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法庭一游,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法庭不是讲道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这样说还是客气的,更有甚者,法庭也不是讲常识的地方。别的案子,我不清楚,单就我的个案而言,法庭甚至不论是非正邪。我立案的申报书原来写的是“合同诈骗”,结果法院不予立案,非让我改成“合同纠纷”才行。</p><p class="ql-block"> 既不讲道理,也不论常识和是非,法庭讲什么?</p><p class="ql-block"> 法庭讲的只是证据!</p><p class="ql-block"> 那位姓温名翠茗的女法官,白皙漂亮的面孔上,自始至终无一丝儿表情地板着,连医院里打针的护士多少还会顾及你疼不疼,温法官却不,她连眼神也不与你交流,所问者,无非是“你的这个证据有无原件?”“怎么证明你说的合同是真实存在的?”“你与被告关于这个细节的沟通过程有录音或文字聊天记录吗?”</p><p class="ql-block"> 坦白地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想与驾校打官司,因此,连当初与他们签订的合同什么的,均无妥善保存,最多也就是留了个付款的收据存根,而这在法官眼里,并不能算是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我们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可法官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你最好能拿出当初签的合同,至于你怎么解释,她听都不愿意多听你说一句。</p><p class="ql-block"> 在与驾校方面漫长的争拗过程中,自然是没想到要录音的,好在对话的语音留言和文字的微信交流,均存于手机中。法官数度让太太把手机递上去,反复看,认真听,然后还不厌其烦地问这问那,表现出相当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上法庭之前,有些单据找不着,因而我的准备都围绕“常识”进行的,原打算,先是揭穿被告违反常识的骗局,再动法官以情,晓法官以理,没想到,上到法庭,温法官既不留情面,更不讲道理,每每我的话刚出口,就被她硬生生塞了回去,搞到最后,我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我站了一辈子讲台,也算嘴尖舌利的,可在温法官面前,吃了哑药一般,有口莫辩。</p><p class="ql-block"> 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这次上法庭最大的失误,就是自以为是,而其实不是。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提前几天先到法院旁听一两场庭审,搞清法官的做派,回家做功课:一、列出所有的证据,先找原件,然后围绕原件做各种所需的注释;二、原件 不全的或找不着原件的,便说明原件缺失的具体情况,然后列举原件曾经确实存在的各种旁证材料;三、提供各证明人的姓名、职业、工作岗位的资料,让自己的论据全部落在实处。</p><p class="ql-block"> 这么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普法教育不可谓不“深入人心”了,但真正上到法庭,才发现,大凡没上过法庭的人,难免都是法盲,原因很简单,因为均不真正懂得什么才是讲法和司法。</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执教生涯中,有一次给学生上公文写作课,讲到《司法文书》一章时,有学生问到这类文书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我忽发奇想,决定带学生去旁听一次法庭审理。慎重起见,我自己还带着学校开的证明去位于仓边路的越秀区法院探路,得到肯定答复后,才带着一个班的学生搭公交车过去,结果,法警见我们一班人马“浩浩荡荡”涌入法院的走廊,顿时慌了神,竟以“未接上级通知为由”,不让我们进去。现在想来,这实在是让普通民众失去了一次普法教育的大好机会。</p><p class="ql-block"> 我为什么对司法程序如此无知?反省起来,其实是被许多关于法庭审判的影视误导了,以为上到法庭就是控辩双方当着法官的面唇枪舌剑的争斗,比谁对法律的理解更精准深刻,比谁的口齿更伶俐,比谁更能煽情。可实际的审理过程,枯燥得不能再枯燥,无聊得不能再无聊,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换位思考,法官忙得很咧,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听你们讲耶稣?控辩双方各自将所搜集到的证据一摆,法官只须用鼻子闻一闻,法锤一敲,就审结休庭了。</p><p class="ql-block"> 也是,一件原告不懂法,被告不到庭的小额诉讼,摆明就是浪费司法资源,法官即使想上心,也不能啊!</p><p class="ql-block"> 这本来就是市政热线能解决的民事纠纷,可他们阔佬懒理,非让我走司法途径不可,能怪我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