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长街迢迢,小桥水声涓涓”。一座座石板小桥、一栋栋明清古建、一条条深巷幽弄、一段段名人逸事⋯⋯都像是镌刻在千年古镇时光里的故事,耐人寻味。<div>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div><div> 我似捕鱼翁,来问桃源津。”</div><div> 200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梨花开满了江南,清朝诗人袁枚来到小镇,吟出了这首《黎里行》。诗人的雅兴,虽没能让黎里与相距不远的同里、周庄一样声名四起,却给小镇留下了难得的宁静。千百年来,犹如避世桃源,安然如镇中的太浦河水,波澜不惊。</div><div> 黎里,地处江苏苏州吴江东南,距苏州市区40公里。被称为“江南四里”之一,“全国历史文化名镇”。</div><div> 唐初,因梨花遍地,故得名梨花里。后因一黎姓小吏在梨花里整河开道,造福于民,百姓为感其恩德,将梨花里改名黎里。</div><div> “君到姑苏,人家尽枕河”。</div><div> 江南的小镇,几乎无一例外地离不开河。与多数小镇蜿蜒的水系不同,黎里镇中的太浦河,直溜溜将小镇由西向东分为两半。十余座石桥横跨两岸,站在任何一处,似乎都看不到河的尽头。</div><div>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除去其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有一众名门望族、达官圣贤、文人雅士,成为一个古镇流芳于世、引后人云集的标配。</div><div> 人文荟萃,也是黎里一大特色。这里出过的状元、进士、举人、贡生和秀才,都一一淹没在历史的岁月中。留下的声名出众者,到是近现代的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旧居。更为名声大噪、成为热议和趋之的,是2024央视年度大戏《繁花》的原著、“鲁奖、茅奖”作者金宇澄将其祖居改建的“繁花书屋”。</div><div> 吴侬软语、白墙黛瓦、弄堂幽巷、小桥廊檐,蓝天秋水,......。因为淡季,加之非节假日,游客廖若。古镇安安静静,任由你踏着百年的青石板,遥望斑驳的飞檐翘角,发思古之幽情。</div> 太平桥(三孔石梁桥)<div> 初建不祥,清嘉靖年间道士杨浩然重建,清康熙年间乡里人再建。与青龙桥相邻,是古镇东西南北的通行要道。</div> 青龙桥(单孔石拱桥) <div> 此桥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曾两次重建。桥上有青龙浮雕,桥体由武康石、青石、花岗岩三种石材建成。</div><div> 1982年,电影《一盘没下完的棋》主要街景在此拍摄。</div> 青龙桥上的青龙浮雕,据说是明代所刻。 江南古镇的桥,每一座都有冠名。主桥孔,无论圆方,都刻有描绘自然风光或人文情怀的对联。桥,不光在其实用,更有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br><div> 青龙桥上对联:长虹高挂千门月,巨锁遥连万顷云。”(东侧)“物华天宝日,人杰地灵时。”(西侧)</div> 廊檐,沿河而建,青瓦盖顶,连成一体。既遮阳避雨,又可小憩观景。 弄堂,古镇至今尚完好保存有85条弄堂。最宽的是达2米的庙桥弄,最窄是0.7米的范家弄,最长的是135米的李厅弄。 幽巷 逛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息片刻,品一壶茗茶,看你来他往。 道南桥(单孔石拱桥)<div>清康熙五十一年建,光绪二十三年重建。</div> 墙壁上的民俗画在古镇上,时不时就跃然眼帘,生动而形象,充满了烟火气息。 <div> 端本园清乾隆期间建成,同治年间重建。本是吴江名园,原有曲廊、荷池、回廊、假山、亭、榭、楼、轩等建筑。因年久失修,现仅存六角亭一座、双桂楼一幢以及部分假山、回廊。</div><div> 端本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处重要实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div> 柳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div> 青年时代知道柳亚子,并非读史书而知,而是那个特殊年代,从“红宝书-毛主席诗词选”中认知。(毛主席诗词中履见“和柳亚子”诗。)</div> 廖承志副委员长题写的匾额 屈武题写的馆名<div>(屈武,近现代政治人物,曾在国民政府任要职,1949年参加新疆和平起义,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民党革委主席。)</div> “人中麟凤”,毛泽东对柳亚子的尊称。 毛泽东与柳亚子最早相识于1926年4月。<div> 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三次电邀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正在重庆的柳亚子得知后异常高兴,他深为毛泽东的为人气魄所折服。8月30日,柳亚子应毛泽东的邀请,前往曾家岩周公馆,二人久别重逢。<br> 当时柳亚子正在着手编纂《民国诗选》,试图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选编入册,但此诗并未公开发表,柳亚子根据传抄本抄录一份,请毛泽东亲笔书录,以便校正传抄中的错误。毛泽东没有抄录《长征》,却将一首《沁园春·雪》赠给了柳亚子。<br> 柳亚子读完《沁园春.雪》后,诗兴大发,思绪滔滔,欣然作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br> 10月下旬,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赠词《沁园春·雪》和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画联展”上展出,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希望能同时发表。报社的负责同志认为,发表毛泽东著作要向延安请示,并征得毛泽东本人同意。经过商议,只同意将柳亚子的词刊出。<br> 柳亚子的和词一经发表,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人们期盼能早日拜读毛泽东的原词。当时,“咏雪词”在报社的一部分人中已经传开,重庆《新民报·晚刊》编辑吴祖光辗转抄得,在副刊《西方夜谭》上刊出。随后,《大公报》转载毛、柳词作,顿时轰动山城,一时间争相传诵。甚至连蒋介石的高级幕僚、总统府国策顾问陈布雷都直言评价:“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实乃盖世之精品”。</div> 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div>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r>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br>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br>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br>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r>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br>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br>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r><div> (纪念馆收藏了毛泽东主席书赠柳亚子手迹照片原件,是柳亚子长女柳无非1982年捐赠的。)</div><div> </div></div> 柳亚子作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div>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div><div>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div><div>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div><div>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div><div>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div><div>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div><div>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div><div>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br></div> 柳亚子(1887年5月28日—1958年6月21日),苏州吴江黎里镇人。1903年参加中国教育会,后入同盟会和光复会。1909年创办南社。追随孙中山,民国时期,曾在国民政府任职。新中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柳亚子书斋“磨剑室” 油墩,是黎里古镇的最著名小吃,色泽金黄,质地外酥内软,通常有豆沙和肉馅两种,香醇爽口。<div> 江南的小吃名点,但凡与乾隆爷有丁点关联,便名声鹤起,传遍四里八乡。</div><div>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途经黎里,夜宿唐家湖中寺,饥肠辘辘。岂知这寺庙冷落多时,方丈只得叫和尚用糯米粉包上豆沙馅, 揉成球, 放入油锅氽制成点心, 端了上去。乾隆饥不择食, 吃后大为赞赏, 问侍臣:“此物何名? ”侍臣不知, 忙问方丈, 方丈只得实说:“此点心是第一次做, 尚无名。”乾隆见所食之物, 圆溜溜, 黄澄澄, 扁塌塌, 活象大殿中菩萨香案前的蒲墩, 便笑而说:“此物真象油氽的蒲墩, 就叫油墩吧。”</div><div> 满汉全席吃多的皇上,到民间,吃什么都赞不绝口。何曾想到,当年的金口御笔,到成了几百年后的地方名点、旅游的推荐大使、代言人。</div><div> “冯记油墩,源自正宗,口味醇正。酥脆而不梗,软糯而不僵。扁圆为素,椭圆为荤。为古镇最有名、人气最旺的小吃。(想吃要排队等出锅奥)</div> 晒秋 又见壁画 竹编、木器 苏绣 织机 由徐悲鸿之子徐庆平相助的“苏州徐悲鸿艺术馆”,2019年4月在黎里古镇揭牌开馆。<div>徐庆平,著名画家,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div> 黎里区公所,当年击退土匪胡伯龙的战斗旧址。<div>1949年4月,土匪胡伯龙企图“接收”黎里。中共黎里党支部紧急部署,在夏家桥区署、镇西砲楼、南港油车等地击溃胡匪的进攻。<br></div> 登瀛桥 登瀛桥上看黎里古镇标志性Logo 2024年,国内荧屏最火的大戏非《繁花》莫属。拍了一辈子电影的香港名导、墨镜先生王家卫,四年磨一剧,着实让《繁花》红了个通透,让一纵演员拿奖拿到手软,让上海黄河路人满为患,让“汪小姐排骨”一份难求。<div> 截止到2024年10月,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2024电视剧品质盛典、第四届新时代国际电视节、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第19届首尔国际电视节、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39届华鼎奖、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这些重量级的电视大奖,《繁花》及演员无一例外的频繁现身、荣登榜首。</div> 提及“繁花”,不得不说到原著作者金宇澄。<div> 金宇澄,祖籍苏州黎里,1952年生于上海,中国当代作家,《上海文学》执行主编。</div><div> 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繁花》。 </div><div> 2013年,《繁花》获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div><div> 2015年,《繁花》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div><div> 2019年,《繁花》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div><div> 2023年末,由小说改编、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播出。</div><div> 电视剧火爆荧屏后,苏州及黎里古镇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契机,在金宇澄亲自设计制作下,将黎里金家祖屋改建为“繁花书房”。</div><div> 2024年5月1日,“繁花书房”面向公众开放。</div> 祖宅的雕花装饰<div> 金家祖屋原本是四进老宅,基本为清代建制。金宇澄的太祖母、祖母、父亲都曾长住这里。金宇澄把对故乡的眷恋和个人审美融入细节,将文学、艺术、历史记忆在这个空间里融为一体。</div> 改建祖屋时的影像 1951年祖母带到上海的瓷器(实物) (此图片取自网络)<div> 2024年4月“繁花书房”对外开放前,窦文涛携带《圆桌派》老友、团队和金宇澄,在“繁花书房”录制了上下两集节目,每集时常超过2小时。这也是《圆桌派》第七季开讲以来时长最长的一期。<br></div> 窦文涛、马家辉、许子东和金宇澄,就是在这张桌上,敞开聊了与《繁花》有关的话题,书房改建、《繁花》手稿、写《繁花》的桌子一一在节目中呈现。 金宇澄写小说《繁花》的圆桌 (此图片取自网络)<div>这是金宇澄写完《繁花》后,特地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现挂在圆桌上方的墙上。</div> 金宇澄说:父亲1948年在苏州买了这张桌子,本打算在黎里结婚的,所以家具都放在这里。后来,父母在上海结了婚,我祖母把这些家具从黎里搬到了上海。现在是物归原处。 书房部分空间 金宇澄的画作<div>金宇澄的绘画始于他为小说《繁花》创作的插图,这些插图从不同视角描绘了上海的风景,展示了上海的城市风貌、文化和社会生活。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刻画,也有天马行空的奇思。曾在上海、北京办过个展,被画界认为“完全没有画家惯用的套路与俗气,真挚的把对世界的洞察提炼和概括成图像。”</div> 品味过“书房”的文风雅致,别忘了捧一杯“繁花”咖啡。 (此图片取自网络)<div>黎里古镇一个特色是河两岸有很多的缆船石,就是系小船缆绳的石头。这些石头有各种花纹,据说多达千种。丰富的图案,寄托着各种美好愿望,“万代如意”、“官运亨通”、”金榜题名”、”福禄双全”等等。</div>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在寂静的古镇,太浦河岸的石壁镀上一抹金色,如镜的河面倒映着绿树廊檐。偶遇一两个游人,沉浸在如画的景中,流连忘返。 没有过度商业开发,少有尘世的喧嚣,古镇的居民在外界繁华中,守着一份安宁;游人在“从众”的景点中,寻得一方清静。 摄影/编辑:回头望月<div>文字:部分根据网络资料整理</div><div>其他:网络</div><div>2024.1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