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 俱胝一指禅</p><p class="ql-block"> 在风格上,禅极为活泼,极为生动,没有定法如来可说。我们举个小例子:有位俱胝禅师,出家以后,尚苦行,结茅庵而居——用稻草盖个棚子住在那里。有一天下午,来了一位尼姑,说:“我想借宿一晚,可不可以啊?”他说:“非常欢迎!”尼姑说:“你欢迎我,我还不一定敢住呢!我有个问题,你若答对了,我就打扰你,住下来;你若答不对,那我只好走啦!”俱胝禅师说:“你只管问。”</p><p class="ql-block"> 尼姑就问:“什么是佛?”俱胝和尚居然瞠目结舌答不出来。愈简单的愈困难,说到佛,谁不知道?问“什么是佛?”要下个界说,就不简单了。既然答不上来,这位尼姑就要走,他留都留不住。事后俱胝和尚心想:“我是男子汉大丈夫,出家儿是佛子,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法答复呢?”感觉很惭愧,决心下山到处去参访,因为大事未明嘛!</p><p class="ql-block"> 他正准备走,半夜里禅定中,山神跟他讲:“你不要走了,几天以后,有位天龙禅师路过此地,他会帮你了毕大事。”</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果然天龙禅师路过,在他那茅庵里歇脚、喝茶,他就把这个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天龙禅师。天龙禅师说:“你问我。”他就问:“什么是佛?”天龙禅师只竖起一个指头,没有讲话,而俱胝和尚就当下大彻大悟了。</p><p class="ql-block"> 以后凡是有人来问法,无须开口,不管问“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他都用“这个(竖起一指)”回答。大家都认为这“一指禅”像嚼橄榄,含藏无尽,余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他有个小徒弟,只有十几岁,说懂事又不懂事,说不懂事,却有点儿调皮。看见师父见人问问题,就竖起一个指头,他想:“这事情很简单,我也会。”以后凡有人来,他就说:“不要麻烦师父了,有什么问题,问我。”人家问:“什么是佛?”小和尚就依样画葫芦地竖起一指。这一招也很灵。</p><p class="ql-block"> 以后这件事传到他师父耳朵里去了,“师父啊!你那个小徒弟,虽然只有十几岁,却也懂佛法啊!”“怎么回事啊?”“有人问他什么是佛?他也跟你一样伸个手指头!”</p><p class="ql-block"> 俱胝和尚听了这话,心里有数了。有一天把小孩叫来:“听说你也会佛法,对不对啊?”“对!”俱胝和尚袖子里藏了一把很锋利的刀,笑着问道:“那你说说看,什么是佛?”</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手指刚一竖起,老师父一家伙把他那手指头给砍掉了。依常识看,这不但残忍,还构成了伤害罪;但就佛法而言,这是无比高明的善巧方便。这个小和尚手指头被砍掉了,疼得又哭又闹地就向外跑,禅师大喊:“你给我回来!”</p><p class="ql-block"> 小和尚回来了,禅师又问:“什么是佛?”小和尚又再竖指头,一看手指头没有了,这小家伙年龄虽小,根器却很猛利,当下恍然大悟。</p><p class="ql-block"> 禅宗的作略,禅宗的接机,禅宗的风格,就是这样的活泼生动,超出常情;所谓“向上一路,密不通风”,既不是用常识可以理解的,又没有定法如来可说。而且禅宗有句话——“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也就是说那些陈腔滥调,那些旧的窠臼、旧的模式,不必去接受,不必去承袭,而应各自创新,别出手眼。所以禅永远都是活活泼泼地展现着法的生命,活泼泼地展现着每个禅师自己的法的人格。什么叫“法的人格”?除了法,没有他,他整个生命的内涵就是法,他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都是法的展现;像这样的风格,可以说完全是法的人格化的自然流露。</p><p class="ql-block">——耕云导师安祥禅《禅的认知与修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