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数字类歇后语

543

<p class="ql-block">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字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p> <p class="ql-block">20句数字类歇后语</p><p class="ql-block">1、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本指一个巴掌拍不出声,专指势力弱,难以成事。</p><p class="ql-block">2、一个槽里的两头叫驴——拴不到一起。比喻两个都不能容忍对方的人合不到一块儿,或无法共事。</p><p class="ql-block">3、一个驴屎蛋十两银——难受。指一个驴屎蛋卖十两银子,让人难以接受。比喻身体或心里不舒服。</p><p class="ql-block">4、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一)少食(十)。一:与“衣”谐音。十:与“食”谐音。指穷苦人连吃穿都发愁。形容特别穷困。</p><p class="ql-block">5、二尺长的吹火筒——只有一个心眼。吹火筒:生火时用来吹气鼓风的短管,一般是竹制的。比喻人呆板、愚钝,想得不全面。</p><p class="ql-block">6、二不愣打枣——乱拨捞。二不愣:指莽撞的人。打枣:用竹竿敲打树枝,成熟的枣就会自动落下。拨捞:方言,拨拉,划拉。形容随心所欲,胡乱做事。</p><p class="ql-block">7、二斤肉换个虾米——不值得。指没有价值或意义。</p><p class="ql-block">8、二郎神出战——尽是天兵天将。比喻都是本领高强、神通广大的人。</p><p class="ql-block">9、三个半人抓螃蟹——七手八脚。指人多手杂,动作忙乱。也形容头绪多,不知所措。</p><p class="ql-block">10、三个鼻窟窿眼儿——多出这口气。讥讽人多管闲事。也指人自以为不可缺少,实际上是多余的一个。也作:三个鼻子眼——多出你这口气。</p><p class="ql-block">11、三个厨子杀六只鸡——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p><p class="ql-block">12、三个指头捡田螺——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费力气。</p><p class="ql-block">13、三个铜板摆两边——一是一,二是二。铜板:古代铜制钱币,圆形中有方孔。三个铜板分放两边,一边一个,另一边两个。形容说话或做事有原则、讲信用。也作:三个铜钱摆两边——一是一,二是二;三个铜钱放两处——一是一,二是二;仨大钱摆两摞——一是一,二是二。</p><p class="ql-block">14、三下子少了一下子——还有两下子。表扬人有本事。</p><p class="ql-block">15、无三的弟弟——无事(四)。四:与“事”谐音。指游手好闲,无所事事。</p><p class="ql-block">16、四两棉花八张弓——细谈(弹)细谈(弹)。弓:弹棉花时用的工具。指详细地交谈。</p><p class="ql-block">17、五更天唱曲子——高兴得太早了。五更天:天快亮的时候,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指做事没有长远打算,只顾眼前,盲目乐观。</p><p class="ql-block">18、五个和尚化缘——三心二意。指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p><p class="ql-block">19、五个老倌两根胡子——稀(须)少。老倌:方言,老年男子。须:胡子,与“稀”谐音。指稀奇古怪,很难见到。</p><p class="ql-block">20、五个指头——一把手。原指五个指头正好是一只手。喻指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