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赏秋游之14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晓晓

在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矗立着一座布满弹痕与骷髅的残历碑,将时间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提醒着人们永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柳条湖桥畔,高达18米的巨型台历,累累弹坑、森森骷髅,布满花岗岩的碑面,让人触目惊心。 这里就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原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附近,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大门,是宽阔的残历碑广场。广场的西南角悬挂着一座重达4.2吨的铜铸警世钟,钟的正面刻着“勿忘国耻”4个大字,背面的铭文记述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钟裙上雕刻着一群在呐喊的人,象征着苦难的民众在抗争。 每年九一八,这座警世钟会被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撞响十四响,钟声浑厚悠扬,余音缭绕,在人们心里久久萦回。之后3分钟的防空警报划然长啸,在城市上空掠过,市区主要街路的机动车辆也都停车鸣笛。那一刻,所有的中国人,无论在做什么,都会记起1931年9月18日,这个苦难开始的日子。 进入陈列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序厅。序厅的四周墙壁用花岗岩石板装饰,并镶嵌着连绵起伏的白色山脉浮雕。地面用黑色大理石铺就,灯光将山脉倒映在地面上。白山黑水,多么美丽富饶的东北河山!可从那个悲惨的时刻,一切就都破碎了。 地面中央有一座金字塔形的铜铸卧碑,碑顶是一块红色的宝石,在上方的棚顶寓意14年抗战的14盏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象征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永存的民族英雄浩气。 博物馆内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张,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第一展厅,是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第二展厅,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的沦陷;第三展厅,是日本在中国的血腥统治;第四展厅,是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第五展厅,是全国抗战、东北光复和侵略者的下场;第六展厅,是中日友好往来。 一幅幅老照片真实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的历程,辽宁沈阳由此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也同时拉开。 九君子与“TRUTH”蓝色布包,在展厅里,一组9人雕像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神态笃定、大义凛然,或着长衫,或着西装,他们就是冒死搜集日本侵华罪证递交国联的9人爱国小组、人称沈阳“九君子”的银行家巩天民、邵信普,医学教授刘仲明、毕天民、张查理、李宝实、于光元、刘仲宜,教育家张韵泠。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走出展厅,有阳光的世界真好。初秋的光线温暖宁静,铺洒在所有建筑物上,远处的居民楼,近处的九一八残历碑…… 走出展馆,望着高大的残历碑,耳畔响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