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坊间有个说法:“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相比于雍和宫、潭柘寺、万寿寺等名寺,这间法源寺的名气和规模都要小得多,那它凭什么敢说是半部中国史呢?</p><p class="ql-block">第一它可是李世民修建的!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的法源寺,比北京城的历史还早600多年。据说李世民远征高句丽的回师途中,下令在幽州南部建一座寺庙哀悼阵亡将士,赐名“悯忠寺”。不过这座寺庙一修就是五十年,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完成。如今法源寺山门前的广场上还矗立着一尊“唐悯忠寺遗址”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第二它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多次重大时刻。该寺名称多次更改,唐末改顺天寺,辽代改大悯忠寺,明朝改崇福寺,清雍正最终定名为法源寺。就在名称不断变化中,这座寺庙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洗礼,唐末该寺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北宋靖康之耻后宋钦宗被关押在寺里直至病逝,明代袁崇焕被处死后尸骸就藏在寺庙直到下葬,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被杀害后尸骸也曾经藏在此处。</p><p class="ql-block">第三是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寺庙各处的皇家敕碑、诗文石刻保存非常好,有文史研究的宝贵价值。安史之乱时留下一篇《无垢净光宝塔颂》,是中国古代唯一从左至右书写的碑文。还有一块元仁宗时的《圣旨碑》,最奇怪的是圣旨里却写着“不怕那甚么”等白话文,就很元代特色。</p><p class="ql-block">第四法源寺虽小,其建筑形制布局严整。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藏经楼逐一沿轴线分布,这些古建都是清代重修,各殿分别供奉的布袋和尚、韦驮菩萨、华严三圣、五方佛等佛像则是明代遗产。而毗卢殿前这个巨大的“石碗”,据说是清代乾隆根据元代忽必烈用作酒缸的渎山大玉海复刻的,雕刻图纹十分细腻精致。寺院中随处可见石狮、石像、经幢、佛首等古物,虽已被历史风云漫卷磨砺,却各自清净悠然。走到最后的藏经楼下,我也忍不住坐下小憩片刻,感受一下这座古老寺院的清幽空寂,真的太适合放空心灵了。</p><p class="ql-block">其实法源寺还有一项著名景观:每年四月盛开的丁香花。林徽因还在此举行丁香诗会,泰戈尔、徐志摩曾在树下赏花论诗。各位,咱们相约明年四月,再一起来法源寺赏花看景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