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拍摄/编撰;沧浪水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序号;4676298</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到访参观;2016年9月17日~18日</b></p> <p class="ql-block">这次要去的以色列和约旦(包括巴勒斯坦)都是非常“奇葩”的国家。中东这一片叫做巴勒斯坦的土地过去几千年来被罗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奥斯曼帝国占领过。到了上世纪初的一战期间受英国管辖,那时在欧洲已经开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是在英国人默许支持下,被驱赶被杀戮的欧洲犹太青年纷纷移民来到《圣经》上的故国“以色列”,打着祖先亚伯拉罕与上帝的应约,回到这块“应许之地”,也就是耶路撒冷附近这片贫瘠的土地垦荒定居。为了避免两种信仰(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两个民族间(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英国人划定以约旦河为界,东部称约旦,西部仍叫巴勒斯坦,并且允许犹太人在这里建立国家。</p> <p class="ql-block">当天早餐后乘大巴到约以的阿伦比桥边境,从约旦重新返回到以色列境内,过境后仍有以色列导游接团,前往耶稣诞生之地伯利恒。而伯利恒是由巴勒斯坦人控制管辖区,这样又必须要通过高大的双边隔离墙,让我们亲眼目睹了荷枪实弹军队哨卡的岗亭,过隔离墙游客不允许下大巴车,驾驶员与岗亭接洽后顺利驶入伯利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曾努力在谷歌地图上寻找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边界,可惜没有找到明确的界线,只有在以色列的大片版图下犬齿交错互不相连的虚线勾勒出的零星地块,这些大概就是巴勒斯坦人控制的区域吧!所以去过以色列的人都说在以色列旅游很难说清楚巴以两国国境线,因为争议还未解决,如两国都称耶路撒冷为自已的“当然首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样的争论!看来还要世世代代争议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到巴勒斯坦人管控区域。伯利恒,一座伟大的城市,号称“圣城中的圣城”, 它现在属于巴勒斯坦管辖。对于基督教来说,伯利恒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里既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诞生地,还是仅次于耶路撒冷复活教堂的又一圣地,圣诞大教堂坐落在市中心马槽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到巴勒斯坦的伯利恒,为的是参观该城最著名的基督教古迹—坐落于市中心马槽广场的圣诞大教堂。圣诞教堂不像欧洲教堂那样雄伟壮丽,像是一座城堡。这里有基督耶稣的出生地点与耶稣诞生时被当作摇篮的马槽而闻名于世。据说,当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在视察以色列为纪念耶稣的诞生地,于公元325年决定在伯利恒修建这座圣诞教堂。圣诞大教堂,被认为是自基督教早期以来,经过漫长的风风雨雨和沧桑磨难,仍然得到几乎完好保存的为数寥寥的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巴勒斯坦又由巴勒斯坦的地导接团,大胡子导游身材高大,引起女旅友们亲睐,都挤着与这位大胡子小帅哥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槽广场左侧一个不起眼的石条砌成的便是进入圣诞教堂的"谦卑之门",据说原来的教堂是有大门的,而且十分宽大,可以通过一个骑高头大马的骑士通过。后来教友们觉得这样对圣主耶稣不敬,便开始将大门改小,随着一次次的改小,现在只能躬身而入了。这同时也表达出另一层含义,不管到访游客信不信教,都在不经意中表达了对耶稣的敬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诞大教堂里面似乎正在修缮,里面黑乎乎的,要参观耶稣诞生时被当作摇篮的马槽绝非易事,要排队进入,人特别多,进入时限制人数。导游没跟我讲,地导又不会中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分散插队参观,</span>加之里面黑乎乎的,拍些照片效果欠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诞大教堂位于耶稣出生的马槽所在地、伯利恒之星洞遗址之上,其使用权主要归属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基督教派。圣诞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公元529年毁于撒马利亚人起义。在过去的1000多年间,重建后的圣诞教堂屡遭战火洗劫,创痕累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堂周围又增添了几个小教堂和修道院,建筑规模逐步扩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诞大教堂,是伯利恒一处重要的基督圣地,传统认为耶稣诞生于此地。这里也留存的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圣诞教堂又译作“诞主堂”、“耶稣诞生教堂”等。现在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联合管理。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2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同意把伯利恒的圣诞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新成员巴勒斯坦首次成功"申遗"。巴勒斯坦外交部长里亚德·马勒基发表讲话,说伯利恒的古迹正因"以色列占领"、修建隔离墙和犹太人定居点受到威胁,希望国际社会协助巴勒斯坦保护古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祭坛右侧是“圣诞之星”洞穴的入口,门洞非常狭小,游客们拥挤着逐步而下,为的是一睹圣诞真地。这个地窑也是显得更小,只有13米长、3米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传耶稣出生在一个泥马槽里,后来泥马槽被人用银马槽所替代,再后来银马槽又被换成了一个用红白大理石围成的半圆池子,池子中央地上镶嵌着有14颗锐角的银光闪闪的金属星,表示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上面用拉丁文刻着“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人们必须弯下腰或者跪下去才能够摸到这颗“伯利恒之星”,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夠看到洞穴内圣坛上空悬着的15盏长明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基督教徒在这里感受圣灵,瞻仰上帝,触及灵魂,亲手撫摸这个耶稣诞生的标志一圣诞之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摸一下伯利恒的“圣诞之星”是基督徒一生的愿望。所谓“伯利恒之星”是《圣经》中记载的一颗奇特天体,据说在耶稣诞生时,就有博学先知们看到那颗星忽闪忽现出现在伯利恒的马槽上方,意指刚刚出生的耶稣就是派来拯救人类的神、救世主。这颗星就是所谓的“伯利恒之星”。神降人间的故事,古今有之。</p><p class="ql-block">具有讽刺的是,就在这片上帝眷顾的土地上,从上世纪中叶,犹太人、阿拉伯人、基督教徒、穆斯林为了土地、生存、几十年中打了有规模的六次中东大战,一直到今天仍然是炮火连天硝烟弥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诞大教堂的核心部分应该就是这个银星洞。当年,耶稣就出生在这个位置,是一个泥马槽。现在换成了这个大理石圣坛,上面镶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银星。圣坛上方悬挂着15盏属于基督教不同派别的银质油灯,各油灯在不同时间点燃,不分昼夜地照亮这方圣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耶稣为什么降生在马槽?<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现在的话讲;</span>因为他们去投宿的客店人员已经客满了。当时罗马帝国举行户口大普查,所有百姓都要限期回老家办理注册,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虽已即将临盆,仍不得不随丈夫返回伯利恒老家,但因旅馆客满,在很窘迫的情况下,瓜熟蒂落在马槽里生下了耶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诞之星洞里的圣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注意看圣坛上的经编祭坛画,挂的一幅幅丝织绘图,有玛利亚与丈夫约瑟骑着毛驴匆匆忙忙赶回拿撒勒、有玛利亚与耶稣在圣诞生星洞情景、有天星神童降落人间的精彩绘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圣诞星洞回到地面上,来到圣凯瑟琳教堂,一座纪念耶稣出生的拉丁天主教堂,教堂楼顶有圣凯瑟琳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巴西利卡教堂的流线造型、五彩玻璃和管风琴,非常漂亮。<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与圣诞大教堂相关,在这里颇值得一提的,有一段文化史上的佳话。公元386年,一个名叫哲罗姆(又译耶柔米,公元340--420年)的神甫来到伯利恒,在教堂里距"马赫德"山洞很近的地方隐居下来,专心致志地编写《圣经》注释,并将《旧约圣经》译成了新拉丁文本。哲罗姆被认为是伟大的译经家,他的《旧约圣经》译本,至今仍是天主教的最权威译本。现在,圣诞教堂的地下室内,建有哲罗姆纪念堂,用以纪念这位著名的隐修者为圣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圣凯瑟琳教前庭院,门前矗立着哲罗姆的雕像。正是他把希伯来语的《圣经》翻译成拉丁文,为《圣经》的全球传播做出了贡献。哲罗姆右手拿笔,左手拿书。左脚下有一的人头骨。据说是一位罗马女子叫帕乌拉。她全力协助翻译《圣经》。帕乌拉死后,哲罗姆把她的尸骨埋在旁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隔离墙这端是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地区,看上去确实不如以色列那边生活富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经常战火纷飞,我们在以色列境内经常碰到全副武装的军人和警察。真心祈祷巴以之间没有战争、希望世界和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 (希伯来语:מדינת ישראל)(阿拉伯语:دولة إسرائيل)这座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来以色列之前十分陌生,但是对任何一位到以色列观光的游客来说,它却是最重要的一站。古往今来,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像耶路撒冷那样;它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圣地”,又是烽火硝烟的“战地”,还是旅游观光的“胜地”更是新闻焦点的“热地”。在属于同一语系的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中,“耶路”的意思是“基石”或者“城市”,“撒冷”的意思是“和平”,因此,“耶路撒冷”即为“和平之城”。但是,耶路撒冷这座和平之城將近5000年的历史中却鲜有持续稳定的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图是以色列的国会大厦,参观外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到耶路撒冷参观的第一个地点是国会大厦及门前的七烛台。</p><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大概有一层楼那么高, 就在国会大厦的对面。这座雕塑造型远看像一个不带钩的耙子,近看是一盏有7个分支的烛台,据介绍其上有29个浮雕,代表着犹太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不了解历史,或不细看是弄不清楚的。</p><p class="ql-block">七烛台雕像是英国议院1956年送给以色列的礼物。1947年英国对这边土地撒手不管,并且把矛盾交给了联合国,联合国搞了一个巴以土地分治协议,这才有了以色列国。仔细回想一下,七烛台造型在以色列几乎随处可见,因其出现在圣经的记载中, 自然被以色列人视为圣物。</p><p class="ql-block">查《圣经·出埃及记》第三十七章,第一枝烛台由以色列名工匠艺人比撒列用黄金制作。7枝灯盏中中间1枝略高于两边的6枝,它代表安息日,其余6枝代表上帝创世的6天。烛台成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的圣器。公元前64年罗马统帅梯特占领耶路撒冷,洗劫了圣殿的圣器,黄金烛台下落不明。但在罗马广场的梯特凯旋门上、古代钱币上、犹太古墓墓碑上、犹太古会堂用马赛克拼镶的地板上都有7枝烛台的图案,它事实上成了犹太教的徽号。</p><p class="ql-block">以色列国建立后,认为圣殿烛台给无家可归、受尽磨难的犹太人带来了光明和安慰,还象征和解及光复的希望,是犹太人敬爱上帝的庄严所在。因而确定将7枝烛台作为国徽的中心图案。国徽呈盾形,以蓝为底色,白色的7枝烛台居盾面中心,两侧各有一株白色橄榄枝。</p><p class="ql-block"><br></p> 来到了以色列的地标性景点—橄榄山,橄榄山在耶路撒冷旧城东面,主峰海拔808米,此山得名于满山的橄榄树。站在山上远眺,耶路撒冷老城的全貌尽收眼底。正对面也是最显眼的是圆顶清真寺,是公元687-691年由第九任哈里发建造,后几经改建,因其金色穹顶故又被称为“金顶清真寺”。<div><br></div> 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区,是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也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东部的伊斯兰教圣地内。穆斯林称为高贵圣殿,犹太人和基督徒称为圣殿山。它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标志之一。687年到691年,由第9任哈里发阿布杜勒·马里克建造。数百年来,欧洲游客称之为奥马尔清真寺。<div>闻名世界的岩石圆顶清真寺总是频频被摄入投向耶路撒冷的镜头中, 它雄伟而炫目的金顶无论清晨还是黄昏,都会在蓝天下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美感。1994年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这个圆顶覆盖上了24公斤纯金箔,使它名扬天下。圆顶清真寺无疑是耶路撒冷最耀眼、最炫丽的建筑,被穆斯林认为是先知默罕默德升天之地。</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又译为主哭耶京泣堂)为一个天主教教堂,位于橄榄山,正对着耶路撒冷老城。从拉丁语翻译意为"上帝哭了",教堂形状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根据《路加福音》第19章,耶稣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震惊于第二圣殿的美丽,并预测其将来的毁灭和犹太人的离散,当众哀哭。</p><p class="ql-block"><br></p> 抹大拉的马利亚教堂(俄语:Храм Марии Магдалины)是耶路撒冷的一座俄罗斯东正教会教堂,位于橄榄山,靠近客西马尼园。这座教堂纪念的是耶稣的女门徒抹大拉的马利亚。根据《马可福音》第16章的记载,抹大拉的马利亚是最早看到耶稣复活的人。教堂由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兴建于1886年,建筑是俄罗斯流行的帐篷屋顶风格,包括7个独特的镀金洋葱圆顶。<div><br></div> <p class="ql-block">登上橄榄山,放眼耶路撒冷老城,一派古朴典雅的城市景象,在错落有致的建筑中岩石清真寺的金顶光彩夺目,绚烂无比。《圣经》上说,世界上的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圣殿山”是犹太人的叫法,阿拉伯人则称其为“古德斯”,即“尊贵的禁地”。这块面积仅只有0.135平方千米的区域,曾经是第一圣殿、第二圣殿、希腊宙斯神庙、基督教圣母教堂及院落所在地。向下看去,是一片片犹太人最神圣的墓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菜曼大帝占领耶路撒冷之后的近400年,伊斯兰教占统治地位,标志性建筑的金顶清真寺居高领下就是最好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橄榄山不仅是观赏老城的好地方,也是犹太人的圣地,宗教中升天的归属地、神圣的墓园。以及众多耶稣基督前生后世的圣迹比比皆是,是基督教徒们最追捧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又叫作Agony教堂,位于耶路撒冷城东部的橄榄山,毗邻客西马尼园,是耶稣在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这座教堂建于1919年到1924年,因得到许多不同国家的资助而得名。每个国家的标志列于天花板的玻璃上,每一个都放在一个小dome中。教堂的前面有一排列柱,上面是现代的镶嵌图案,描绘耶稣基督,象征上帝与人类的连接。<div><br></div> <p class="ql-block">万国大教堂门楣上方,一幅巨大的马赛克画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鲜艳夺目的光芒。画中央耶稣作为人和上帝之间的纽带,身着红袍,头顶光环,跪在地上向上帝祷告,身旁的人们都用满含希望与虔诚的眼神望着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国教堂名称起源于兴建经费来自许多国家的奉献,十二个国家徽章因此镶嵌在马赛克小园頂中,面对祭坛依序为:右排: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中排: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左排:比利时、加拿大、德国、美国;祭坛上面的马赛克则是由爱尔兰、匈牙利、波兰所捐献,由雕刻家Tadeusz Adam Zielinski所完成,枕石旁的皇冠状裝饰,则是由澳洲捐献,由于各国拥跃捐献,万国教堂才得以成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INRI全称:</span></p><p class="ql-block">(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p><p class="ql-block">中文含义:拿撒勒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耶稣受难后钉在十字架上的拉丁文铭文(希腊文写作INRI),由彼拉多(1世纪犹大地区的罗马统治者,他在犹太人的要求下下令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书写,来嘲弄基督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面积不大被城墙所围绕的耶路撒冷老城区域内。它于198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老城分为4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西北部为基督教区,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有著名景点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耶路撒冷在历史上多次被外族人破坏,也多次重新修建,耶路撒冷既是世界瞩目也是命运多舛的一座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面转过弯很快来到了圣母安息堂,圣母安息堂——耶路撒冷的又一个宗教圣地,据说圣母玛利亚就安息在这教堂的下面。今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来到这里,拜谒世界上最伟大、最圣洁的圣母玛利亚。</p><br> <p class="ql-block">圣母安息堂的建筑风格很特殊,蓝色的锥形屋顶仿佛融在蓝天里,追星屋顶周围是四个小塔楼,旁边有一个高耸的钟楼,挺漂亮。这座教堂建于1910年,属于德国罗马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朝圣者在圣母玛利亚的卧像前静静地祈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圣母玛利亚传统意义上的家和离世之地。圆柱大厅环绕着回廊,圣母玛利亚安卧在这里。尽管光线有些昏暗,但是信徒们的诚心在散发着光芒——这似乎不是在祭奠死亡,而是蕴含着对生的向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尊圣母玛利亚的雕像是由科特迪瓦捐赠的,用象牙雕成。圣母玛利亚苍白的面颊上似乎找不到存在于日常的绘画与雕像中的一贯平静,而是略带些痛苦和寂寥。站在这里回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回想圣母玛利亚亲眼看到儿子痛苦地死去并亲手安葬了他,在悲伤与无奈之中,慈母的心一定是碎了!即使她已告别了人世,也一定会带着无限的迷惘与遗憾,带着无尽的痛苦与心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圣母安息堂二楼巨大的管风琴响起时,它不是音乐的啊起,它是无数朝拜者心声的共呜,希望圣母安息!希望人间一切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穹顶之上,耶稣基督在注视着自己的慈母,我想他会伸开双臂,迎接着圣母玛利亚灵魂的到来,圣母玛利亚也一定会重生,将爱重新洒向人间!<div><br></div> 回望融在耶路撒冷的蓝天里的圣母安息堂。<div><br></div>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老城街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和宗教意义。我们继续穿行在耶路撒冷老街上,可能会体验到地球人类与繁衍生存,道义教养与宗教信仰,让你我无限悠远地思索与想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老城区是许多宗教故事的发生地,比如耶稣的受难、复活和升天。在老城中会看到许多重要的宗教建筑,如西墙(犹太教)、圣墓教堂(基督教)和圆顶清真寺(伊斯兰教)。这些地方的神圣氛围会让你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上图是马可楼前的大卫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老城被分为四个区:犹太区、穆斯林区、基督教区和亚美尼亚区。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一路走来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不同宗教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一个小小的老城区域夠丰富多彩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复杂性,耶路撒冷也是冲突和争议的焦点。在老城中,你可能会感受到这种紧张气氛,但同时也会看到不同信仰的人们和平共处,共同维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大街上荷枪实弹的大兵也是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市场充满了活力,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从手工艺品到当地美食,从香料到珠宝,应有尽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东地区市民生活中特有的市井生活和商业氛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老城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每一块石头、每一堵墙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传说。走在这些古老的街道上,让每一个人感受到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耶路撒冷老街上,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无疑,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耶稣坟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位于以色列东耶路撒冷旧城。圣墓教堂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的地球村人们,甚至不同信仰或许没有信仰的男女老少不同肤色、不同穿戴、不同认识,但凡到了圣墓教堂前都会虔诚的杵着,希望留下这珍贵的影像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墓教堂的二层楼从这个拐弯楼梯进去。</p><p class="ql-block"><br></p> 圣墓教堂是基督教圣地,又称“复活大堂”,是耶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据《圣经》记载,基督教救世主耶稣传教时,遭祭司和贵族所嫉恨,被犹太教当局拘捕,送至罗马总督彼拉多处,耶稣基督被判钉死在十字架上后,3天复活,40天后升天。4世纪初,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稣蒙难和埋葬处,建造一座教堂,即现在的圣墓大教堂。<div><br></div> <p class="ql-block">圣墓教堂的正门大厅是苦路的第十三站,这里有一块膏油石,叫做“涂油礼之石”,是一块蔷薇色的大理石岩板,当时耶稣的尸体被人从十字架上取下,就被放在这块石头上。耶稣在被埋葬之前,在这块石头上被浸满沉香、没药以及圣母玛利亚的泪水。这块石板不大,刚够躺下一个人,石上悬挂着几对硕大的灯台,分别属方济会、希腊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所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墓教堂正殿中央,硕大的铜架点着分属不同教派的圣灯,一块呈红色的大理岩石板安放中间。耶稣是周五早上9点被钉上十字架的,到中午时分天完全都黑了,下午三点的时候,耶稣大声叫喊神后就断气了。这是人民群众都相信了耶稣真的是主的儿子,是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于是人们把他从十字架上解下来,安放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后面墙上的壁画上详细描绘了当时的情景。有许多虔诚的教徒,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更多的人则是长时间跪下亲吻这块说是浸透着耶稣的血的石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时耶稣的鲜血渗入了石缝,在石上永久地留下了殷红的石纹,据说上面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轮廓,那就是耶稣的影子被印在了这块石头上。我摸着这块石板,我看见上面的石纹确如血丝交织,红迹斑斑,不禁心中暗暗称奇。我看见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一进门便跪倒在这块石板前,他们不住地抚摸、用嘴亲吻着。因为长年就这样,所以久而久之,在人们的不断抚摸和亲吻下,这块石板看上去也就变得格外得光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西元4世纪开始,教堂即已成为一处朝圣的重要目的地。据说,为了圣墓大教堂一砖一物的归属,基督教各派长期以来纷争不休。1757年经过国际仲裁进行了裁定,以当时争端发生时的范围为永久范围,接近于是个永久停火协议。圣墓大教堂内每一颗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或分属于各个教派,或共同所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教堂是耶路撒冷牧首的总部,而建筑本身则由三个教会(拉丁礼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六个宗派(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共同管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苦路的第十、十一、十二站都是紧挨着的,其中第十和十一站是属于罗马天主教会,就是两幅壁画,分别说的是耶稣被剥去衣服,然后钉上了十字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站是耶稣被竖立在十字架上,然后断气的地方,属于希腊东正教。一个祭坛,上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模型,下方有个耶稣像,像前的一个大理石的圆孔,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无数虔诚的教徒排着长队来摸这个孔。</p><p class="ql-block"><br></p> 从第十三站往左,又是一处无数信徒排队的地方,门口的希腊东正教士严肃守卫着。这就是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说当时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就是从此处复活的。里面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人们排队就是进去摸一下那块原物。<div><br></div><div><br></div> 建在耶稣坟墓上面的教堂是“受难之路”的最后一站,也就是第十四站。这个圆顶建筑位于圆形大厅的中央,这就是耶稣圣墓的所在。耶稣的这个坟墓原来是在盘石中凿出来的洞穴里,后来海伦娜皇后修建圣墓大教堂时,令人将墓室与其余的山体隔开,以免其遭受破坏。这个圣墓其实就是一个石洞,极为狭小,不足2米宽。据说这里原本是贵族约瑟夫购买的墓地,当年他因敬仰耶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这也应验了《旧约圣经》上的记载,即弥赛亚被害后,一位富人捐出了他的墓地。这一切也是应验了《旧约圣经》上的预言。<div><br></div> <p class="ql-block">根据《圣经》记载,在耶稣下葬3天后人们在距这里不远的大卫王衣冠冢上面的“最后的晚餐”楼两次见到了耶稣显灵,于是便打开圣墓查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人们便就此认定耶稣复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沧浪水韵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1月2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