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老农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风景区简介</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一处集水利工程、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主要看点有二王庙,安澜索桥,都江堰,离堆公园和南桥等。</p><p class="ql-block"> 2024.11.02</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p><p class="ql-block">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景区内,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古代水利名家李冰及其子的祀庙,原庙名为崇德庙。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敕封为王,故称为二王庙。二王庙曾遭火焚重建,又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损,后按原样修复。二王庙的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不强调中轴对称,形成了“山门院落”的特色布局。庙内主要建筑包括李冰殿和二郎殿,殿内供奉着李冰及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和诗人碑刻。</p> <p class="ql-block">“深淘滩低作堰”,岷江治理理念。</p> <p class="ql-block">“逢正抽心,遇湾截角”,岷江整治法则</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p><p class="ql-block">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在都江堰景区内,跨越岷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茅以升誉为中国五大名桥。漫步走过安澜索桥,就到了渠首枢纽鱼嘴。安澜索桥在唐代已然屹立;最早的历史可考于宋淳化元年(990年)建桥;明朝末年索桥被战火烧毁;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塾师何光德夫妇相继修桥;清光绪年间曾毁坏重建;现在的安澜索桥是1974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一个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了这一水利工程。都江堰以其无坝引水的特征,成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通过科学的设计,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和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p> <p class="ql-block">护堰用的“猪笼”</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渠首枢纽之鱼嘴</p><p class="ql-block"> 鱼嘴是一个修建在‌岷江江心的分水堤坝,主要作用是将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内江和‌外江。<span style="font-size:18px;">内江用于‌成都平原的生活供水和灌溉,外江主要用于‌排涝泻洪。</span></p><p class="ql-block"> 内江深而窄,外江浅而宽,枯水期能保障内江的供水,汛期又能保障内江不涝,巧妙的将岷江分流,这就是都江堰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渠首枢纽之宝瓶口 </p><p class="ql-block"> 宝瓶口,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起“节制闸”的作用的河口,它巧妙配合飞沙堰进行二次分流,排沙泄洪,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开凿宝瓶口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上面是“伏龙观”,右侧是飞沙堰。</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渠首枢纽之飞沙堰 </p><p class="ql-block"> 飞沙堰就是泄洪道,它的作用还包括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会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流入外江,防止过多的水量进入宝瓶口‌。此外,飞沙堰还具有排沙功能,通过利用岷江洪水的力量,将淤积在宝瓶口前的沙石冲走,确保内江的通畅‌。</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p><p class="ql-block"> 伏龙观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孽龙就被锁在离堆下面的(宝瓶口)深潭里,这便是伏龙观的来历,“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为道教建筑,也是纪念李冰的庙宇。</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中的人参果树</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里的金箍棒,传说是用它来测量都江堰内江水深的</p> <p class="ql-block">南桥</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四年(1878),县令陆葆德用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设计施工,建成木桥,名“普济桥”。后经多次拆毁重建,定名为"南桥"。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