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7

唐筱

<p class="ql-block"><b>  近日,看了电视剧《我的1997》,让我浮想联翩。这部电视剧讲述了1976年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的岁月变迁故事。主人公高建军二十年的奋斗历程,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人间的悲欢离合。故事感人,跌宕起伏,让我追怀中年印记,穿越时空,不由自主地回到1997。</b></p> <p class="ql-block"><b> 1997年6月,单位实行精兵简政政策,我和许多同事一起提前内退。走下辛勤耕耘的讲台,我心有不甘,还想为教育事业继续贡献力量。那一年,我刚51岁,觉得自己精力还旺盛。况且先生退休后已经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成教办工作,因此我也准备去广州发展。</b></p><p class="ql-block"><b> 6月30日晚坐上火车离开江西,7月1日早晨,我就来到了广州东站。这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天,东站广场上随处可见香港回归的彩色标记,迎风飘扬的国旗和香港紫荆花旗帜增添了喜庆气氛,让人无比兴奋激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先生带着我坐车去华南理工大学的小北门外,广州民族学院丶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系自考办等都选择在这里办学,因此被人戏称为大学一条街。27年前,这里还很偏僻,途经东莞庄街时,见店铺萧条,客人寥寥,全然没有大都市的踪影,让我有些失落。但走到五山路口,国立中山大学的老牌坊赫然在目,石柱上镌刻的"格致、诚正、修养、治平”八亇大字铿锵有声,仿佛大幕未落,中山先生伟大的治学精神仍在指引我们一路前行,让我也感受到广州文化底蕴的厚重。站在中西合璧磅礴大气的牌坊下,我久久不愿离去。</b></p> <p class="ql-block"><b>  下午,我来到广州新华财经学校(后更名为”广州城市职业技工学校”)办公室求职。三生有幸,让我相遇贵人马张两位博士。他们都是研究唐宋文学的专家,广州知名学者。才华横溢,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咨询了我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感悟,仅半亇小时,我就成功应聘为新华财经学校第一位专职工作人员。1997年7月2日正式上班,开始了我在广州长达十八年的教学生涯和多彩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在新华财经学校,我最初的工作是招生,这工作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招生办公室就设在华南理工大学正门,我主要负责接听电话,接送学生及家长到校区进行参观。马博士、张博士悉心帮教,耐心指导。我认真学习,很快就熟悉了招生工作程序内容。</b></p><p class="ql-block"><b>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五山,校内道路有些地方平坦,有些地段崎岖不平。正值盛夏,每天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岭二三十次,开始真觉得有些艰难,但是华南理工大学浓浓的文化氛围,增加了我的工作动力。我也期盼着招工出成果,学校快发展。因为热爱,再苦再累,也觉其乐无穷。</b></p> <p class="ql-block"><b>  招生工作结束后,马张教授便将管理学校的重任交给了我。当时条件有限,只有我一亇人是专职工作人员。97级的学生虽不足两百人,但分为会计、行政管理、计算机、幼师五亇专业班。我除开要做好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当好各班的班主任之外,还要与几亇联合办学单位及时沟通。所以,我常行走在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广东电大会计系、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之间,处理联合办学中教学管理等各类问题。工作繁琐,责任重大。但诸多工作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也激发了我的智慧潜能,我逐步掌握了学校管理、招生、财务、教务等各项工作技能。由于领导的信任帮助和学生的尊重理解,我的各项工作也获得多方好评。</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由于只有我一人独自管理学校,很多工作难以顾及。好在97届的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节日庆贺、文艺汇演、体育赛事、板报宣传等项工作我只需提出方案,学生组织立即协同,顺利完美完成。</b></p><p class="ql-block"><b> 值得庆幸的是,97届的学生大多数自觉自律,学习努力,管理起来格外省心。几亇班的班干部都是我的得力助手,特别是97会计班和97行政管理班的班干部最为出色。记得那时的晚自习我会由西向东逐亇巡查每间教室,带给我的全是欣喜。学生们在认真学习,教室里只有轻轻讨论问题的应答声。当时我们的教室属广东省蚕业研究所管理,所里常有一些职工家属晚上会到教室外面欣赏学生上晚自习,不时啧啧赞叹称奇。这幅学生晚自习学生自觉认真学习的情景,几十年都让我难以忘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1997会计班的同学们,他们是我广州的"长子”,师生情谊永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97年,我们的学生要自学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获得文凭。学生的专业课全聘请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及研究生任教。不过,即使是名校教授,也有敷衍了事、照本宣科误人子弟者。众多老师中,计算机基础的卢志刚教授最受欢迎。卢教授博学多才,教风儒雅。他凭借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智慧风趣的教学风格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获得全体学生的敬仰。卢教授不仅潜心教好专业课,而且用理想照亮学生,告诫学生永远不要放弃努力与希望。每次他来上课,学生会早早到大教室占好座位。许多年后,学生聚在一起,还会谈到卢教授带给他们的良好印象和给予他们的教育帮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另外,教高等数学的肖文斌教授以其严谨的逻辑思维,引人入胜的教学风格也赢得学生佩服。学生形容听肖教授上课就如同在听一首交响乐,他用一支粉笔将每一亇数字和公式都变成美妙的音符,让人沉醉其中。我曾经几次在窗外听肖教授上课,他的解题深入浅出,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从此,卢志刚教授和肖文斌教授也成了我教学的榜样,人生的楷模。</b></p> <p class="ql-block"><b> 岁月如歌,情怀依旧。一九九七,虽然只是历史中的瞬间,但却是我生命中的重要时段,丰富了我的人生,也收获了进步成长和各项荣誉。</b></p><p class="ql-block"><b> 从1997年学校开办初期的广州新华财经学校到广州城市职业技工学校,学校历经了二十七年的风雨洗礼,师生共同演绎教学传奇,谱写教育华章,践行"内涵发展、特色办学、错位竞争”的办学理念,在教育的晴空中扶摇直上,飞速发展。目前学校拥有两大校区,每年在校人数高达数千人,已成为享誉广东的技工母舰,为社会培养出万千优秀技术工人及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材,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各自领域成为行业精英。城市技工,独领风骚。</b></p><p class="ql-block"><b> 2015年,我因伤病辞别学校,回家颐老。但不管我在何方,心心念念,时刻想着学校。九年来,学校也没有忘记我,尹校长每年春节前都会带着学校的慰问金、慰问品来新余看望我。这份情意,山高水长。感恩1997,感恩学校,感恩一切美好相遇。广州城市职业技工学校永远是我美好的精神家园,魂牵梦绕,永难相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18年5月,得知胡先生去世,97会计班班长楊校和携全家人从佛山到新余看望老师,让我精神得到慰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