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玲中国茶艺系统课程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br>有 课 分 享,➕ 徵 信:<br>1103074581<div><br><br><br><br><br>人类共同体为追求“幸福”而行为,有些行为能有效接近“幸福”之 目标,即人们对行为的结果满意程度较高,而有些行为则是低效的甚至在 方向上就已经使我们远离目标。人们愿意反复模仿那些令人满意的行为,并将这些比较有效的行为概念化、标准化、稳定化、强制化,就形成了规 范行为之制度。<br><br>制度按照可概念化、可标准化、可强制化的程度又区分为外在制度和 内在制度,前者如法律规章等,后者如道德舆论等。<br><br>完整的制度是由显化的部分和隐含的部分共同构成,前者如文字化的 法条和口语化的规矩等,后者则是形成制度时远未尽列的甚至尚未明确意 识到的环境条件。专业从事制度研究和设计的人员有义务格外关注和准确 描述制度的隐含部分,因为非专业的公众在多数情况下只意识到制度的显 化部分,而对制度的隐含部分缺少概念化的认识。<br><br>改革是什么?或者由于人们的需求格局或目标变了,或者由于环境条 件变了,以前的制度的隐含部分不再与现实状况吻合了,导致以前的制度 的显化的行为准则不再能有效引导人们的行为达到目标了。于是人们就要 重新寻找在新的条件下能比较有效达到目标的典型行为,并将它概念化、 标准化、强制化,从而形成新的规范行为的制度,这个过程就是改革。按 照要改革的制度在整个制度系统中的层级位置,按照制度改革滞后的程 度,按照人们不满意的普遍程度,按照制度改革的成本比较,改革又分为 全面系统改革和局部调整改革。<br><br>人们为了提高制度改革的准确性和效率,预先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 的重大假设条件下,对人们行为的片段规律做了学科性研究,如政治学、 经济学等。人们按照抽象思维的要求将研究区分为政治学、经济学等是恰 当的,但在现实的制度改革设计层面,特别是全面的制度改革设计层面, 当初为了学科研究的便利性而设定的那些重大假设就必须放松,因为多变 和速变的现实并没有为我们预备好这些片段结论成立的假设条件,政治学 和经济学的那些片段结论就必须紧随着对现实环境条件的扫描而随时重新 组合,因此在话语形式上改革就不应该再分为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了,应 该被称作系统的制度改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