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玄寺:隐匿于山间的禅意幽境/杨新榕

杨新榕

<p class="ql-block">  深山藏古寺,那幽远的禅意如同袅袅轻烟,在岁月的时空里悠悠飘荡。在福建省泉州晋江市紫帽镇霞茂村狮尾山东面的山腰乌石凹处,一座古玄寺宛如世外桃源般隐匿于此,它宛如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者,带着无尽的故事,在时光的角落里静静伫立,默默诉说着往昔那一段段或辉煌或寂寥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那是怎样一个波谲云诡的时代!战火纷飞,世事难测,如汹涌的潮水,无情地冲击着世间万物。古玄寺,这座曾经承载着无数人信仰与希望的寺院,也被卷入这历史的洪流之中,在风雨飘摇里逐渐走向荒废。往昔的热闹与辉煌,如同过眼云烟,消散得无影无踪,只余下残垣断壁,落寞地隐匿在荒草丛中。那断裂的墙壁,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在岁月的风中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盛景。</p><p class="ql-block"> 时光悠悠宛如一条静静流淌的长河,不知疲倦地奔腾向前。明正统甲子年(1444年),就像命运的安排,吴云靖道人踏入了这片充满自然神韵的土地。彼时,眼前的山水恰似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他的眼前。山色青葱,那一抹抹翠绿像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晕染而成,透着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力量;水景灵动,潺潺的流水声如同山间奏响的美妙音符,跳跃在每一寸空气中。吴道人的心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他凝视着这片土地,仿佛看到了灵魂栖息的港湾。于是,他在古玄寺那荒芜的旧址上,用自己的双手和满心的热忱,开辟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他精心建造起居室,那小小的屋子,宛如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在这山间种下了新的生机与无尽的禅意。他将其命名为古玄室,这个名字,像是一个神秘的符号,蕴含着他对往昔的敬重与对未来的期许。 </p><p class="ql-block"> 朝代如走马灯般更迭,岁月的车轮一刻不停地向前滚动。清初,王朝的威严如同一片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一切,因要避讳康熙玄烨之名,那一个“玄”字的改动,就像微风拂过平静的湖面,泛起了一丝涟漪。古玄室有了新的名字——古元室。然而,名字的更替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插曲,这里的禅意与宁静,就像深埋在土地里的根,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始终坚如磐石,未曾改变分毫。吴道人在这片他亲手缔造的土地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他的生命如同山间的溪流,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最终,他静静地长眠于寺东面的悬崖之上,那悬崖像是一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他的安息之地。他在那里,宛如生前一样,静静地守望着这片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民国之后,岁月的浪潮又一次汹涌而来,像是要将一切拨回正轨。这片土地的名字又一次回归,古玄之名重新被启用,古玄寺这个熟悉的名字,宛如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带着往昔的记忆与情感,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沉静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  紫帽山和清源山遥遥相望,恰似两位亘古的老友,静静凝视着彼此。紫帽山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宛如一位宽厚的长者,承载着古玄寺那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空灵的禅意。</p><p class="ql-block"> 沿着紫帽山的山腰漫步,行至乌石凹处,便会看到一座名为“一真禅苑”的木屋。这木屋古色古香,宛如一颗从岁月深处遗落在此间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恰到好处地镶嵌在这片满是禅意的山水画卷之中。 </p><p class="ql-block"> 禅苑的原址是四方发愿塔,曾经,那里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祈愿,充满了神圣的气息。如今,尽管模样已改,但那股虔诚与宁静的氛围却从未消散,依然如涓涓细流,在这片土地上静静流淌。禅苑的木门,斜斜地开启着,宛如一只温柔的手,无声地发出邀请。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召唤,似乎在向每一个在尘世中奔波疲惫的灵魂张开温暖的怀抱,欢迎大家前来探寻那隐匿于山水之间的禅意。</p><p class="ql-block"> 顺着由鹅卵石精心铺就的小径缓缓前行,仿佛每一步都踏在通往心灵深处那片净土的道路上。小径蜿蜒,连接着一间间精致的木屋禅房。这些禅房,恰似静谧的港湾,在喧嚣纷扰的世界里,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可以安放心灵的角落。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禅意。涓涓细流在石涧中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那声音宛如大自然用最纯净的音符奏响的美妙乐章。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跳跃的精灵,轻轻拂过耳边,将心灵深处的尘埃一一洗净。那流水声在耳畔悠悠回荡,又似在诉说着千古以来不变的禅语,充满了智慧与启迪。</p><p class="ql-block"> 屋前,青松挺拔地伫立着,它们犹如忠诚的卫士,身姿坚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充满灵性的圣地。翠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它们轻柔的细语,在风中悄悄地传递着大自然的秘密。榕树的枝叶随风舞动,像是在展示着生命无尽的灵动与活力,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生命的光辉。樱花盛开时,那如云似霞的绚烂色彩将这片天地映照得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茶树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股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丝丝缕缕地钻进心底,让人心也变得澄澈透明起来。芳草如茵,像是大地为自己精心铺上的一层柔软绿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而那袅袅梵唱,空灵而悠扬,在山谷间回荡飘荡。这声音仿佛是来自遥远天际的呼唤,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能让人心瞬间沉静下来,忘却尘世的一切纷扰与喧嚣,完全沉浸在这片禅意盎然的世界里。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心灵仿佛找到了最终的归宿,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宁静。</p><p class="ql-block"> 循着“一真禅苑”那曲折的斜径悠然漫步,仿佛是在踏入一条通往历史深处与心灵幽境的秘道。一方明代的石刻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映入眼帘,宛如一位久居深山的隐士乍然现身。石刻上的字迹虽历经岁月的侵蚀,却依然清晰可辨,那诗句犹如灵动的音符,奏响着古人对那神秘海上仙山的无尽畅想:“海上仙山杳茫寻,何年飞到更浸浸,双峰並立凌青汉,一水长流出茂林,月落莆团轻弄笛,云连鹤背半横琴,返随忘却呼童问,遥指丹丘在峻岭。”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魔力,拽着我们的思绪穿越那浩渺的时空长河,去寻觅那传说中海上仙山的缥缈踪迹。在这诗句构建的世界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仙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双峰高耸入云,刺破青天,一泓清泉从茂密的山林间潺潺流出,月下的蒲团上,仙人悠然弄笛,鹤背上的道人闲云野鹤般横琴,那是怎样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啊,这一切无不透露出古人对仙境那炽热的向往与无尽的遐思。</p> <p class="ql-block">  沿着小径继续蜿蜒向下前行,那小径像是一条灵动的蛇,在山间自在游走。不多时,一方刻有“天地根”三字的石头出现在眼前。这石头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古藤像是他长长的胡须,缠绕着他的身躯,青苔则是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斑驳印记。这里,便是“一真禅师”闭关养性的圣地。“天地根”三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深邃哲理。它就像是一把神秘的钥匙,似乎能开启宇宙万物起源与根本的大门,让人不禁遐想,这石头是否从开天辟地之时便已存在,见证了岁月的悠长,那看不见的根脉如同大地的脉络,源远流长,深植于无尽的时空之中。 </p><p class="ql-block"> 在崖刻的旁边,有一座小庙静静地坐落于此,名曰古玄仙踪。那小庙就像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收纳着古往今来的禅意与仙气。庙的门柱上,一副对联犹如深邃的禅海,让人一眼望去便深陷其中:“佛者心者是佛不是心不,道也名也可道乎可名乎?”这对联犹如禅宗的棒喝,简短却禅理深奥,每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这是对佛与心、道与名的叩问,是对世间万物本质与表象关系的深度探寻,仿佛在这寥寥数字之间,蕴含着宇宙间的无上智慧。而在崖刻的右边,矗立着“西方三圣”石雕。那三座石雕如同三位来自西方净土的使者,静静地屹立在那里,散发着神圣而祥和的光辉。中间的阿弥陀佛,他那慈悲的面容仿佛能包容世间一切疾苦,他发下宏大的誓愿,要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他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在茫茫的尘世暗夜中,为那些信念弥陀者照亮往生极乐的道路;左边的观世音菩萨,面容温婉而慈悲,她以耳根圆通成就无上神力,在世间救苦救难,她的慈悲是那样的无边无际,仿佛是慈悲的化身,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世间有受苦之人发出求救的呼声,她就会如春风化雨般降临,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右边的大势至菩萨,宝相庄严,他以念佛法门成就,光明智慧第一。他就像是智慧的源泉,那无尽的智慧如同光芒一般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给予人们启迪,让人们在迷茫的尘世中找到前行的方向。“西方三圣”,得入普贤深行显,常放智日大光明,他们以各自的慈悲与智慧,共同守护着这一方净土,也守护着人们心中那片神圣的信仰之地。</p><p class="ql-block"> 崖刻左边,一方巨石巍然立着,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那便是阿弥陀佛石。石身方正,带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仿佛岁月在它身上镌刻下了无尽的禅意。石方之下,有个放生池静卧于此。放生池像是一方与世隔绝的小天地,翠竹在池中拔节生长,那一抹抹翠绿像是从池水中晕染开来的生机。乌龟慢悠悠地划动着四肢,在水中划出一道道若有若无的痕迹,金鱼则摆动着灵动的鱼尾,穿梭于乌龟之间,它们在水中自在游动,动静随性,悠然自得。这一幅和谐的画面,不禁让人想起古人所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简单的话语,在此时此地,却像是一句充满哲理的偈语,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池岸的山坡之上,上客堂安然坐落。那黄瓦黄墙在阳光毫不吝啬的映照下,闪烁着熠熠的光辉,显得格外醒目。阳光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让它在这一片天地间散发着一种神圣而温暖的气息。仿古的围栏环绕着上客堂,木质的纹理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四周翠柏青松环抱,那些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它们身姿挺拔,枝叶交错,为这一方净土遮风挡雨。小径边,有山泉细流,那涓涓细流如同大地的脉搏,潺潺绕过。清泉在山石间跳跃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似是在演奏一曲自然的乐章。蝶儿在花丛间轻盈地飞舞,翅膀扇动间像是在传递着春天的消息;蜜蜂则忙碌地穿梭于花朵之间,辛勤地采集着花蜜,它们的忙碌与池中的悠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地共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这一切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每一处景致都是画卷上灵动的笔触。</p><p class="ql-block"> 崖刻前方,一尊观云海观世音石雕端然而立。那石雕栩栩如生,观音菩萨的面容宁静祥和,仿佛凝聚了世间所有的慈悲。石雕旁的“从善如流”石刻,字迹苍劲有力,像是一位智者在默默地诉说着人生的真谛,似乎在默默地劝诫人们要心怀善念。周围的果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那累累硕果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散发着诱人的芬芳。红豆杉翠绿而坚贞地站在那里,它的枝叶像是一把把绿色的剑,直指苍穹,如同坚守信仰的智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圣地。石雕基座被清水环绕,那清澈的水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观音菩萨的身姿,恰似观音菩萨坐于莲花之上。观音菩萨面朝南海,那一片神秘而浩瀚的方向,她手持经书,仿佛在传播着佛法的智慧,胸怀法轮,象征着佛法的无边。那智慧慈悲的面容,像是在俯瞰世间众生,目光中满是无尽的庇佑与关怀,让人在这一瞬间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慰藉。</p><p class="ql-block"> 观云海观音的右侧,古玄禅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巍峨矗立。踏入大雄宝殿,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殿内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和千手观音,那佛像面容慈悲祥和,仿佛在静静俯瞰着世间的芸芸众生。目光再向后延伸,后殿之中千尊佛祖坐像整齐排列,他们神态各异,却又都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气息。而两边分列着的十八罗汉,更是栩栩如生,每一尊罗汉都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佛教故事,他们或怒目圆睁,或低眉浅笑,或手持法器,或静坐沉思,仿佛是在守护着这片神圣的佛土。整个大殿在阳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那闪烁的光芒仿佛是佛光的映照。梵音袅袅,如同从遥远的天际传来,轻柔地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置身其中,仿佛瞬间踏入了佛国净土,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在这里被隔绝得一干二净。</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大门两侧的禅诗宛如两颗明珠,为这庄严的氛围增添了几分深邃的禅意。其一云:“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的痴,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壁终日妄寻思。”这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参禅者在修行路上的困惑与执着。其二诗曰:“乌石岗边缭绕山,紫荊细径水云间,拈花爵蕊长来往,祗有春风似我闲。”此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妙的山水画卷,在那乌石岗边,山峦缭绕,紫荆花在山间的小径旁盛开,而那拈花之人在这水云之间自在往来,只有春风能与他共享这份闲适,让人不禁对那种超脱尘世的自在心生向往。大殿前端坐的“五子罗汉”,五个天真可爱的童子在弥勒佛身边嬉戏,这看似诙谐的场景,却象征着深刻的哲理——断了“眼、耳、鼻、舌、身”五根,斩断尘根,只有向内祈求心灵的宁静,方能开悟。大殿两侧的钟楼鼓楼相对而立,那晨钟暮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古朝夕相望。清晨,悠扬的钟声打破夜的寂静,唤醒沉睡的人们,那钟声回荡在山谷之间,像是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傍晚,低沉的鼓声传来,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结束,也让人们在尘世的喧嚣中静下心来,参得淡然人生。禅寺大门上方“古玄古地”四个大字庄严肃穆,那字迹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寺悠久的历史。山门刻着古玄禅寺住持释真隆的对联:“古地幽居参众妙,玄关独处证禅心。”这对联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古玄禅寺神秘的大门,让人得以窥探其中蕴含的禅意妙境。</p><p class="ql-block"> 古玄寺大雄宝殿右前方,小山之上耸立着一座十三层的石塔——延寿塔,古名释怛寿塔。这座塔犹如一位巨人,静静地守护着古玄禅寺。它飞檐峭立,每一层的飞檐都像是展翅欲飞的鸟儿,充满了灵动之美。相传在明景泰年间,这片土地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此地连续三年大旱,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晋南大地一片荒芜,饥民无数,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古玄师祖心怀慈悲,不忍看到众生受苦,于是设坛求雨。他在求雨之前,仔细地嘱咐道童,一旦雨水落到三碗八分时就要立刻禀告。师祖怀着虔诚之心登上祭坛,开始做法。果真,天空中渐渐乌云密布,雨水倾盆而下。然而,那道童却因连日的疲惫昏睡过去,错过了禀告的时机。雨水越下越大,以致洪水泛滥,“滚沟龙”裹挟着巨大的力量冲刷而下,古玄室瞬间被这汹涌的洪水冲毁殆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师祖急忙带着一“茄茨”稻谷,领着众人往山上逃去。到了山上,也许是佛祖的庇佑,也许是师祖的慈悲感动了上苍,“茄茨”不慎绳断,稻谷散落满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稻谷瞬间皆变为金粟。师祖便用这些金粟在当地重新建寺。时光流转,到了明末清初,乡人感念祖师拯救苍生的慈悲,重建古玄室,并将其改名为古元室。</p> <p class="ql-block">  寺后右峰山顶有一座尼姑墓,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至今,尚有石刻柱联三副留存。“事生莫及空悲悼,葬死堪追急垂荣”,这副对联似乎在诉说着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与追悔,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品德的敬仰与缅怀;“性品爱和贝叶诗,天然厌调关睢吟”,此联暗示着尼姑生前喜爱佛法经诗,对世俗的爱情之类的事物并不在意,展现出她超凡脱俗的品性;“松澡增加白雪心,冰清更是红垆性”,仿佛描绘出尼姑如同松间清泉般纯净,像冰雪一样高洁的心灵。这些柱联犹如一个个无声的讲述者,默默地诉说着尼姑生前的故事与品德。 </p><p class="ql-block"> 古玄寺的大弥陀殿,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于共和乙未桂月开工动土,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新生的开始。在建造过程中,承蒙十方大德、善信发心乐捐,大家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同愿同行。他们的善举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在共和己亥年菊月顺利完工。如今的大弥陀殿蔚然成一座巍巍梵宇,那宏伟的建筑气势让人不禁心生敬畏。法音震耳,仿佛在向世间传播着佛法的智慧,庄严肃穆之感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紫帽古玄寺,宛如一颗明珠藏于深山之中。四周青松翠柏郁郁葱葱,烟雾缭绕其间,仿佛给古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蝶飞蜂舞,它们在花丛间欢快地穿梭,像是在为这片圣地增添生机与活力。鸟语花香,鸟儿的歌声清脆悦耳,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寺中的宋式七塔、唐僧雕像、念佛堂、菩提塔等建筑,与亭榭楼阁、山涧流水、灵龟脱壳、金鱼戏水等景致相得益彰。宋式七塔古朴典雅,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唐僧雕像庄严肃穆,让人联想到那段西天取经的传奇历程;念佛堂里传来的阵阵佛音,让人心神宁静;菩提塔象征着智慧与觉悟,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而那亭榭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寺庙之中,给人一种江南水乡般的婉约之美;山涧流水潺潺,那清澈的溪水在山石间流淌,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灵龟脱壳、金鱼戏水的景致更是为古寺增添了几分灵动的趣味。曲径通幽之处,处处充满了诗情禅意,每一个角落都像是一幅天然的画卷,让人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流连忘返,深深地沉浸在这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新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丰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丝海听涛》等四部散文集,长篇小说《都市猎蝠》,长篇纪实文学《赤子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