最传奇、贡献也最荣耀。<br> 《情系天山》《雪莲花开》两册故事集的完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其最大的价值在于记录前辈的艰苦奋斗史,以此教育并激励我们的后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听从祖国的召唤,到最需要的地方发热、发光;在于保存真实的历史史料,为历史研究者提供鲜活的素材,以便总结知青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该段简介文字,摘录于‘前言’)</div> <b>3、《回眸天山》</b> <b><font color="#ed2308">简 介</font></b><br><br><div> <b> 《回眸天山》一书,是由原新疆兵团工三师的上海知青作者浦天兴编著的一本个人回忆录,2015年5月出版,35.8万字,370余页。</b></div><div><b> 受作者的委托,该书由良知无偿为其负责文稿的审核、排版、装帧设计和最后印制工作。</b><br> 作者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登上西去的列车,来到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屯垦戍边。在新疆的艰苦岁月里,克服和战胜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的伟大建设事业。<br> 回到上海后,在新疆几十年的往事,一直在他脑海中翻滚,总觉得理应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汇集成文。他经数年的努力,从回忆中记录下了大量的故事和经历,形成了一系列文稿,经编撰汇总,完成了这部回忆录。<br> 作者对其青春岁月奋斗史的追忆和眷恋,对昔日战友的思念,对兵团生活的怀念,对兵团人的一份自豪,在回忆录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将自己的知青生活和切身经历写的如此精彩,在已出版的知青回忆录中不多见。</div> <b>4、《岁月留痕》</b><br>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 <b>《岁月留痕》一书,是新疆兵团十师一八六团上海知青作者唐钦国个人的回忆录,2021年11月出版,7万字,116页,全彩印。</b><div><b> 良知受作者委托,无偿为其负责文稿和资料的整理、编辑和最终排版印制工作。</b><br> 唐钦国,出生于1944年1月,上海川沙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高中毕业后,支援新疆建设,1980年工作调动回上海,两地工作40年。<br> 40多年来,他长期从事党务、政宣和侨务等工作,曾先后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6团宣传教育干事、上海川沙县王港公社党委委员兼机关党支部书记、顾路乡党委委员兼乡机关党支部书记、川沙县侨联常务副主席、金桥乡副乡长等职。<br> 唐钦国虽工作多变,但始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受到所在单位和群众的赞誉,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和表彰。<br> 《岁月留痕》记载了唐钦国他一生将全部精力和聪明才智无私奉献给边疆和故乡建设事业的光辉历史。</div> <b>5、《人生路上无导航》</b> <font color="#ed2308"><b> 简 介</b></font><br><br><div> <b>《人生路上无导航》为诗集,作者北屯中学张国泉老师。全书收入诗文69首,2017年3月出版。</b></div><div><b> 良知受作者委托,无偿负责该诗集的排版印制工作。</b><br> 作者张国泉系上海市人,1963年上海建平中学高中毕业,响应国家召唤,旋即报名支边新疆,曾先后在兵团十师政干校和北屯中学学习和任教师,1978年后调动陕西、徐州、常熟等地学校任教,中学一级教师,从教43年。 <br> 张国泉阅历丰富,经历坎坷。从1964年开始,他就把写诗当作书写人生之路的手段,牢牢贴近生活,随思、随想、随感、随记录。他的诗篇牵涉面极其广泛,诗中写到的有:家人、亲友、战友、今人、逝者、古人;小事、家事、国事;动物、植物、山、水、风、电、雷;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白天、黑夜;休闲游览、聚会、谈古论今;歌功颂德,喜怒哀乐,爱与恨......思路开阔,拈来成诗,笔墨流畅,下笔如神,有血有肉,朴素无华。 <br></div> <b><font color="#ed2308">五、由本人编著的家史类书籍</font></b><br><br><div><b>1、《回眸》(周氏家族历史画册)</b><br></div>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b>《回眸》,2010年5月出版,是由良知负责汇编的关于其周氏家族家史的一本画册,收录历史照片300多幅,史料性文章3篇,涉及22个大小家庭和63人,共80页。</b><br> 周家,从良知的父母始,一百多年来饱尝无数痛苦和磨难,历经几代人百折不挠的奋斗和努力,至今终于形成一个有大小家庭22个、人数达63人的和睦大家族。近年来,良知为了纪念祖先和父母的养育之恩,曾先后撰写了《忆母》《寻根念祖 知礼明德》两篇文章,并编制了《族谱简表》一份;后又在大家的通力协作下,从大家提供的大量照片中,遴选了300多幅照片,汇编成《回眸》这本历史画册。该画册真实反映了近一个世纪良知周氏家族各方面变化的情况,可算是周家的一部历史画卷。</div> <b>2、《思源》(蔡氏家族历史画册)</b> <b><font color="#ed2308">简 介</font></b><br><br><div> <b> 《思源》,2010年4月出版,是由良知负责汇编的关于其夫人蔡氏家族,从1921年至2009年长达89年时间保存下来的200多幅历史照片汇编而成的一本画册,涉及大小家庭22个、64人,共73页。</b><br> 良知其夫人蔡氏家族是个大家族,从其祖上传承下来的这一家族分支,至今,有记载的可追溯到的排字辈是第十代,即文、士、廷、家、宝、儒、珍(后改用增)、致、大、和,“宝”字辈之前的家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保存的“宝”字辈以来的家谱是良知夫人的父亲蔡致源记载保存下来的,高桥蔡氏家族原为真如镇一个支系,从“家”字辈始迁往浦东高桥镇。<br> 为了永远记住祖先和父母的繁衍养育之恩,为了更直观地纪念和怀念这些已故亲人,为了继承和发扬蔡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和传统,为了回忆亲人们曾经在一起的那美好的时刻,为了为后代永久留存这部家史,特印编了这本《思源》历史画册。</div> <b>3、《返乡》</b> <b><font color="#ed2308">简 介</font></b><br><br><div> <b>《返乡》,2011年8月出版,良知汇编。该书是由28年前,知青回城之浪潮风起云涌之时,远在上海的父母寄给在新疆的良知夫妇的信件汇编而成,全书共36页。</b><br>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大地上曾刮起一股席卷全国、震惊世界的势不可挡的知青“回城”风潮,那次由云南知青丁惠民、新疆知青欧阳琏和王良德等人士发起和组织的为全国1780万知青的权益而掀起的“知青运动”,最终以较圆满的结果结束。<br> 当时,在知青们为返沪而前赴后继、不屈“斗争”之同时,在上海的我们年迈的父母,为使其子女能早日回到身边,他们同样也一直在奔走、呼号、奋斗,可谓用尽了“千方百计”,历尽了“千辛万苦”。<br> 如今我们的父母早已驾鹤西去,为了永远感谢和纪念她们,今天我们特将已保存28年之久的当年父母寄给我们的部分信件编辑成了《返乡》一书,当我们再次阅看这些信件,回忆那段历史时,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是什么!? </div> <b>4、《周游》</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br></font></b><br> 《周游》是一本画册,顾名思义是一本由周游各地的照片编辑而成的画册,又因为本画册记录的是我们周家亲友游览各地留下的“足迹”,故特选用“周游”为书名。<br> 该画册所选取的照片,主要是以良知本人组织或参与的周家部分亲友这10多年来旅游活动所留下的照片为主。为阅看和今后查找照片方便,特将全部照片都按照旅行时间、地点顺序编排,每幅照片都注有简介。<br> 《周游》画册,共选取照片840余幅,分为《上篇 本市旅游》和《下篇 外地旅游》两部分,全书163页,均为彩印。<br> 《周游》已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画册,它已成为周家一份重要史料,永存于世! <font color="#ed2308"><b>六、本人编著的兴趣爱好类书籍</b></font><br><br><b>1、《藏趣》《影趣》和《游趣》三部曲</b><br>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 《藏趣》,2010年5月出版,该书是良知本人将其收藏的钱币、雨花石、毛主席像章等实物照片和收藏心得汇编而成的图文并茂的画册,涉及照片522张、文章6篇,共87页。<br> 《影趣》,2020年12月出版,是一本纯山水风光和花卉方面的摄影作品集,书中分为《风光篇》和《花卉篇》两部分,共收录良知拍摄的照片400多幅,117页。<br> 《游趣》,2012年8月出版,是良知记录和新疆朋友外出游览方面内容的一本图文集。全书收录照片330多幅,游记40多篇,115页,时间跨度20多年。该书不仅是良知个人游览方面的历史记录,而且是众多“新疆朋友”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记录和深厚友情的见证。 <b>2、《怡情》</b> <font color="#ed2308"><b>简 介</b></font><b></b><br><br><div> 《怡情》,2010年9月出版,是良知编撰的一本休闲游览方面的照片集锦。按时间顺序,将1983年至2010年期间与新疆挚友等在本市或外地游览时拍摄的照片和良知的诗文汇编而成。<br>精选照片450多幅,诗5首,共109页,全彩印。 </div> <b>3、《静思》</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 《静思》,2010年3月出版,是良知本人的一本摄影作品画册,收集了2007年至2009年期间拍摄的133幅照片,总计78页。<br> 祖国的大好河山令我陶醉、令我震撼。我虽不是摄影家,甚至连爱好摄影都谈不上,但每到一处,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用手中的相机拍上几张,日积月累,保存了不少照片。今特将这三年的这些“作品”整理成册,形成照片集锦。自我欣赏,自娱自乐,不亦乐乎! <b>4、《新疆大环游》(图文集)</b> <b><font color="#ed2308"> 简 介</font></b><br><br><div> <b>《新疆大环游》,是一部由良知编著的家庭旅行画册,全书录用照片353幅,附有旅行日记和图片说明,全书147页。</b><br> 2024年6月8日至7月1日,良知组织周家大家庭中的8位,参加了“新疆南北疆24日大环游”旅行,这是在平均年龄已达72.6岁情况下,组织的一次时间长(24天)、路途远(距上海万里)、游程长(在疆旅程近万公里)的旅行活动,这次“新疆大环游”十分顺利、平安和愉快,已成为周家大家庭历史上最值得纪念和最难忘的重大事件之一!为此特编辑成画册,以示纪念,并将永载我们周家史冊!<br></div> <b>5、《穿越滇藏 圆梦西藏》(图文集)</b> <b><font color="#ed2308">简 介</font></b><br> <div><b> 《穿越滇藏 圆梦西藏》,是良知于2023年5月编著的一本旅行画册。全书录用照片250余幅,100页,文字介绍6500字。</b><br> 2023年4月7日至22日,良知在年满77周岁时,毅然参加了由云南进入西藏的16天旅行,这是继2012年6月,在66周岁时,首次游览西藏后的第二次进藏。<br> 16天的旅行,翻过了12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穿越了被人们称为我国“最烂”“最险”,而又最值得一闯的名为“丙察察”的280公里路段,同时还进入我国修建50多年才打通的西藏扎墨公路和我国最晚通车的一个县城——西藏墨脱。一路饱览了云南、西藏两地沿线无限风光,历经了无数惊心动魄的险境考验,今生今世永生难忘!<br> 不虚此行,回味一生!本书就是对这次旅行的记录。</div> 良知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