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剔红,可以说是中国古往今来最奢侈的一抹红。又名红雕漆,是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种中国漆器工艺,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至一定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听似简单,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首先剔红使用的天然漆取自漆树,需要用特定的刀子将树皮划开,用容器一滴一滴地接住。生长16年以上的漆树才可取漆,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漆树一年的产漆量也不过250克。原材料如此来之不易,注定了剔红是天生的贵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然后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纹样。涂漆就是一道繁杂的工序,必须用真丝麻团沾染,以旋转揉捏的方式在胎型上擦拭。每一分力道都需拿捏准确,才能均匀上漆,相当不容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涂完一层后,得等它干透,才能涂抹下一层。制作一件剔红漆器,少则八九十层,多则两百层以上。每一道漆层都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只能慢慢等其自然阴干。完成一件剔红成品,少则需半年,多则需两三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后的雕刻制作工艺做法也特讲究技巧,难度颇大。用坚硬的刀子在漆将干未干、呈牛皮糖状态时进行雕剔。漆干则脆,一剔就裂;漆湿则黏,沾刀无型。素胎上涂一层漆后,雕刻师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一将干未干时进行雕剔。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工匠下刀前的构图设计和刀功,要出刀无悔,运刀如笔才行。一刀出错,前功尽弃,不管你制作到了哪一步,这件漆器都无法挽回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此外,从工匠手里刚雕刻出来的别红器具还不算成品,因为新制的作品颜色过于明艳,略显俗气,还不是它最好的状态。还需使用者双手摩挲,历经时间打磨,才能呈现成熟温婉的红,剔出的纹样才能活灵活现。也就是说,剔红必须使用多年,才能历久弥新,光彩照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也许会问,既然能剔红,那能不能“剔”别的色彩?当然可以,根据漆色不同,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等都是有的。但别红技艺起源于唐朝,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因明朝皇帝姓朱(大红色),剔红受到宫廷专宠,所以更发扬光大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漆木器被称作“剔红”,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品,远比金银珠宝贵重得多,那可是奢侈品中的贵族。2017年5月,在英国伦敦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拍卖会上,一件元末明初剔红花卉纹大盘拍出了1568750英镑(约合人民币1400万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文摘选于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