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爱尚读经</p> <p class="ql-block"> 教学原理:儿童读经的教学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找机会让他多接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p><p class="ql-block"> 它的原始规模是:老师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完一段了,再带一次或两次或多次,然后教学生自己念一遍,再念一遍或两遍或多遍,然后或全体一起念,或部分人一起念,或个人念,你念他念,再跟着念,再一齐念……总之,就是反复再反复地多念,最后是把这些内容背起来,这样的方式是人人都会教得来的,而且也是人人都会学得来的,这里有很多的念,只 有 很 少讲解,或甚至不讲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教材的顺序:最好又最简单的方式是按经文,从头教起,一章教过了教第二章,接着第三章等等,尤其像《论语》、《老子》、《唐诗》一类的书,根本没有所谓重要不重要可选择。而且或长或短并不会造成差异,因为短的可以连几章而变长,长的可以切成数段而变短,等到儿童背熟了,他反而会喜欢长诗长文,他一背起来,就像长江大河一样,滔滔而下,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儿童读经,最常遇到的难题是有些儿童提不起兴趣,有很多家长或老师都备受压力,甚至放弃,这是很可惜的。但须知凡是教育都会有这种问题,人生要长进,多多少少要付出些代价,儿童偶尔的畏难不前,本是极正常的现象,也并无一定有效的办法可以完全防止。只是,天下教导读经而愉快成功的人已经那么多了,只要老师家长有信心、有诚意,儿童偶尔的排斥应该可以轻易克服才对。在此只提供一些可能的建议作为参考:</p><p class="ql-block"> 首先,“流行”可以制造兴趣。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 比 较 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 人 人 都上学,他就上学了。儿童也并不一定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 比 较不 排斥了。所以一人读经较难,如召集邻居亲友的小孩一起读,则兴趣将大为提高。</p><p class="ql-block"> 其次,“大人的热力”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所以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经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温经受益,而且一家人兴致高昂,是最好 的 亲 子活动。这种状况当然不可多得,所以有时也要用些手腕,曾有一个人很有诚意要让其小孩读经,而小孩却不大有兴趣的家长问我办法,我 告 诉 他说:“回去正经地告诉你小孩说:‘其他一切皆可商量,只有读经这一件事,不可商量,你非读到小学毕业不可!’”此法果然有效,但只供给有极大信心的家长用。</p><p class="ql-block"> 最近有人向我提议,设定一个共同读经的时间,我想这也是一种“创造流行”以及“亲子参与”的好办法。兹订于每天晚上八点到八点半,为“共读时间”,欢迎各家庭随时在自己家中响应参加,各依自己的进度去读。到时全家一起读经,邻居也在读,全社区都在读,到处朗朗书声,有了固定时间,有了亲人相伴,又知道有广大的小朋友陪读,儿童就较有兴趣,而容易养成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其次,“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家长平日与小孩情感浓厚者,较易带动兴趣,老师让儿童觉得可亲,儿童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读经。</p><p class="ql-block"> 其次,“成就感”可以提高其兴趣。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即当表示满意,加以赞赏,这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其次,“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是记点数,或盖章或发卡,累积点数而发奖,奖品可以是礼物或图书礼券等,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既欢喜也有效果。</p><p class="ql-block"> 其次,“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读经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