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续修族谱序〔1〕</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张循誉(1923~2013),二十一世,高青县高城镇南县合村人。九七版《张氏谱系》副主编。】</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由始祖居籍新城县(今桓台县)楼子庄倡起,会同高苑(今高青县)与傅庙支份共议,对张氏宗谱再次予以续修。我国乃东方文明古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具有传统悠久的高尚道德素质,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艺术不断地发展,使我们民族进入了文明的社会,各宗族也产生了各自发展的历史。我张氏家族〔2〕作为中华民族成员之一,当不例外,同样也具有优秀品质的遗风。我始祖梾自元季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杓山村迁至山东省新城县楼子庄定居下来,后人尊称为杓山公,定居后经三世而分,长支仲安公又北移居于高苑县纸房村,因汉时高苑属披阳地,故尊称为披阳公,为北支始祖;次支 仲温公仍居楼村,故尊称为楼村公,为南支;傅庙支份为我族近属与始祖梾同时迁来,始祖 均尊称为湖云公。虽各定居,实属一家,历代繁衍相传迄今已是六百余年,在此期间我族人已发展为由十而百,千而万。为了不使家族紊乱,先祖辈经整理编修了张氏宗谱,并详细记载了先祖们的行状及分布情况。数百年间张氏宗谱自创谱以来,清嘉庆二十四年〔3〕一次,道光三十年一次〔4〕,同治五年〔5〕一次,民国十四年〔6〕一次,迄至今天。惟因近百年来,由于日寇的侵华,兵匪的扰乱,致使社会不稳,时代背景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族谱竟逾七十余年之久而失修,造成了此次续修的更大困难。当前国家正是安定团结、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国泰民安正是此谓,祖国也为此而大修地方史志。从广义上讲,每个家族的发展史也应包括于地方史志内的一部分,所以此次续修不应单纯为了续谱而续谱,而是提高对续谱意义的认识,要冲出以前封建意识的框框,予以适当的改革,但也不能否认先人们做出的功绩,要吸取其精华,去弃其糟粕,如祖训木本水源之论、尊长教幼之行,告诫后世子孙要明大义、崇道德、守法纪、知廉耻,为公者秉公无私报效于国家,为民者和睦乡里、勤于耕织,争作为典范,这些嘉言懿行必须要继承下来,并发扬广大。因此在这次续修中,首先要以史料的角度来认识,对古今族人中一切丰德伟绩,尽力录列,以启后人效法,对抚养他族之子女去消恩抚等字样,并要求男女平等自愿入谱,打破重男轻女的观念。同时通过续谱工作对国家有利,对宗族亦有利。总之,这次续修是为了让族人重新提高认识,以小家服从于大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繁荣昌盛,百姓们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此次续修是由(高苑支份)廿一世孙 循誉、循英率众完成。大家都抱着积极热忱的心情,不计报酬,不惜劳累,这种精神是值得后人效法的。但我们的能力有限,难免出现不足之处,望族人予以谅解。遗憾的是,由于少数族人对续谱认识淡漠、散居外地者难以联系等原因,使本次续修达不到尽善尽美。</p><p class="ql-block"> 本序尽力采用通俗语言以利于族人的理解,但难免有些违悖先人的观点,更加上本人水平低下,亦望族众谅解!</p><p class="ql-block"> 是为序。</p><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葭月〔7〕廿一世孙 循誉谨撰</p><p class="ql-block"> ——张经南主编:《张氏谱系》,1997年版《张氏谱系》,卷一,《序》,第54—58 页。</p> <p class="ql-block"> 【注释】</p><p class="ql-block"> 〔1〕续修族谱序:原题为《第五次续修族谱序》。“第五次”之说,与嘉庆合谱以来众先贤说法不吻合,且族间有争议,因此删之。</p><p class="ql-block"> 〔2〕张氏家族:原版“张氏宗谱”,据文意正之。</p><p class="ql-block"> 〔3〕嘉庆己卯: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p><p class="ql-block"> 〔4〕道光三十年一次:道光三十年,为1850 年。此处记述当有误,族谱上无此次修谱之记载。</p><p class="ql-block"> 〔5〕同治丙寅: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此后,家族的一次修谱是:“光绪庚子”,即: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p><p class="ql-block"> 〔6〕十四年:民国乙丑(十四年、1925年)。原版误为“十二年”,正之。</p><p class="ql-block"> 〔7〕葭月:农历十一月。原版为“佳月”,属笔误,正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