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基因渗透在这座繁华都市血脉深处,鼓舞国人为中华民族复兴,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建党百年之际,上海修缮开放大批革命旧址,展示党百年来抗击列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更是上海鲜亮名片。</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4日下午,前往思南路参观具红色基因的周公馆,重温这段艰难岁月、光辉历程,缅怀先烈,向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的先烈致敬!</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北起淮海中路,南迄泰康路。</p><p class="ql-block">1914年,法国公董局为纪念音乐家儒勒·马斯南,修建这条路并命名马斯南路;1943年,改为蓝田路;1946年,马斯南路以贵州省思南县更名,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交汇泰康路、建国中路、建德路、复兴中路、香山路、皋兰路、南昌路、淮海中路八条路,周边包括法国(今复兴)公园,南有天主教圣伯多禄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和广慈(今瑞金)医院,东有法国学堂(今科学会堂)等著名标志。</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位于思南路73号、71号。</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思南路73号)是一幢建于19世纪二十年代初的西班牙式花园楼房,一底三层,思南路各色洋房中,都是三层,只有周公馆是四层。</p><p class="ql-block">毗邻的思南路71号建筑,是纪念馆业务办公用房。73号、71号两幢楼房全部占地面积2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周公馆外墙镶嵌光滑鹅卵石,夏天整幢楼房掩映在浓绿的爬山虎叶丛中。楼房南面,有一个占地一亩多花园,花园中间是正方形草坪,草坪中央耸立一棵与楼房一般高百年大雪松,三面环绕着女桢、腊梅、黄杨、冬青、玉兰、海棠、茶花等树木花卉,还有一个小喷水池,环境幽静,当年周恩来总理曾在花园里会见客人。</p> <p class="ql-block">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总理在此工作、生活,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p> <p class="ql-block">左上 :周恩来在周公馆留影</p><p class="ql-block">右上:1946年5月16日,中共代表团以《新华日报》职工宿舍名义租下上海马斯南路107号(今思南路73号)一幢花园洋房,作为驻沪办事处用房。</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阻挠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公开挂牌,董必武提议将办事处改称周公馆。</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22日,107号门牌旁正式挂上周公馆户名牌。</p> <p class="ql-block">当年使用的别克汽车(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为了真和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而奋斗到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史迹陈列</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但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援助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与国民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5月,随着国民党政府回迁南京,周恩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亦迁至南京,设立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同时在上海马斯南路107号(今思南路73号)设立驻沪办事处,又称周公馆。</p><p class="ql-block">周恩来、董必武领导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工作人员,在艰苦危险的条件下,为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内战阴谋,宣传和平、民主主张,发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赢得了各阶层的同情和支持,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为促进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办事处的设立</p><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至南京,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同时在上海积极筹设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党内设立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简称上海工委,直属中共中央南京局)。因国民党阻挠,6月,中共代表团在租用的上海马斯南路107(今思南路73)号设立办事处,对外称周公馆(周恩来将军寓邸)。</p> <p class="ql-block">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p><p class="ql-block">居住人员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办公室兼卧室</p> <p class="ql-block">楼梯口的电话机</p> <p class="ql-block">上: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右3),周恩来(右4)等,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右1)、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右2)陪同下,由延安飞赴重庆和民党谈判。图为飞抵重庆机场时留影。</p><p class="ql-block">下:1946年4月2日,周恩来为在宁、沪筹设中共代表团办事处,致函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宋子文,要求拨给用房,但国民党政府极尽推诿延宕。</p><p class="ql-block">左为周恩来致宋子文函。右为国民党当局阻挠中共代表团设立驻沪办事处的密电。.</p> <p class="ql-block">左1:伍云甫在周公馆的留影</p><p class="ql-block">左2上:纪锋在周公馆庭园内的留影</p><p class="ql-block">左2下:祝华在周公馆庭园内的留影</p><p class="ql-block">右2上:陈家康(左)和赖祖烈在周公馆大门口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右3下:许真在周公馆工作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右2下:唐林妹(左)和张菊蓝在周公馆庭园喷水池旁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右:王玉刚、王德宝、严进才(左起)在周公馆庭园内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宣传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和平民主正义主张</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并在国民党统治区强化专制统治。办事处通过召开记者招待会、出版刊物等方式,揭露美蒋勾结、玩弄假谈真打的阴谋,宣传中共和平、民主的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影响。</p> <p class="ql-block">左上:国民党特务上报的《监视专报》和窃听电话的记录。</p><p class="ql-block">左下:周公馆的汽车外出时经常被国民党特务跟踪。图为上海《文汇报》刊载的相关报道。</p><p class="ql-block">右:办事处设立不久,国民党特务机关就在大门对面98号(今思南路70号)妇孺医院内设立秘密监视点,日夜监视周公馆的动态,图为国民党的监视据点。</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p><p class="ql-block">团结各界人士</p><p class="ql-block">壮大爱国民主力量</p><p class="ql-block">办事处、上海工委广泛联系中外进步人士,积极增进和加强与各界进步人士的情谊和团结,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他们关怀和照顾,努力推动爱国民主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谈判活动,教育和争取中间人士,从而壮大了进步力量,孤立了少数反动势力。</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了在上海开辟宣传阵地,中共代表团在重庆时就积极筹备在上海出版《新华日报》,但因遭国民党阻挠未能成功。图为1946年2月21日周恩来为《新华日报》迁沪出版致国民党上海市市长钱大钧函。</p><p class="ql-block">左1下:1946年5月17日,上海工委创办《新华周刊》( New China ),发行人龚澎,总编辑乔冠华。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外文刊物,出至第4期时遭国民党非法查禁。</p><p class="ql-block">左2下:《群众》周刊迭遭国民党当局的阻挠破坏,办事处一方面据理交涉,一方面诉诸舆论进行揭露。图为刊载于《新华报》上有关周恩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的报道。</p><p class="ql-block">右上:周恩来在沪期间非常重视接见外国友人和记者,通过他们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实际情况,加拿大著名和平人士文幼章、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都是周公馆的座上客。图为周恩来在周公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p><p class="ql-block">右下:邓颖超与周恩来秘书兼翻译章文晋(左1)在周公馆接待外国友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上海工商界及文化团体代表组成的和平请愿代表团。图为代表团合影,左起:黄延芳、胡子婴、盛丕华、张纲伯、阖宝航、雷洁琼、包达三、马叙伦。</p><p class="ql-block">左下:6月23日晚,请愿代表抵达南京下关车站遭到国民党特务围攻殴打,造成震动全国的下关惨案,周恩来闻讯深夜赶至医院,慰问受伤代表。图为周恩来慰问受伤代表马叙伦。</p><p class="ql-block">右下:六二三和平请愿运动粘贴的部分标语</p> <p class="ql-block">上:周公馆设立期间周恩来在沪主要活动表</p><p class="ql-block">左下:上海《新民报》晚刊刊载了有关7月18日记者招待会的情况报道</p><p class="ql-block">右下:1946年7月18日,周恩来在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报告全面内战爆发后日益恶化的形势,愤慨揭露国民党反动势力在昆明暗杀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左:1946年9月1日,周恩来在周公馆记者招待会上,指斥美国政府片面援助蒋介石政府,致使内战日渐扩大。</p><p class="ql-block">右:《解放日报》刊载了9月1日周恩来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左上:办事处还密切联系以许广平为代表的中国妇女联谊会上海分会,积极开展对妇女界的团结工作。图为办事处成员吴全衡与妇女界人士合影。左起:胡子婴、陈霞飞、吴全衡、钟复光、陈佳如、胡耐秋、罗叔章、许广平、寄洪。</p><p class="ql-block">左下:1946年9月,为准备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妇女会议,邓颖领导开展向各界妇女征求意见的活动。图为当时广为印发的征求意见书。</p><p class="ql-block">右上:邓颖超在周公馆西楼梯处留影</p><p class="ql-block">右下:1946年9月4日,邓颖超在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报告准备出席国际妇女会议的情况。图为上海《新民报》晚刊登载的有关报道。</p> <p class="ql-block">左:《解放日报》刊载了10月1日周恩来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右:1946年10月1日,周恩来在周公馆记者招待会上,强烈谴责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重镇张家口。</p> <p class="ql-block">左上: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p><p class="ql-block">左下:1946年10月19日,周恩来出席在上海辣斐大戏院(今长城电影院)举行的各界纪念鲁迅道世十周年大会,并发表演说。</p><p class="ql-block">中上:1946年7月,周恩来在上海与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及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会谈,揭露国民党企图在黄河花园口堵口、放水回归故道水淹解放区的阴谋,争取解放区应得的救济物资。图为周恩来在谈判席上</p><p class="ql-block">中下:办事处成员陈家康在《群众》周刊上发表的《谈中美商约》,揭露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美商约》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外援,以扩大内战。</p><p class="ql-block">右上:解放区救济总会主任董必武与中国共产党黄河、救济问题谈判代表在周公馆合影前排左起:董必武、赵明甫、林仲;后排左起:成润、王笑一、纪锋。</p><p class="ql-block">右下:1947年1月5日,解放区救济总会代表伍云甫在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报告国民党违背协议、抢先在黄河花园口堵口、水淹故道解放区军民的事实;同时,发表董必武抗议书。图为刊载在《文汇报》上的有关报道。</p> <p class="ql-block">左1上:办事处与宋庆龄及其创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有着密切联系,周恩来,邓颖超曾亲往宋庆龄寓所,交换对时局看法。图为反映周思来与宋庆龄晤谈的油画。</p><p class="ql-block">左1下:1946年11月9日,董必武致函宋庆龄,感谢中国福利基金会援助解放区,使伤病员得到医治,儿童得到救济。</p><p class="ql-block">左2下:1946年6月16日,华岗为苏皖地区华中建设大学拟将国际和平医院分院设立实验医院一事致函宋庆龄,征询其意见。</p><p class="ql-block">右上:周恩来与郭沫若(左1)、李维汉在周公馆门前合影。</p><p class="ql-block">右2下:1946年6月19日,办事处成员华岗、潘梓年邀请民主人士柳亚子到周公馆与董必武晤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右1下:1946年5月19日,周恩来致函郭沫若,告知已嘱办事处成员冯乃超,祝华协助其解决在沪居所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左上:1946年10月4日,上海各界人士在福州路天蟾舞台举行李公朴、闻一多追悼大会。邓颖超、李维汉等出席,并由邓颖超宣读周恩来书写的悼词图为邓颖超在追悼会上亲切慰问李公朴夫人张曼筠。</p><p class="ql-block">左下:周恩来书写的李公朴,闻一多悼词。</p><p class="ql-block">右上:1946年7月25日,爱国民主人士陶行知不幸在沪病逝。当天,周恩来致电延安党中央,报告这一消息,提议对进步朋友应多加关照事后,周恩来亲自部署对民主人士的疏散保护工作。图为拍发延安党中央的电报收件。</p><p class="ql-block">右下:1946年10月27日,由沈钧儒、田汉、郭沫若、李济深等各界人士发起的陶行知先生追悼会在上海吕班路震旦大学(今重庆南路第二医科大学)大礼堂举行,办事处成员华岗出席追悼会右起:陈鹤琴、沈钧儒、华岗、郭沫岩。</p> <p class="ql-block">左上:国共两党正式谈判由上海移往南京前夕,中共上海发言人陈家康发表恢复和谈声明。图为1946年10月21日《新华日报》的有关报道。</p><p class="ql-block">左下:1946年10月21日,周恩来、李维汉等由上海飞赴南京参加正式谈判。但蒋介石当天飞往台湾,国民党方面拒绝无条件停战,致使谈判中断。图为《文汇报》的有关报道。</p><p class="ql-block">中上:为了在谈判过程中团结争取第三方面人士,周恩来率领办事处华岗,陈家康等先后在周公馆和吴铁城公馆与各方代表举行非正式会谈。图为1946年10月19日,各方代表在海格路(今华山路)吴铁城公馆举行会谈时合影,前排左起:黄炎培、周恩来、郭沫若、沈钧儒、华岗、李璜:后排左起:胡霖、陈家康、陈启天、蒋匀田、部力子、罗隆基、吴铁城、李维汉、左舜生。</p><p class="ql-block">中下:会谈结束后,周恩来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吴铁城握手致意。</p><p class="ql-block">右上:1946年9月至10月间,第三方面人士求和心切,劝促国共恢复和谈,以打破僵局。图为10月18日第三方面人士于上海海格路(今华山路)范园宴请国共双方代表时合影。</p><p class="ql-block">右下:周恩来在周公馆内宴请各方代表。左起:邵力子、周恩来、陈家康。</p> <p class="ql-block">左上:1946年12月17日,华岗、潘梓年、陈家康等赴史良寓所参加民主人士沈钧儒73岁寿庆活动。图为刊载于《文汇报》的有关报道。</p><p class="ql-block">左下:办事处还通过参加聚餐会、联谊会或个别交谈等方式,开展对工商界人士的团结工作图为1947年1月11日,董必武、潘梓年、陈家康出席民主建国会新年茶话会的签名件。</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p><p class="ql-block">撤离上海</p><p class="ql-block">1946年11月15日,国民党单方面召开非 的国民大会,关闭了和谈大门。同月19日,周恩来返回延安。此后,办事处改作联络处。1947年2月底,国民党上海当局无理限令办事处成员撤离上海,并公开监视周公馆。董必武率领留守周公馆的最后一批成员坚持斗争,直至3月5日撤离上海。</p> <p class="ql-block">左1上:1947年3月7日,董必武率领中共代表团成员由南飞返延安。图为董必武在机场与送行的国民党人士部力子(左1)、张治中(左4)等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左2上:1947年3月5日,办事处最后一批成员撤离上海时在周公馆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鲁映、王知还、计锦洲、陈家康、王凝、吴月凤刘昂、钱之光、黄月仙、华岗、王文忠、潘梓年,杨少林。</p><p class="ql-block">左2下:在撤离上海前夕,陈家康对记者发表讲话:希望于最短期间内上海再见,图为《时事新报》的相关报道。</p><p class="ql-block">右2上:3月1日,办事处行最后一次支部会,由董必武对全体同志进行革命传统和气节教育。图为办事处成员刘昂的相关回忆。</p><p class="ql-block">右2下:周公馆工作人员搬运行李准备撤离上海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右上:1947年2月,国民党当局无理限令中共代表团成员撤离上海,随即对周公馆实行公开监禁。图为国民党特务公开监视周公馆并阻挠记者采访。</p><p class="ql-block">右下:遵照中共中央部署,董必武于1947年3月2日由上海撤回南京,其余工作人员于3月5日撤离。图为上海《新民晚报》(时称(新民报)晚刊)刊载的撤离启事。</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从设立到撤离,虽然只有短短10个月,但是在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下,在艰难复杂的形势下,坚定地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必将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也将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p> <p class="ql-block">左上:1981年6月5日,邓颖超重返周公馆时在会客室追忆当年情景,左起:陈慕华、廖承志,邓颖超、乌兰夫、汪道涵、童小鹏。</p><p class="ql-block">左下:1981年6月5日,邓颖超和童小鹏(左),计锦州(右)在周公馆庭院内合影。</p><p class="ql-block">右:国民党统治区强化专制统治。办事处通过召开记者招待会、出版刊物等方式,揭露美蒋勾结、玩弄假谈真打的阴谋,宣传中共和平、民主的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影响。</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p><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藏品6437件,188件珍贵藏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周公馆后,步行到孙中山纪念馆时,已经下班闭馆,未能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永久纪念地。</p><p class="ql-block">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共三层、八个展区,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上海孙中山故居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又名思南路历史街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保护改造试点项目。整个街区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88万平方米,有51幢保留保护建筑,其中37幢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汇集上海10种近代历史居住建筑类型中的8种,堪称活的上海近代居住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思南路51-95号(单)</p><p class="ql-block">原为义品村(程潜、李烈钧、梅兰芳、薛笃弼等人曾居此。村内73号为1946-1947年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将军寓所,有周公馆的中英文门牌)。砖木结构,1912-1936年建造。法式花园住宅群。</p><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年2月15日公布</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思南公馆,有很多高端私房菜、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等。</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东苑,上海高端住宅小区,不可复制的地理位置和小洋楼。</p> <p class="ql-block">42弄1-8号</p><p class="ql-block">思南路</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是上海十一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思南路的二十几幢花园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民居样式,包括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生态保留着当年的原貌,堪称</span>近代海派文化建筑博物馆、城市历史活话本。</p><p class="ql-block">过去百年间,周恩来、董必武、梅兰芳、曾朴、柳亚子等著名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曾聚居这里,留下生活印记和精神财富。走在思南路上,仿佛又回到那曾经的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