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沐风听雨·福建·805177</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莲花的世界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哭之”“笑之”由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文 沐风听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南昌,绕不开两个人;去南昌,一定得见见两个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大家很熟悉,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让他名留青史,也让滕王阁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南昌的标志。第29次涅槃重生的滕王阁,如今恢弘得比唐朝还唐朝。虽然落霞是难得在孤鹜的翅膀上飞了;秋水和长天之间,也长满了闪闪发亮的牙齿。但文化的力量,王勃的即兴,成就了南昌文化的韧性和广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个,熟悉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虽然他的艺术成就要比王勃大很多。余秋雨说他是500年才出一个的艺术巨匠。大画家齐白石也曾有一诗曰:“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转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人,就是八大山人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明末清初的大画家,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南昌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多年前,余秋雨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开头就说:“恕我直言,在我到过的省会中,南昌算是不太好玩的一个,幸好它的郊外还有个青云谱”。这话说得南昌人老大的委屈和不乐意。南昌确实不是旅游城市,但青云谱确实值得一去。因为青云谱有八大山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青云谱是南昌的文化高地。八大山人给中国留下了丰厚的艺术和思想宝藏,给南昌带来了无上的荣耀与骄傲。而南昌,也给了八大山人以特别的尊敬与呵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年时代,曾在青云谱就读。那时的青云谱一带还是一派田园风光,只有“八大山人书画陈列馆”是一个校园之外的真正的传统文化天地。因为青云谱就是一座具有南昌特色的江南园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庭院内外,房屋前后,密密的布满了香樟树、罗汉松、苦槠树、桂花树等几百年的参天古木。密叶筛过的阳光洒在小径上,明暗闪烁,曲曲幽幽,野趣横生。一湾荷池倒映着几笼修竹,鱼儿嬉戏,花影摇曳。园外清溪蜿蜒,微波荡漾。溪畔农田阡陌纵横,农舍炊烟缕缕,环境优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那时我们周末常去的就两个地方,城里的八一广场和身边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一个英雄城的标志,一个是南昌文化的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年少,我们不知道这个根的意义。但留下了不少的照片,橡树叶一样成为人生的书签。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个地方有了不一样的眷恋。每次来南昌,都会来拜拜。致敬年少,也致敬山人。我第一本诗集的扉页照片,用的就是在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时所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十月,再来南昌,再来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二十几年的造城运动,从青云谱到向塘,曾经的田野早已成了连成一片的新城。但八大山人的纪念馆那些主体建筑依然如故,门前的梅湖水如故,只是四周更漂亮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于江西南昌梅湖之滨。梅湖之上,有一座定山桥。桥面左右的11根护拦的柱头的两道旋纹已经有些模糊。过了定山桥,沿着梅湖的岸线,有一排长长的围墙,一色南昌风格的清水砖墙。南墙有两个门,西侧的是老门,刻着“青云谱”三个大字;东侧的是新大门,门额上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是郭沫若先生的字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的大门,树木更加茂密了。幽静的园林里,明朝的万历古井就在那里静静地躺着。有一个女子叫了一个女子在密林水畔拍写真。穿着汉服的她,来此不是为了八大山人。但进了八大山人的山门,就知道了山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们没进这个世纪才建的八大山人的书画真迹馆赏真迹,但也许有一天,她们或者带着下一代的她们会像我们一样“真赏”八大山人哭之笑之的真迹。这次和一个书法家同学,一个玩石头的同学同来,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和少年游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云谱如今是个地名,但朱耷1682年开始隐居的这个“青云谱”是个道观。属于道教里的“净明派”,二门上方的门额是写着“净明真境”就是这个意思。年少的时候,曾在这门下拍过不少照片。这个道观的历史悠远的比南昌城的历史还久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就像没有多少南昌人记得灌婴,这位汉高祖刘邦的车骑大将军,南昌城的奠基者和第一任的南昌市市长,青云谱的道观历史知道的人也不多了。因为1959年,青云谱就成了八大山人纪念馆早就没有了道士、道长,但从青云谱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这三殿的布局,从门额楹联的内容来看,道教氛围还是浓郁深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来青云谱隐居之前,朱耷为了避祸,曾经出家做了32年的僧人,佛名“传綮”,属于明曹洞宗师博山元来一系。1682年才告别“丛林”生活。1684年左右,朱耷开始用“八大山人”之号。“八大”两字嵌在他自己的姓名之中,不执“牛耳”之后,朱耷就成了“八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的佛门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派”八大宗,八大祖庭。“八大山人”不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八大”之“山人”,而是“八大山”中人。朱耷为了不忘自己永远是环绕在佛周围的弟子,强化自己在世俗生活中体证佛性的心念,而为自己取名“八大山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皇族一员,儒家是朱耷的根魂,佛家则是他精神的支柱和庇护。从儒家的思想中,他悟到了天人合一和大道至简,而从佛家的思想中,他学会了静心和放下。道家又让他融入了自然万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原来道观的古建筑群,包括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均采用四柱八界梁及五柱九界梁的建筑形式,总体布局采取南北中轴线封闭式、天井院落递进式。典型的江西道家规范,南昌民居特色,明清制式特点,是南昌市区仅存的明清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其中有一处“山房涉事”。两侧的对联“蕉阴有茗浮新梦,山静何人读异书”,是1666年朱耷为“橘老长兄”画完《墨花图》后,信手题的两句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耷曾经描绘过自己静坐参禅的情景:“窗明几静,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客来相与,脱去形迹,烹苦茗,赏章文,久之,霞光零乱,月在高梧,而客在前溪矣。遂呼童闭户,收蒲团静坐片时,更觉幽然神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茶香袅袅、檀香阵阵、书香沁人、墨香悠远,同时为文人、僧人、画家,这是朱耷最为珍视的一种生命状态,他的许多灵感,就来源于这样的孤独与安静。在孤独中,朱耷自己面对自己。艺术家必须直面孤独。最终,朱耷会明白,孤独是生命送给他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让我深思的不是这对联,而是“涉事”一词。这词直观的理解也可以解读成“入世”,沾染尘世。佛教以“涉事涉尘”为修行得道的法门,涉事而无事,涉事而取真。八大山人写字、画画,只是他随意而往的生活,是他生命对世事万物一种直接的反应形式。兴致来时就为书为画,这就是他的“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大山人的“涉事”,是利用书画打开方便之门,来说他的法,说他的生命体悟和人世冷暖的感觉,对生命真谛的追求。他视自己的画如大海里的一朵浪花,那是达于实相世界的梯航。对于中国宋元明清的文人而言,这都不是什么“艺术创作”,只是诗书画印活动,一种“涉事”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690年前后,八大山人从一位“愤怒的八大”渐渐转化成“幽淡的八大”,从此不在执着于“哭之”“笑之”。从国恨家仇的遗民情节中解脱出来的他,开始用画笔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毕生的情感折磨,为我们描摹的却是在世俗的屈辱中个体永恒的生命礼赞,就像莲花在污泥浊水中出落出精神的纯粹。他用秃笔作画,对人生命运和意义的思考,个性鲜明,让他超越了无数画家,成为500年不出的文化大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他单脚独立、冷眼向天的鸟中,看到对人尊严的肯定;在他独鸟栖枝的世界中,看到了独守清真、不慕浮华的傲骨;在他的莲房小鸟中,看到对不沾不滞之智慧的宣扬;在他一枝菡萏跃然而出中,看到一个清丽淡然的灵魂。“雪个”,“雪个”的签名,是雪地上美丽的鸟。剪断的笔锋落下,薄薄的宣纸从此有千钧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云谱,五百年一颗的巨星升起于痛苦和炼狱。点亮中国画的灵魂辉煌了宣纸,也温暖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屋为原道观的吕祖(吕洞宾)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廊额上的 “时惕乾称”这幅作品长80厘米,高37厘米,原件现存于江西省博物馆。写于1693年,八山人时年68岁,书风成熟,点画圆融,结构奇崛。四个字比较大,线条纯圆,“时”,中间空出大面积空间;“惕”也明显将中部空间扩大;“乾”左上、右下空间极为空旷;“称”中部、右下空间明显扩大。作品对空间的处理,独具匠心,奇崛老道。淡墨行笔,简炼狂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门联是八大山人的草书:“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门额是范曾先生题写的“八大山人纪念馆”,门联“谁接千载?我瞻四方”也是范曾手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径望三益,卓荦观群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帝殿门额悬挂<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八大山人纪念馆”是</span>当代中国著名画家刘海栗先生1988年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祖殿门廊上的“高山仰止”为南昌本地的当代著名书画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胡献雅先生题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廊上有江西省第一任文化局长石凌鹤先生1986年题写的对联:
</p><p class="ql-block"> 生不拜君 云谱逃禅 寄情于书也 画也
</p><p class="ql-block"> 穷而尚道 黍离玩世 遣兴则哭之 笑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大山人由于明朝宗室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八大山人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棵树来。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ND</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您的赏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欢迎再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