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抚州,是不得不看的一道风景,赴一场千年文化的追梦之旅!</p><p class="ql-block"> D19:11月1日,金溪县城到抚州市文昌里,44km,总里程1032km。</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这次骑行第二次雨骑,原计划到崇仁县,到抚州市时10点半雨也停了,因衣服鞋子都湿透了,还是住下了。</p><p class="ql-block"> D20:11月2日,/抚州市-44-崇仁县-29-乐安县公溪镇,骑行73km,总里程1105km。</p><p class="ql-block"> 昨天到抚州市临川区,由于下雨住下后就没有出去玩,决定今天上午游览抚州市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王安石纪念馆以及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午饭后继续出发经崇仁县城、马鞍镇(本计划在崇仁县马鞍镇住,结果5点到镇里却没有一家宾馆旅店可供住宿的地方,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往前边骑边找)到乐安县公溪古镇住下,距S313省道4公里多。</p> <p class="ql-block"> 抚州是座低调的城市,是王安石“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梦中故乡;是晏殊“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欢聚之所。它有曾巩“一番桃李花开尽”的美景,有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曲调。</p><p class="ql-block"> 抚州市境内东、南、西三面环山。古时抚州也叫“临川”,意指汝水、临水交汇之处。自唐开始兴建的抚州城流淌着古时“近水利而避水患”的哲学。经过历代城市建设,它也逐渐形成当下“两水绕廓,五峰镇城”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江西抚州,一座文人辈出的城市,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是一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典籍,记录着先辈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穿透历史的云烟,诉说着文脉悠长,见证着古今交融。自西汉始建县,三国孙吴置临川郡,至隋改郡扩州易名抚州,已有2200多年建置史,古称“临川”,被誉为“才子之乡”。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抚州文风昌盛由来已久。“唐宋八大家”里的王安石、曾巩;宋代词坛巨擘晏殊、晏几道父子;“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等青史留名的名儒巨公都来自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才子之乡”特指抚州,早已传遍九州。“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到了临川之后,恣意山水之间。早在初唐时期,王勃在描绘滕王阁时就曾写道,“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写尽了临川的秀美与灵性。</p><p class="ql-block"> “才子之乡”也被称为文献之邦。历代乡贤的著述汗牛充栋,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晏殊、陆九渊、王安石、汤显祖等大家的著作均为文学、哲学史库中的瑰宝。乐史、李绂、危素等在地理、历史领域留下彪炳千秋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兴鲁书院:</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先来到位于抚州市城区香楠峰东麓今抚州市六中、实验小学内的,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于宋嘉佑元年(1056)创建的兴鲁书院。抚州市六中的领导听说我们各地的骑友慕名而来,非常热情接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兴鲁书院,又名“兴鲁坊”,书院创办命名兴鲁书院,是因孔子是春秋时鲁国人,曾巩祖先曾参是孔子的杰出弟子,加上抚州、建昌一带乃东南人文荟萃之地,邹鲁之风盛行。取名“兴鲁”,意在“上承曾子之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者”。历史上的兴鲁书院坐北朝南,经过历代增建,规模宏大。如今,兴鲁书院几乎成了废墟,现仅剩一栋160平方米的矮房,位于抚州市临川区第六中学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中国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出身儒学世家,天资聪慧,文学成就突出。他自幼饱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其文“古雅、平正、冲和”,深得欧阳修赏识。欧阳修曾评价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意思是说:我欧阳修门下学生不少,唯独你是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曾巩好藏书,书籍多达两万卷,并亲自校对,作为书院讲学资料。兴鲁书院建院以来,吸引了远近不少的文人学士会讲于此,欧阳修、王安石都相继在此讲过学。曾巩对欧阳修很佩服,说欧阳修是“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称欧阳修的文章为“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传说欧阳修在兴鲁书院与曾巩亲密无间,意合情投。</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兴鲁书院看到一张曾巩拓贴《局事帖》,2016年5月15日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的专场拍卖会,该作以1.3亿元起拍,在经过几位意买人的激烈争夺之后,最终以2.07亿元成交。</p><p class="ql-block"> 《局事帖》是至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曾巩传世墨迹,是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人的一封信。当时的曾巩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迟迟来能回归京城。因此,这封信中阐发了作者内心苦闷沉都的心境,读来意味深长。写完《总事帖》不久,曾巩终于得召返京,但仅过了三年,他便离世了。</p> <p class="ql-block"> 王安石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兴鲁书院出来不远处便是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荆公路原名“十字街”,因王安石故居、祠堂位于此地段,故改名荆公路,是抚州市历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青砖黛瓦、红石基底、砖木石雕的赣派建筑密集分布于街道两侧,街道右边的儒林第老宅、维角锤祥民居、延陵世家等古宅立于高台之上,宅门高深、门头雕花精致,砖墙虽有脱落,但依旧掩盖不住士林望族的往日风采。</p><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王安石故居,直接去约3公里处的</span>王安石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纪念馆是一座仿宋园林式建筑群,里面详细介绍了这位北宋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园中央是他的全身雕像,只见他深情地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考下一步的变革措施,雕像下方还有一束新摆的鲜花,想必看到这一幕,荆公应该无憾了吧!</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篇均出自王安石之口。</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p><p class="ql-block">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p> <p class="ql-block"> 拟岘台:</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王安石纪念馆去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途经拟岘台。拟岘台初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现台为2012年第7次重新修复,主体高度为49.9米,共七层,为宋代风格建筑。</p><p class="ql-block"> 拟岘台兴建有一段典故:司马氏代魏后,派大将羊祜坐镇襄阳前线,他勤政爱民、增修德信,深得晋、吴两国军民之心,生前他喜欢游览岘山,逝世后,襄阳百姓就在岘山为他建庙立碑。北宋时期,湖北襄阳知府裴材,在襄阳听闻羊祜的德政事迹后,十分仰慕。后来他来到抚州,惊喜地发现抚州城东盐步岭竟与襄阳岘山颇为形似,于是就在此修建拟岘台。拟岘台落成之时,裴材写信邀请时任江苏常州知州的王安石,而王安石当时因为有事未能前往,于是就推荐了刚刚考取进士的好友曾巩(曾巩,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接到邀请后欣然赴约。这位新科进士不负众望,挥笔写下了千古奇文《拟岘台记》。从此,台以文名,文以台传。王安石也十分向往,恰好他因事从外地回到抚州,裴材听说后,便盛情邀请他一同登上拟岘台。后来王安石到抚州,因感怀羊公政卓民仰和裴君厚德善举,王安石作了《为裴使君赋拟岘台》,留下了“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的千古名句。有了曾巩、王安石的背书,拟岘台很快成为抚州网红打卡圣地。陆游、陆九渊、朱熹等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诗篇。</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到拟岘台,因内部在厉重新装修而闭门谢客。据说,台内有一幅精美绝伦的大型木雕《政安民乐图》便映入眼帘。这幅抚州“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宋代抚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繁荣景象,也是拟岘台的镇馆之宝。曾子固锦衣作记、王荆公会友酬诗、岳元帅旌旗退敌、陆象山开坛讲学……七楼的《文昌千秋图》,讲述着一幕幕与拟岘台相关的历史故事,登台远眺,只见抚河漫流,微风响远,佳景尽收眼底,可谓斯情同感。</p> <p class="ql-block"> 文昌里历史街区:</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再次来到了文昌里(昨天晚上在这里吃晚饭喝酒游了夜幕下文昌里)。文昌里因文昌堰而得名。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是抚州城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内,玉隆万寿宫质朴高雅、正觉古寺静谧千年、谢灵运纪念馆典雅大方……但文昌里最负盛名的还是明代戏曲家“东方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这里是他的出生成长地、文学创作地和安息地。</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说到戏曲家,肯定绕不开一位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汤显祖。提到汤显祖,肯定又离不开“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梦”各有千秋,概括了世间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离不开一个“情”字,《南柯记》、《邯郸记》可以说是情生情幻、亦真亦假的人生梦幻路,《紫钗记》则体现出“情乃无价,钱有何用”的感人真诚,《牡丹亭》则是“直教人生死相许”的至情至爱。《紫钗记》,侠也;《牡丹亭》,情也;《南柯记》,佛也;《邯郸记》,仙也。我们从“四梦”中,不仅看到了瑰丽华美的文辞,曲折离奇的情节,更看到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一举超越了同时代的文学著作。汤显祖得以不朽,其根本正是在于此!</p><p class="ql-block"> 四百年前,中国明代的汤显祖已经开始用哲学思考人生了,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莎士比亚,却还在苦苦求索,这便是16 至 17世纪两位天才剧作者的不同世界观。1616年4月23日,53岁的莎士比亚在自己的家乡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去世;同年7月29日,67岁的汤显祖也在自己的家乡临川去世。中西方两位天才剧作家同年离开人间,自此,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天妒英才!</p><p class="ql-block">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情与梦的交织,不管如何演绎,均映照着汤显祖的精神世界,正如其在《牡丹亭》中所说的:“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