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清晨,在手机上看到了《忆童年》栏目又发起了一个新的【六十分贝】童年时光自写白诵活动。朗诵部分可以用普通话,也可以用方言,有趣好玩。</p> <p class="ql-block"> 李班主还给我们亲自写了范文,亲自朗诵给我们做示范。范文细节的描写真实细腻生动,朗诵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给这次活动起了示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 对照活动要求,对照李班主的示范, 我愕然了!</p><p class="ql-block"> 我11岁之前在老家江苏淮安生活,讲的是一口淮安话,直到现在写美篇我有时还用淮安方言,比如“油炸鬼子”(油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淮安话,不,只要听到扬州、盐城等地苏北话我都感到亲切。11岁来到大别山金寨县,淮委为我们办的子弟小学的教师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讲话南腔北调。1956年全国推广普通话,我们小学生便形成了一种既不是标准普通话又不是各地方言的特殊普通话。这种特殊普通话还影响到水利一师50后60后子弟。1958年我到芜湖师大附中上学,芜湖同学还说我讲话好听呢!到芜湖60多年潜移默化讲话又掺杂了不少芫湖语音,因此我是普通话,方言都说不准的人。</p> <p class="ql-block"> 我这个四不像的普通话还闹出过三个小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1994年7月份,单位照顾我到北戴河療养。在北戴河期间,有人说我是无锡人,有人说我是苏州人。也许我在江南水乡芜湖时间长了,身上有点江南水乡女儿气吧!我跟他们说我是江苏淮安人,他们怎么都不相信,说我讲话一点也不像淮安人。长相也不像苏北人。在这里,我这个正宗的苏北土老冒成为吴语侬音的苏南人了。</p><p class="ql-block"> 1985年年底,我到江西井冈山万安探望父母路过南昌,正好我大弟弟出差也在南昌,我三弟弟那时在四川成都军校学习放假回家也同时到达南昌。姐弟三人在南昌見面,乘这个难得的机会,决定到南昌“八一”纪念馆参观,拜谒革命先辈。你说巧不巧,偏偏那天不开馆。我们正要返身打道回府,这时走来一个展馆工作人员,他一听我们说话的口音,就问我们:“你们是淮安人吧!”他说他也是淮安人。在异地他乡,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破例打开展览馆一楼让我们进去瞻仰参观。(二楼没允许我们进去)在这个故事里我是淮安人。</p><p class="ql-block"> 1992年冬天,我母亲在南昌二弟弟家从楼梯口𨄮下来,左胳膊粉碎性骨折。我到南昌去看望母亲。那天一下公共汽车,便有个中年妇女跟在我后面直追,“哎!哎……”地喊着,我莫名其妙地停下来,她追上来兴奋地问我:“你是从芜湖来的吧?你是芜湖人吧?”我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听我在汽车上跟人说话的口音。她告诉我她是芜湖对江无为人(属芜湖市),在南昌做豆腐卖,在这个故事里我是芜湖人,我有芜湖人说话的口音。</p><p class="ql-block"> 北方人说我是苏南人。南昌老乡肯定我是淮安人。南昌卖豆腐半个老乡说我是芜湖人。他们说的似乎都对都不对,我到底是哪里人?</p><p class="ql-block"> 写文章,我没有李班主文彩。朗诵我更不能像李班主那样字正腔圆说普通话。我普通话、方言都说不准,、只是南腔北调四不像杂家普通话。加之八十岁髙龄,牙齿所剩无几了,口齿不清,能参加这次活动吗?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次活动只能望而却步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预祝【六十分贝】童年时光自写自诵征文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日于芜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