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白云鄂博 一一革命回忆录

老孙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我家老爷子是1929年11月生人,1945年10月参加八路军,离退休前任中铁五局纪委书记。老人家已是九十五岁高龄,这是他1987年9月写的采访包白铁路建设的一段回忆录,讲述的是建国初期铁路人在白云鄂博极端困苦条件下修建包白铁路的故事。在庆祝建国七十五周年的日子里,编辑整理并发表老人家的回忆录,是通过文章表达一位老革命老共产党员对共和国深情的回眸和致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忆访白云鄂博</p><p class="ql-block"> 陈丕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近老年,越容易回忆往事。从轻工厅调回铁五局工作,铁五局正在修建衡阳至广州铁路复线。调回铁五局工作后,我就到铁路工地第一线展开调研。我也曾是铁路人,这回到铁路,亲眼目睹五局广大职工大战衡广,铁路工地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情景,见证祖国铁路事业三十多年来的蓬勃发展,勾起了我三十年前采访包白铁路白云鄂博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这次采访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次采访是我记者生涯的第一次采访。</p><p class="ql-block"> 1956年初秋,我从铁二局五段奉命调京,到《人民铁道》报社做编辑。一个高小尚未毕业,虽说在部队宣传队工作多年,也曾写写小报编编故事宣传演讲,在铁路基层单位搞搞宣传,做做文秘工作的我,咋也没想到会到京城大机关舞文弄墨,心中惶惑,忐忑不安地进入新闻机关大门时,那感觉咋都不真实,总觉云里雾里,好像脚踩不到地,心里总是不踏实。</p><p class="ql-block"> 到《人民铁道》报社上班后,每日对稿酌句,伏案挥笔。新鲜感过去后,一种空虚感时时袭来,觉着自已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确实有待提高,就到人民大学新闻系当了旁听生。每天的业余时间就是苦读书,勤练笔,向周围同事虚心请教。到新的工作环境不能完全胜任工作,那着急上火,如同战士上战场拿了根烧火棍,恨不能一天当成两天用,每天熬更守夜学习,以至半年的时间竟忘了给家里写封家书告诉自已的工作和生活情况。</p><p class="ql-block"> 为了开发以包头钢铁基地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就批准修建包头至白云鄂博的铁路。我是从铁路工地调入报社的,就主动申请去包白铁路新线白云鄂博采访。</p><p class="ql-block"> 白云鄂博就是我职业记者生活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还在解放战争时期,那时我在二野警卫团宣传队做宣传员,也曾下过连队去采访活捉大特务康泽的故事,收集素材编写了活捉康泽的快板书演出。那时就萌生过当一名记者的想法,如今梦想成真,实在是开心极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白云鄂博一一富饶的神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云鄂博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富饶的神山。</p><p class="ql-block"> 1927年,经我国地质学家丁道衡发现这里具有极大矿储藏量后,白云鄂博就名扬世界。这里的地貌特征和山体颜色,经后来进一步勘查后证实,它的地质构造,矿区生成、铁矿储量、矿石成份等,都具有极大开采价值。还有莹石和极为珍贵的稀土。这座上天赐予我国的神山,它沉睡了亿万年后,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它丰富的铁矿资源,巨大的天然矿床,祖国的建设急需从包头至白云鄂博修建一条铁路,以满足包钢钢铁生产的需求,满足新中国各项建设的巨大需求。它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都是我们新闻人所迫切捕捉和深度挖掘的。</p><p class="ql-block"> 这条铁路由包头沿昆仑河西岸北行,先后穿达青山、包尔膳山等五道山岭,进入白云鄂博矿区,由当时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在这里紧张施工。我乘车前往目的地白云鄂博。</p><p class="ql-block"> 十月的内蒙古草原,已是由绿渐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天上飘浮的白云和草原上白云般的羊群,都是飘浮流动的,让人分不清天上人间。那抛洒在草原上的一个个蒙古包也是白色的,远看像一朵朵白色的大蘑菇,还有金顶的寺庙,让人觉着天苍苍,野茫茫,还有一丝丝神秘感。草原到处都有奔驰的马群,棕色的,黑色的,白色的,聚散都如风一般。散开在草原上不知名的鲜花,把草原装扮得五彩缤纷,美丽极了。"我们象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这首《草原晨曲》在50年代,从白云鄂博唱响神卅大地,引起无数青年人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心驰神往,也是此时我的心境写照。我在颠簸的汽车里不由得放声高唱,那心情激动的频率随同汽车颠簸起起伏伏,和汽车马达轰鸣声共振。对于军队宣传队员出身的我,唱歌是我的拿手好戏,遇到好心情好景色就自然而然的歌唱,是我的职业夲能。对于出生在山东平原的我,只在青纱帐里打过仗,在巴山蜀水间修过路,此生从未见过如此优美如画的风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我真想让司机停停车,让我也像长着双翼的神马一样狂奔在这辽阔的草原上;让我在这纯静蔚蓝的天空下静静地躭在草原上,嗅嗅青草花儿的芬芳,让白云抚慰我思乡的忧伤;让我施展一下刚学会的摄影技术,记录下这一路所见的美丽风景。可是,社会主义日新月异的建设速度不允许我下车去耽误行程,我们要在天黑之前全速赶往采访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钢铁意志的铁路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之时,我们终于抵达了白云鄂博矿山。</p><p class="ql-block"> 铁三局二处一队孙指导员紧握我手,热情的说我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记者。接下我的挎包和相机,就把一杯水递到我的手上。来不及说什么,我一口喝了个底朝天,正想讨第二杯,指导员笑了笑让我先坐下,说拉水车要天黑以后才能回来。这时我才想起,从报社出发之前,宣传部同志告诉过我,说这里条件艰苦,用水紧张。我不好意思的朝指导员报之一笑。</p><p class="ql-block"> 吃晚饭时,我向指导员介绍,调报社之前我也是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修成渝铁路的铁路人,一听都是修铁路的人,指导员双手重重的拍了拍我肩,然后我们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颗滾烫的心也紧紧贴在一起。这时,他不再喊我记者同志,而是亲切的叫我"小陈",那亲如一家的兄弟情,顿时在心里暖暖的升腾。</p><p class="ql-block"> 天黑两个小时之后,工程队那辆老黄牛拉水的板车才披星戴月的回到营地。微弱的灯下,队部门口,工人们自动排队有秩序地取水。无人分配,也无人争吵,一人只用洋瓷缸子打一缸水就离去。指导员说,这里十分缺水,每人用水定量为一天一小缸水,全班用一盆水洗脸,还要澄清再用。队里这头黄牛拉水车,要到二十公里以外去拉水,每天一趟,勉强够吃。只有雨天,工人们才能洗个"淋浴",接接雨水洗洗衣服,用尽所有能接水的物器接水来用。</p><p class="ql-block"> 这支工程队来这里才刚铺开摊子,三天前才把电接通,水还没解决,工棚也还没有搭够,但工程已经开展,施工进度一天比一天加快,那时机械化施工几乎没有,工人们都是徒手抡镐。工地大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工作的条件十分的艰苦,工人们干劲很足,没有人叫苦叫累。指导员很自豪的说:"为了加快祖国的铁路建设,为了完成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铁路人个个都是钢铁汉,不怕苦,不畏难,为早日修通包白线,把铁矿早日运到包钢,多炼钢铁支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吃苦受累算得了什么?!" 他还说:"眼下生活艰苦一些,施工环境困难很多,我们都会克服这种种困难,把包白铁路早日修通的"!他信心满满的说:"现在是要先生产后生活,生产上去了,生活会好起来的"。我夲就铁路人,对施工现场,特别是刚开工的施工现场,各种困难是很多的,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听他一席话,我对铁路人的豪情壮志,对铁路人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决心回去后,在表现铁路人不怕苦不怕难,为早日修通包白铁路线,革命加拼命的方面找到着力点,契合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步伐,宏扬铁路工人为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加拼命的钢铁意志和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白云公主"的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指导员谈得很晚了,指导员要到工班去查铺,我要同去他不让。并风趣地说:"你先睡下,一会回来我们同床共枕,明天还要去拜见‘白云公主‘哩。" 我躺在他的木板床上,久久不见他回来,不知他挤在那位工友床上凑合去了,久等他不回,我迷迷糊糊睡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白云鄂博自从1927年世界扬名以来,并没引起国民政府的注意,却引起了日夲侵略者的高度重视。侵华战争中,他们大肆掠夺我国矿产资源,早就把魔爪伸到了这里。为了把大量精矿运回日本,他们抓了大量中国劳工来此修铁路和开矿。日夲鬼子把中国劳工当牲口一样驱使,不顾中国人的死活,不知有多少劳工惨死在修铁路和下矿劳作之中。</p><p class="ql-block"> 随着抗战的不断深入, 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p><p class="ql-block"> 一天,采矿的炮声震怒了矿山的主人一一白云公主,她将彩袖舞向空中,刹那间,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乱石翻滾,人们睁不开眼睛。狂风将铁矿石一块块砸向日夲鬼子的眼晴,吓得敌人抱头鼠窜,而中国劳工们却无人遭难,趁机逃离矿山。被矿石击中的日夲鬼子都不治身亡,刚采出来的矿石也变成了一堆堆骷髅。</p><p class="ql-block"> 这个传说或许是人们的痛恨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的祈愿,也可能是当时抗日力量的一次袭击,或许当时是一场地质灾难?只是中国人都幸免于难,遭报应的都是万恶的日夲侵略者。冥冥之中,不是不报,只是时候不到,时候一到,老天爷或白云公主也会发难。日夲人也惶惶不可终日,再抓劳工已无力为继。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夲人都怆惶地逃之夭夭。</p><p class="ql-block"> 后人们为了纪念白云公主,就在山顶上立了一块白色的石碑,祈求她永永远远保佑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不再遭受侵略者的凌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工程队住了两天,和工友们交谈,和他们一起下工地,看他们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但他们毫无怨言,却有极高的劳动热情。他们基夲上都是不大识字的才刚刚参加铁路建设不久的普通民众,凭着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懂得建国强民要靠钢铁,铁路又是先行官的道理,个个都争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流大汗。我分明看到了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铁路事业的一颗颗滾烫炽热的心。采访结束了,白云鄂博行已过去了三十多年,那美好的记忆却一直刻在脑海深处。</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又来到衡广铁路工地调研,筑路工人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一脉相承,他们那些优秀品质和大无畏精神,在工地上数十载为祖国铁路事业奋斗不止,为祖国铁路事业献了青春献今生,献了今生献子孙。铁路人的精神,铁路人的胸怀,铁路人的担当,在我离别三十多年后又回到铁路上时,又一次深深地震动着我,让我感慨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丕显</p><p class="ql-block"> 写于一九八七年九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稿:陈丕显</p><p class="ql-block">编辑:老 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