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圣节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相传在2000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但公元前500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的凯尔特人将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从此,人们把10月31日定为万圣节。</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South Turramurra Maxwell St都有万圣节活动,附近小区的居民也都纷纷过来参与。今年的万圣节前一周,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在策划着穿什么衣服,要把自己装扮成什么模样,期待着这一天早点到来。</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人们相信,故人的灵魂会在这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于是人们在这天熄掉炉火、烛光。让鬼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将鬼魂吓走。</p> <p class="ql-block">南瓜灯源于古代爱尔兰,南瓜灯又叫“杰克灯”,是庆祝万圣节的标志物。传说一位名叫杰克的醉汉去世后,在万圣节当日,他用魔鬼给的燃烧木炭做成的萝卜灯,在人间游荡,四处寻找回家的路。人们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这些游魂,便用白萝卜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杰克。再后来人们以更好用的南瓜替代了白萝卜。这就是南瓜灯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将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p><p class="ql-block">不过现在的孩子拿到糖都会礼貌地道一句“Thank You!”</p> <p class="ql-block">11月2日,被称为“万灵之日”。这天,信徒们会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和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延续至今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孩子们不等11月2日,而是万圣节当天傍晚就提着南瓜灯去讨糖了。</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孩子们的欢乐节。也感染了大人们。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未必有“鬼”的概念,有的只是欢乐,搞怪,好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