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故事】我的中学时代

鹤乡宏叔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鹤乡宏叔</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54072304</p> <p class="ql-block">  对于出生在特殊历史时期的60后,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着时代赋予的诸多挑战。回想起我的中学时光,那些岁月的片段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如同老电影一般,每一帧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春季学期,我结束了五年的小学学习,顺利毕业。</p><p class="ql-block"> 秋季学期,在“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指示下,我们未经任何考试便直接升入了初中。我所就读的初中仍是原来的射阳县新滩小学校,只是增设了初中部,实行一校两部制。</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学校来了一位无锡知青朱晓东老师,他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朱老师基本功扎实,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颇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他的倡导下,晚上我们会到学校集中上自习,老师轮流到教室为我们解答问题。这在当时落后的农村学校,实属罕见之举。然而,受大环境的影响,又缺乏学习资料,我的语文成绩进步缓慢,好在数理化成绩还算不错,综合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也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朱晓东老师当年全家下放在我们第五生产队,在学校属于代课性质,恢复高考后,他凭借自身的努力考取了盐城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盐城商业学校当教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i> (校舍状况,图片来源于网络)</i></b></p> <p class="ql-block">  回顾初中生活,轻松简单却也略显单调。学习上大多应付了事,各类活动的参与度一般,同学们很少小范围讨论作业或一起玩耍。大家按时到校、回家,或许是因为逐渐长大成人性格有所改变,又或许是开始成为家里劳动力的缘故。而我,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假期里依然会通过劳动挣工分、做家务、勤工俭学来为家庭贡献一份力量。当时的自己思维简单,无人指点,对未来一片迷茫,两年的时光便在懵懂中匆匆而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i>(同桌划线而坐,图片来源于网络)</i></b></p> <p class="ql-block">  1976 年春季学期结束前夕,黄尖公社组织了“高中招生考试”,这在当时可是十分新鲜的事儿。试卷简单,监考也不严,成绩未公布,只说作入学参考。8 月底,我收到了入学通知书,新滩大队的学生都被安排在射阳县黄尖中学,这是一所县直属完全中学。</p><p class="ql-block"> 9月1日,我满怀期待地来到射阳县黄尖中学报到注册,分在了高一(2)班。办完手续后,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宽敞的操场、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这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情格外好。</p><p class="ql-block"> 开学第一课是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的,由物理老师李清成主讲的防震抗震基础知识课,他生动的讲解让大家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为我们日后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提供了宝贵的知识,真可谓受益终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i>  (当年学校校领导用房)</i></b></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注定是中国的多事之秋,毛主席逝世,国家政治动乱。我们中学生也以写心得、谈体会、上街游行等方式参与到政治运动之中。在那段动荡的日子里,学习的节奏被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i>(校农场情景,图片来源于网络)</i></b></p> <p class="ql-block">  1977年秋,恢复高考的消息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无数青年的求学之路。我们上高二,学校按文理科重新分班,我被分到了高二(1)理科班。</p><p class="ql-block"> 高中的这两年,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同学们的心依旧难以完全收回到学习上,课堂秩序不佳。高一时受防地震的影响,老师配置不齐全。到了高二,虽然有了高考这一明确的目标,但由于基础薄弱,短期内难以见到显著的成效。我理科成绩还算可以,语文和英语却不理想,主要是基础差且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是半膳生,每天早出晚归。高中生活简单朴素,偶尔参加文体活动,跟着同学出门走走。</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代表学校参加全县中学生数学竞赛。当时,黄尖公社组织四所高中所有高二学生进行初赛,我们黄尖中学2个班级110名同学中,我有幸成为参加决赛的四位选手之一。最终虽然未得名次,但这次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我创下了四个“第一”:第一次走出黄尖公社,见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第一次乘坐公共汽车,而且还是公费;第一次来到射阳县城,感受县城的繁华与热闹;第一次来到射阳最高学府射阳县中学,被那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i>(校园环境,图片来源于网络)</i></b></p> <p class="ql-block">  1978年7月,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最终名落孙山。9月初,在同村往届生邵中平的邀约下,我参加了复习班。复习期间,我的月考成绩常常位居第一,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i>  (当年高考证件、复习资料)</i></b></p> <p class="ql-block">  1979年高考,我依旧独自参考。高考结束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回乡务农,一边劳作,一边等待着成绩的公布。直到有一天,侄儿传来了体检通知,那一刻,我的内心激动不已。不久之后,我收到了《盐城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i>  (毕业二十周年合影照片)</i></b></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高考恢复初期,竞争异常激烈,而我幸运地成为了那6%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中学时代的那些经历,有迷茫、有奋斗、有失落、有希望,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永远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跳出“农门”,毅然走出农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考上学校(大中专)意味着能够转户口,毕业包分配工作,得以享受城里人的待遇,每月能按定量领取国家供应的粮食。这些在当时看来,是无数农村孩子梦寐以求的机遇,是足以改变一生的转折点。这一切,宛如命运的慷慨馈赠,如同璀璨的明珠般珍贵,让我发自内心地倍加珍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疏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i> (珍贵的中学时代证件照片)</i></b></p> <p class="ql-block">  中学时代的那些岁月,是我成长的基石,塑造了我的性格,培养了我的毅力,让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都能坚定地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i>(在【围炉夜话】征文活动中,荣获“最具创意奖”-证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i>  感谢您的雅致赏阅</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