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行

落霞不飞

<p class="ql-block">  寒露时节,我与数友爬了一次位于崇仁、乐安、丰城三地交界的罗山。</p> <p class="ql-block">  从剑光大道出发,沿新梅线,抵洛氏镇,顺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一个半小时的跋涉,可以直接到达罗山主峰——望仙峰的中部。我们来的时候,天色阴沉,乌云低暗,原以为此行会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没想到天气竟然出奇地眷顾我们,山上不仅风轻云淡,还露出几缕阳光。可是朋友并不乐观,他说,山上天气变化无常,说不定等会儿就会骤雨来临呢。我们都不置可否。</p> <p class="ql-block">  罗山连绵起伏,方圆百里都是山的世界。这地形跟铜鼓倒是差不多。放眼望去,石头岭,禅峰山,石塔岗,小相山,高石山,灵鹰山,无不收尽眼底。最高峰就是我们脚下的望仙峰了。晴空万里的时候,群山旷野,沟壑分明,重岩叠嶂,宛若仙境。据友人说,山下不远处是滔滔赣江,弯弯曲曲地镶嵌在罗山脚下,如同一条玉带在大地上飘舞,美不胜收。可惜远处烟雾弥漫,我们没能一睹赣江的壮丽风采,不免些许失落;但侧耳倾听,似乎也能听到那波澜壮阔的江水,浩浩荡荡。所向披靡。</p><p class="ql-block"> 罗山的近处,是漫山遍野的高山云雾茶。深秋季节,那一树一树的茶叶,郁郁葱葱,无边无垠;青翠欲滴,清香四溢。这,又是罗山另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朋友说的果然没错,还没到山巅,拾级而上的山路云雾缭绕,斜风夹着细雨,扑面而来。山上山下,山前山后,全是雾的世界。站于山坡,云雾穿过你的衣袖,绕过你的身影,驻足你的发丝,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山巅风声呼呼作响,友人的头发随风飘舞,煞是好看;山头云聚雾来,云走雾开,云聚云散,雾来雾去,云雾笼罩下的罗山,妩媚神秘,隐约飘逸。</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人一边登山,一边拍照。白雾弥漫的半山腰上,传来外地游人叽叽喳喳的说笑声,还真有那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古人赞叹说:“青山藏古庙,飞潺空谷啸;村在云钟立,花在雾中笑。”后来有人将罗山戏称为“雾山”是有道理的,再后来又有人将它雅称为“小庐山”也不足为奇。由此可见,罗山雾多雾浓,是它的一大特点。</p><p class="ql-block"> 翻开历史,发现罗山原来并不叫罗山,而是山顶有一池湖水清澈见底,故命池山。我们几个人在山顶绕了好几圈,也许是雾大的缘故,也许不在这座山上。几次三番的寻找,却始终没有结果。后来有一个叫罗文通的东晋名士来此修道,门人弟子800余人追随其道法。卒后,弟子将池山更名为罗山,意在纪念老师的恩泽。罗文通的墓地据说就葬在罗山,我们也找了很久,却一直没有发现,颇为遗憾,但不久就释然了。罗文通是传授道经的,道法自然,想必他的精魂就在罗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间吧。墓地,仅仅是他精神衣钵的点点象征而已。</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么说,罗山的美,古已有之是不争的事实。</p><p class="ql-block">罗峰高列障,图画倚天开。</p><p class="ql-block">翠壁断还续,苍烟往复來。</p><p class="ql-block">举头呈物色,对面隔尘埃。</p><p class="ql-block">卷舒疑错绣,凭虚接上台。</p><p class="ql-block"> 忘记了是哪位诗人,途径罗山留下的诗句,如今依然镌刻在罗山的石壁上,至今还散发出幽幽古韵。</p> <p class="ql-block">  罗山峻,秀,奇。从山麓往上看,四周层层叠叠,起伏跌宕,宛如一条条蛟龙盘旋飞舞。它们时而幽秀,时而苍然,时而峻拔,时而连绵。海拔虽不高,但是陡峭直立,直插云霄,自有一种江南奇峰的秀美与含蓄。</p><p class="ql-block">崎岖北冈涧,峭倩凌云烟。</p><p class="ql-block">崖断成如泻,坡平饿若川。</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惊骇的,是罗山半山坡上那个村庄,鳞次栉比地嵌在山中,林林立立,重重叠叠,远看还真有点像望仙谷里的空中楼阁。如果是晚上,天空繁星点点,与山村灯火交相辉映,美轮美奂。悬崖上,那微黄的灯光里,一扇扇窗户下怎不承载着一个个烟火浓郁的凡人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  南宋文学家吴曾曾经游历过罗山,他一来就被罗山的景色折服了。游玩之余,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五十四句二十八韵的长诗来书写罗山的美景。据说他刚登上山顶就大雨倾盆。雨中登山别有一番风味,他不觉洋洋洒洒,出口成章:</p><p class="ql-block">徜徉得此乐,疑已飘飘然。</p><p class="ql-block">兹游恐难再,迟留不能旋。</p><p class="ql-block">春雨正蒙密,涧水鸣潺湲。</p><p class="ql-block">夷犹不可尚。愧尔无仙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吴曾是崇仁人,他的家乡就在罗山南麓,可以说罗山是他精神的脊梁,对家乡那份无与伦比的执着思念,全在他的文字之中。</p> <p class="ql-block">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罗山的水,多,清,静。这里一泓清池,那里一湾碧水:头顶一川瀑布,身后几处流泉。我们探三叠泉,观百丈瀑布,掬九曲涧。是水滋润了山的灵魂:是山妩媚了水的灵性。深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游鱼细石,历历可见。在九曲涧,一股洁白的泉水漫过水中礁石,其形婀娜多姿,宛若春风抚柳,小鹿扬蹄:其声叮当响声,如鸣佩环,似弦轻拨。远处,一片落叶飘零在水中,如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不知道它会不会问我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知不知道我们的故乡又在何方?</p> <p class="ql-block">  冬天的罗山,是另一道情趣。朋友说,整个罗山银装素裹,洁白一片。山上竹影横疏,弯腰驼背:山间泉水汩汩,风吹草动:山头冰凌花开,晶莹剔透。置身其中,既有一种飘逸,又有一点幽寂,更有一份清洌,深入骨髓,</p><p class="ql-block"> “徘徊赏爱不能已,步步驻目摇荒寒。”友人就这样诉说他雪天入罗山的深切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中国名山自古以来就是以佛名山,以山扬佛,而在同一座山上集佛、道、儒文化为一体,当属罗山。罗山的山前山后,山腰山脚,寺观庙宇星罗棋布,晨钟暮鼓不绝于耳。西北面的招福寺、古钟寺、法峰寺;东南面的浮唐寺、上方观、蟠龙寺。鼎盛时期,这里香火袅袅,鞭炮齐鸣。据说元代文学家吴澄有一年游历罗山上方观,见观前景致迷人,观内人头攒动,喜不自胜,欣然题诗:</p><p class="ql-block">重来二十八年閍,</p><p class="ql-block">不见乔林只见山。</p><p class="ql-block">喜得山容常不改,</p><p class="ql-block">又看此客入云关。</p><p class="ql-block"> 吴澄是诗人,也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其诗哲理丰富,耐人寻味。恐怕他自己也始料未及,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竟然将理学文化中的哲理带入罗山,且生根发芽,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如今,寻遍罗山,只有谌母殿还在历史的风烟中决然屹立,这实在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  谌母殿始建于宋朝,几经兴毁,历尽沧桑。现在所看到的谌母殿还在不断地扩建当中,我们去拜谒的时候,许多工人师傅在谌母殿原址上挖出新的地盘,看来不久就会有一座新的庙宇展现在世人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  说谌母殿是庙宇,其实有失偏颇,称其为道观更为恰当。那天很多外地来的善男信女,双膝跪在张天师雕像前,双手各项,虔诚之极。或求平安,或祈财运,或盼生子。我一直认为道教主张的是人、事、物、理都讲究顺其自然,三生万物,这与佛教主张从善的人生哲理相去甚远。人们在谌母殿里一味求神拜佛,祈求菩萨保佑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说也奇怪。这并不妨碍人们的祭拜活动。如此看来,多种文化的碰撞,在罗山不仅没有相互抵触,反而擦出了人性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谌母殿创始人据说就是晋朝罗文通,史书记载他著有道书十四篇,弟子800多人,他讲学修道场地也就是谌母殿的前身——罗山书院,如今书院早就不复存在,谌母殿旧址也只是几块残垣断壁而已。但罗山丰厚的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却相融相交,繁衍生息,罗山也必已经成为丰城传统文化的又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或许正是多种教派的兼容,整个罗山才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历史上众多的先贤达哲,他们在罗山留下的诗词文赋,又给罗山带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尽的人文魅力。据历史记载,唐朝的曹椰、魏少游;宋代的欧阳修、朱熹、吴曾;元代的吴澄、何冲;一直到明代的吴与弼、李少春,都曾经游历过罗山。宋代理学家乐史、元代地理学家吴澄、清代水里专家陈凤翔等人的英魂还长眠于此。由此看来,罗山不仅是一座景色优美的仙山楼阁,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丰碑。</p> <p class="ql-block">  明代诗人陆应箕登临罗山后,写过一首《观罗山》,其中有两句我记得特别清楚……</p><p class="ql-block">秀峰分霄半,青螺近日边。</p><p class="ql-block">千岩云作带,万壑树为烟。</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大概应该是罗山最美的诗句吧。</p> <p class="ql-block">  从罗山下来,我们返程走了另外一条下山的路。回望烟雾弥漫的罗山,忽然感叹起来,当年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罗山,如今却沉静得像一个少女,她待字闺中,整装带嫁,不知道哪位有缘人才能够与她琴瑟和鸣?!</p><p class="ql-block"> 友人说,我们去秀市镇吃午饭。他还强调说,秀市早酒是丰城的一大饮食特色,也是丰城一个很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又充满了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