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肃青海位于祖国西北部地区,属于那种黄沙滚滚,水源缺乏的贫瘠地带,千百年来更是与外敌兵戎相见的古战场。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凉州曲二首》,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古代西北部的荒凉景象。</p><p class="ql-block">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p><p class="ql-block">青海戍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p><p class="ql-block">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p><p class="ql-block">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p> <p class="ql-block">甘肃青海过去对于我们南方人是非常神秘和畏惧的。改革开放后,知道那边的经济已经发生翻天復地的变化,而且也重视环境治理和发展旅游经济。2016年7月,我们跟随旅行团去甘肃青海进行为期9天的访问。</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看到许多牛羊和蒙古包,还有五彩缤纷的经幡和彩旗在飘扬,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是那么辽阔壮丽,景象万千,令人眩目到睁不开眼睛。</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地处青海省西宁市,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金碧辉煌。现存塔尔寺总建筑9300余间,占地600余亩,殿堂25座,主要为大金瓦殿、大经堂、九间殿、小金瓦殿、花寺、大拉让、弥勒佛殿、释迦佛殿、依怙殿等。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 1983人。</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积累,该寺文物极为丰富,建筑、法器、佛像和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该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研习佛学和藏族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小僧侣长得天真又可爱,小小年纪就远离家庭和父母,为传承宗教作贡献了。👍👍</p> <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鸣沙山的沙子,看起来都是金黄的,但实际上却是由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堆积而成,粒粗匀称,干爽无尘。月牙泉有三宝,五色沙即是三宝之一。其沙鸣之声,别具神韵。据说,盛夏时节,如果从沙山滑下,鸣沙山能发出丝竹管弦般的声音,远传数十里,敦煌城中都可以听到,真正的“鸣”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在呜沙山上滑沙,是我这次甘肃之行的一次难忘记忆。当我置身在蓝色苍穹和茫茫黄沙之间,我仿佛变成了一只小小的精灵,从高处向下迅速滑落,此时耳边听到像风吹,又像沙响的合奏,身体离心地往下坠落,我恍惚走到另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中自由地飞翔。</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滑沙十分刺激,由于山势陡峭,攀登只能缓缓而上。下山时,沙粒会随人流动,发出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响,真是扣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座金山。</p> <p class="ql-block">关于鸣沙山,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相传唐代女将军樊梨花西征时,与敌军在此激战,一营女兵集体遇难。战后,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七天七夜后,平地出现了这座沙山。每当夜深人静时,沙山深处会传出战场撕杀声,同时伴有战鼓擂动、刀枪碰击的声音,这些传说为鸣沙山增添了古老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呜沙山上骑骆驼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它既可以坐在上面观赏沙漠景色,又可尝试坐骆驼的感受。骆驼是沙漠中传统的交通工具,沙漠中的驼队犹如一条长龙,缓缓地在广袤的沙海中蜿蜒前行,我坐在骆驼上面,想起它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是如此之大,从古到今,无论是古代的絲绸之路,还是今天发展旅游事业,它都默默地任劳任怨,吃的是草,干的是劳累重活…。在动物世界里,像骆驼这样吃苦耐劳的物种可谓凤毛麟角。</p> <p class="ql-block">这些骆驼伏在这里,听主人命令等候游客的选择。我觉得它们太可怜了,没有自由,吃得也差,累得皮包骨似的,有的还又老又瘦。</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在汉代的时候被称为神沙山、沙角山,魏晋时始称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其鸣声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鸣于天,另一种为和声于人。除东汉辛氏《三秦记》外,唐《元和郡县志》《新唐书·地理志》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当中都有关于鸣沙山可以发出鸣响的记载。2005年,鸣沙山荣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荣誉称号。2015年,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哇,在茫茫沙漠中,竟然看到一块绿洲,这块绿洲就是月牙泉,这真是一个大自然的奇迹,泉水清澈见底,形同一轮弯弯的月亮,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状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泉内产有铁背鱼和中药材七星草。历史上,月牙泉南岸从东到西曾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楼、药王洞、玉泉阁、雷神台及经堂共百余间,后来被毁。在民间,自汉唐以来,当地百姓就有在月牙泉“龙舟竞渡”的风俗习惯,清代后又有农历四月二十八举行“药王”庙会和六月六在泉边采集艾草、煎汤沐浴和月牙瑶池蟠桃会等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胡杨又称胡桐,是杨柳科落叶乔木,生长在沙漠,可与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具有惊人的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力,被人们称作"沙漠的脊梁"。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顽强铸就了它的胡杨精神。月牙泉胡杨1900年种植,距今有1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月泉阁是月牙泉边的仿汉唐建筑群中的一座四层六方的木结构建筑,每一层都有回廊、翘檐斗拱和青瓦覆盖。建筑内部有楼梯通往第四层,登上阁楼可以远眺月牙泉,欣赏月牙泉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月泉阁不仅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展示了佛家与道家文化的交汇。月牙泉古建筑主要以道家殿宇为主,包括娘娘殿、七真殿、玉皇楼、菩萨殿、龙王殿、天神殿、药王洞、祖师殿、雷声台和官厅等。自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宗教活动场所,每逢端午当地百姓就有到鸣沙山滑沙听雷,在月牙泉龙舟竞渡,六月六晒腰腿,在泉边采集艾草、煎汤沐浴和举行月牙瑶池蟠桃会等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月泉阁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历经二百多年。早期的月泉阁规模宏大,有200多间亭台楼阁,官厅庑廊,邻水而设,别有天地。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挂匾额或配有碑刻。然而,这些古建筑在“文革”中遭到破坏,荡然无存。现有的月泉阁是1991年到1999年间陆续修建的仿汉唐建筑群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月牙阁第一泉牌匾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沙山的怀抱中,神秘的月牙泉碧波荡漾,经千年而不被黄沙掩埋,造就一方生命与奇迹。月牙泉的外延部分紧挨沙山,内延部分环抱古建筑,东西坐落着两处庙院,就是月牙泉庙宇群。这种沙水共生的奇景,不愧是塞外风光一绝。</p> <p class="ql-block">泉边长满茂盛的芦苇,形成一道天然绿色的屏障护佑着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一行行大雁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上空飞过。</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过桥参观保存有1000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创建于公元366年的十六国时期,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与扩建,形成了如今庞大的规模。莫高窟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洞窟735个,壁画约4.5万平方米,彩塑造像2415尊。这些艺术珍品分布在高1530多米的断崖上,上下分为1至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个区域。</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与西域相邻,是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佛教传入中国后,敦煌成为了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尊的僧人来到敦煌,看到鸣沙山东麓的悬崖上金光闪耀,认为是佛祖显灵,于是决定在此开凿石窟,供奉佛像,莫高窟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位于石窟群中段的第96窟。九层楼始建于695年,早期为四级窟前殿堂建筑,后经历代重修和增建。现存九层楼窟檐建筑建于1935年。楼高45米,内部供奉着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造像,高35.5米。九层楼不仅在莫高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为参观莫高窟馆内展品是不准拍照的,以下雕塑和壁画图片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窟顶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和四壁上部多绘天宫伎乐,四壁下部为药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面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位置适中,醒目突出。这类故事画的构图,除单幅的外,多为横卷连环画形式。例如,莫高窟285窟的《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画,表现了作战、被俘、审讯、受刑等场面。</p> <p class="ql-block">敦煌飞天的形象特征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和飘曳的衣裙在空中飞翔。她们的姿态千变万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敦煌飞天的形象经历了从男性到女性、从裸体到穿着华丽服饰的演变过程。早期的飞天多为男性,后来逐渐演变为女性,</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壁画主要采用植物类颜料、动物类颜料和矿物类颜料。绘制者在绘制时采用三种颜料,将颜料准确合理地搭配,采用以混合或单独使用方法,以此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描绘出敦煌莫高窟壁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各种各样动作形象,呈现具有立体效果的绘画风格。</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莫高窟,我们来到敦煌市访问。敦煌,这座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被誉为“敦煌盆地”。其总面积达2.67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为18.24万人。</p> <p class="ql-block">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延续近两千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除了莫高窟,敦煌市还有沙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古代丝路上的两大边关阳关、玉门关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敦煌南大步行街位于敦煌市的南部,建筑风格以传统中式风格为主。这里汇聚了各种特色小商家,可以购买到许多别处无法找到的手工艺品和老字号小吃。</p> <p class="ql-block">敦煌烤全羊是一道传统的名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我们广州烹调羊肉一般是红烧或火锅,或者燉汤,烤全羊则不敢恭维。</p> <p class="ql-block">这家人要了只烤全羊,开心的是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霞光平铺在地平线上,敦煌的天空在夕阳映照下五彩斑斓,紫蓝加橘红的梦幻色彩,让人看得如痴如醉。</p><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将告别甘肃敦煌,继续前往参观游览青海茶卡盐湖和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