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子午流注理论是针炙学的核心,而针炙又是中医的灵魂,比药疗更有效,更神奇,更便捷。子午流注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b> ①阴阳交替</b></p><p class="ql-block"> 子午流注理论中的“子”和“午”分别代表阴阳的两个极点。子时(夜晚11点到凌晨1点)为阴气最盛之时,而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为阳气最盛之时。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也遵循着阴阳交替的规律。</p><p class="ql-block"><b> ②五行相生相克</b></p><p class="ql-block">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人体内,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着五行,五脏之间的功能协调和相互作用也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p><p class="ql-block"><b> ③天干地支</b></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系统与时间紧密相关,天干地支的排列顺序和循环往复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人体气血运行与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使得气血运行具有了固定的时序。</p><p class="ql-block"><b> ④经络时辰</b></p><p class="ql-block"> 人体有十二经络,每条经络在一天中都有其特定的兴衰时段。子午流注理论将这些经络的兴衰时段与十二地支相对应,从而形成了经络时辰学说。</p><p class="ql-block"> 在实际应用中,子午流注原理指导医生根据不同时间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针灸治疗或服用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如上午7-9点为足阳明胃经当令,此时针灸胃经穴位可治疗胃病;下午3-5点为足太阳膀胱经当令,此时针灸膀胱经穴位可治疗肾病。子午流注理论在药物应用方面也有指导意义。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医生可以选择在特定时间给患者服用药物,以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上午7-9点,气血运行至胃经,此时服用温胃药可达到最佳疗效。</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副详细的人体穴位示意图,标注了许多重要的经脉走向以及对应的器官或部位。看着这幅图,我不禁想起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每一个穴位,每一条经脉,都蕴含着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是人体健康的守护者,更是连接天地自然的桥梁。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规律息息相关,而经络则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脉如同河流一般,贯穿全身,滋养着每一个器官和部位。这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现在,中医的经络、穴位已经被西方发达的电子检测技术确认,并且发现经络确实是“活”的,是像流水一样有“走向”的,即是说,是符合中医所说的“子午流注”规律的。中医子午流注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奠定,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子午流注理论将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相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子午流注抗癌疗法来源于这样的规律,因时、因病、因人、因地从而准确、有效地调整患者气血,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在特定的时间点进行杀灭癌细胞,恢复患者气血运行的正常时间规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描绘人体背部穴位分布的人体模型照片。背部穴位众多,每一个穴位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功能。在中医看来,背部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地方,也是抵御外邪的重要防线。通过按摩或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比如,风门穴可以缓解感冒症状,肺俞穴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疾病,心俞穴则对心脏疾病有良好的调理作用。这幅图不仅展示了穴位的分布,更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背部的保健,保持脊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冲脉循环图,显示了冲脉如何环绕身体并连接到头部和其他部位。冲脉是中医经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它起源于胞宫,沿脊柱两侧向上延伸,直至头顶,再向下到达下肢。冲脉被称为“血海”,主要负责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尤其是女性的生殖系统。通过调理冲脉,可以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同时还能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这幅图不仅展示了冲脉的走向,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医对人体整体观的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子午流注就是辨证循经按时针灸取穴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依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其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推算出什么疾病应当在什么时辰取什么穴位进行治疗。《针灸大成》是明代针灸医家杨继洲所著,全书分为十卷。卷一为集录《内经》、《难经》等;卷二、卷三为针灸歌赋;卷四为针法;卷五为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卷六、卷七为经络、经穴经外奇穴;卷八为诸症治法;卷九为名医治法与灸法、杨氏医案;卷十为《陈氏小儿按摩经》。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展示子午流注理论的地图,以十二地支代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并与人体经络相联系。子午流注理论将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同时也对应着人体的一个脏腑。这种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更展示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时辰的气血运行特点,以及相应的穴位开合规律。例如,子时(23:00-1:00)是胆经最活跃的时候,此时进行针灸或按摩胆经的穴位,可以起到最佳的调理效果。同样,午时(11:00-13:00)是心经最旺盛的时刻,此时调理心经,可以有效缓解心脏疾病。子午流注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指导,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作息,保持身心健康。</p> <p class="ql-block">定穴歌</p>
<p class="ql-block">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p>
<p class="ql-block">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p>
<p class="ql-block">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p>
<p class="ql-block">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p>
<p class="ql-block">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p>
<p class="ql-block">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p>
<p class="ql-block">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p>
<p class="ql-block">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p>
<p class="ql-block">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p>
<p class="ql-block">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p>
<p class="ql-block">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p>
<p class="ql-block">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p>
<p class="ql-block">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p>
<p class="ql-block">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p>
<p class="ql-block">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p>
<p class="ql-block">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p>
<p class="ql-block">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p>
<p class="ql-block">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p>
<p class="ql-block">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p>
<p class="ql-block">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p>
<p class="ql-block">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p>
<p class="ql-block">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展示子午流注理论的地图,以十二地支代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并与人体经络相联系。子午流注理论将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同时也对应着人体的一个脏腑。这种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更展示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时辰的气血运行特点,以及相应的穴位开合规律。例如,子时(23:00-1:00)是胆经最活跃的时候,此时进行针灸或按摩胆经的穴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