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豐山古墓幽州节度使刘济【2024年第18总 第057期】 《京西豐山文化圈》原创连载

林夕草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驻足欣赏 西山走廊 走进豐山 请看林夕草堂】</b></p> <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一个七日接着又是一个七日。林夕草堂陪您走进神秘的京西豊山文化圈,探秘历史传奇,欣赏精彩印记,寻找沧桑脚步,解读文化遗迹。听堂主奉化山人给您“涛声依旧”,走进京西奇观——豐山,《探寻豐山古墓幽州节度使刘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唐朝幽州节度使刘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济幽州节度使,二十五年任此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夫人张氏清河人,家族朝中占一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舍宅建起崇孝寺,最务恭顺善谋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外虽似顺中不知,客观评价白居易。</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 在京西奇观豐山之阳东南的坟庄村,发现一座大型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期间发现这座唐代墓葬,其规模巨大、形制特殊,出土物精美,壁画数量多,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考古、文物、历史、艺术等研究价值。从出土的文物分析,此墓葬为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及夫人墓。</p><p class="ql-block"> 林夕草堂将于本周六(19日)起,每周六一期,分8期推送关于唐代刘济墓背后故事的原创连载。届时敬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并希望您留言校正补遗。具体推送时间及主要内容提示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019《探寻豐山唐代节度使刘济古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026《探寻豐山刘济夫妇墓难解迷题》】</span></p><p class="ql-block">【1102《探寻豐山古墓幽州节度使刘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09《探寻豐山古墓刘济祖源及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16《探寻豐山墓主刘济家族后裔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23《探寻豐山唐墓尚书誊宰相撰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30《探寻豐山刘济墓背后朱刘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207《探寻豐山刘济墓背后幽州割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林夕草堂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国唐朝将领 夫人出自名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探寻豐山古墓幽州节度使刘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华黄帝开元4721年十月初二(甲辰龙年甲戌月庚午日),西历公元(耶稣诞辰纪年)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 京西房山,历史悠久厚重,文化古迹众多,宛若灿烂星河。在这里北京周口店猿人开启了人类文明史的篇章,镇江营遗址记录了新石器时代至晚商燕人始祖古文明,西周燕都遗址开启了都城文明史的篇章,北京金陵遗址开启了北京皇家陵寝史的篇章。房山从远古走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华文明历史足迹。</p><p class="ql-block"> 京西豐山历史文化圈,地处太行山脉的北端,北京西山主脉的南端,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大房山支脉东端支系的白云山,古称豊山。在豊山之阳的东南部区域内,有豐山支峰太白山、双坨山、雪山、横山、桃山、天台山、般洲山、紫金山、杵山、黄龙山。该区域西北方向背靠豐山,以及连绵不断的太行山脉;东南方向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京西豊山地处山前暖区,可谓是一处风水宝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这一期,和您一起聊聊《探寻豐山古墓幽州节度使刘济》。请您跟我一起走进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豐山,走进豐山三十三支峰之一的杵山,走进房山坟庄村,穿越千年历史,说古道今话房山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p> <p class="ql-block"> 刘济(757-810),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25世孙,中国唐朝将领,卢龙节度使刘怦之子,任幽州卢龙节度使25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云龙区彭城街道)丛亭里,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人。生于唐肃宗至德丁酉二年(757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庚寅五年(810年8月20日),终年54岁。唐宪宗李纯赠刘济太师,废朝三日,赙礼有加,谥“庄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乱世出生,子承父业】</b></p><p class="ql-block"> 刘济出生在唐朝安史之乱(755-763)第三年,唐肃宗李亨至德丁酉二年(757年),家乡范阳被叛军燕军占领,随后又被唐肃宗收复。刘济至少有两个弟弟刘澭和刘源,其中刘澭与他异母。唐代宗李豫广德癸卯元年(763年),燕军败亡,范阳被改名为卢龙,名义上重归朝廷,实则先后被第14任幽州节度使李怀仙、第16任幽州节度使朱希彩割据。唐代宗李豫大历壬子七年(772年),朱希彩被杀,刘怦的表弟朱泚(第17任幽州节度使)取而代之,刘怦先后在朱泚和其弟朱滔(第18任幽州节度使)帐下效力。</p><p class="ql-block"> 刘济出生时,其母难产,生下来后,侍者初见他是一条大蛇,黑气勃勃,都惊逃。长大后,也和一般儿童很不一样。所住的房子着火了,人们都惊慌救火,刘济却从容而出,众人异之。长大后,聪明异常,深得父亲刘怦喜爱。</p><p class="ql-block"> 刘济年轻时曾去长安,中进士。累历卢龙军州县长官。贞元元年(785年),朱滔去世,刘怦继任。刘怦以刘济兼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兴元初年,刘济又以太子家令为莫州(在今河北沧州)刺史。《宝刻丛编》卷六莫州条引《诸道石刻录》有《唐刺史刘君德政碑》,或即刘济。当年,刘怦病倒,在他身边的刘澭很快从莫州召回刘济,支持他继任。刘怦请以刘济权知军州事,在位的唐德宗准了,任刘济为权知幽州卢龙军府事。九月,刘怦去世,刘济继任,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观察、押奚契丹两蕃等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早年经历,三年守孝】</b></p><p class="ql-block"> 刘济年轻时,游学长安,考中进士,授范阳令。唐德宗李适兴元初年(784年),刘济又以太子家令,拜莫州(在今河北任丘)刺史。贞元元年(785年),朱滔去世,刘怦继任。刘怦以刘济兼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当年,刘怦病倒,在他身边的刘澭(刘济异母弟)很快从莫州召回刘济,支持他继任。刘怦请以刘济权知军州事,在位的唐德宗李适准了,任刘济为权知幽州卢龙军府事。九月,刘怦去世,刘济继任,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观察、押奚契丹两蕃等使。刘怦死后,军人沿习“河朔故事”,请刘济代父为帅,朝廷因而从之,累加检校兵部尚书的荣誉职位。贞元四年(788年)八月,刘济丁父忧(三年守孝)后,起复左卫上将军,其余官职如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任节度使,兄弟反目】</b></p><p class="ql-block"> 贞元五年(789年),时年33岁的刘济,迁左仆射、充幽州节度使。很快他便卷入和弟弟刘澭的争执。他刚继任时,任刘澭为瀛州(今河北河间)刺史,并感念其当初奉自己继位,许诺以他为继承人,但很快又任长子刘绲为节度副大使,显然是要让刘绲接班。贞元八年(792年),心怀不满的刘澭擅自通表朝廷,并派遣一千军队。十一月,刘济攻打刘澭。贞元十年(794年)正月,刘澭不敌,弃瀛州,率本部兵一千五百人、男女万馀口逃到长安。刘济又迁检校尚书右仆射。贞元十一年(795年)四月,奚人数次进犯平州,刘济败之于青都山,斩首二万级,奚人又掠北境檀、蓟一带,刘济会合室韦,于室韦川等三处大破奚王啜剌等六万余众,十二月上表奏闻。朝廷贺之。乌桓、鲜卑数次寇边,刘济率军击退,深入千余里,虏获不可胜数,东北晏然。贞元十二年(796年)正月,大批节度使被授予荣衔,刘济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荣衔。唐德宗李适贞元十六年(800年)七月,时任涿州(在今河北保定涿州市)刺史的刘源也反抗哥哥的命令,八月,在涿州被刘济击败俘虏,带到幽州。德宗授刘源官职,征召他到长安。</p><p class="ql-block"> 贞元乙酉二十一年、永贞乙酉元年(805年),唐顺宗李诵登基后,三月加刘济兼检校司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宪宗即位,讨伐成德】</b></p><p class="ql-block"> 唐宪宗李纯元和丙戌元年(806年)六月,唐宪宗在位,刘济被授予更高的宰相荣衔兼侍中。元和二年(807年)八月,刘济和邻镇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义武(军部在保定)节度使张茂昭因本部兵都豪壮,彼此发生冲突,屡次上表请求加罪彼此。宪宗派给事中房式充幽州成德义武等军宣慰使前往调停。十一月,昭义节度使卢从史私通王士真、刘济,对外献策请求图谋山东,擅自引兵东出。宪宗召他令回昭义军部太原,卢从史托辞不奉诏,很久才回太原。元和三年(808年)三月,汴宋节度使刘玄佐卒。子刘士宁图谋继立,遣使通王士真、刘济、魏博节度使田绪,三镇都因刘士宁未受诏,皆扣留其使者。</p><p class="ql-block"> 唐宪宗李纯“元和四年(809年)四月初八,幽州卢龙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处置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兼侍中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彭城郡王刘济,奉愿圣寿延长,遵石经故事,敬刻大般若经于石,以今日运上山顶,纳于石室。”从这一行题记看,刘济是为奉承皇帝按照当时刻造石经的“故事”而刻造的。在《涿鹿山石经堂记》中称赞道:“暨天宝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八妹金仙长公主特加崇饰,遐迩之人增之如蚁术焉,有为之功,莫此而大。”可见金仙公主的诵经活动,不仅提高了皇室在当地的声望,还激发了当地人士参与的热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攻克饶阳,宪宗褒奖】</b></p><p class="ql-block"> 唐宪宗元和庚寅五年(810年),正月,刘济率本部七万军攻打成德,当时其余诸军都未到,只有刘济独自奋战,以刘绲部领本道行营兵马打下饶阳(在今河北衡水),破成德军三千人,生擒三百余人,斩首千余级,擒斩将校收获马畜器械等,献俘成德将朝履清等四人,又打下束鹿。朝廷优诏褒之。三月,又以大将军身份率大军到瀛州,引全军攻围乐寿。四月,下诏处罚卢从史,并褒奖刘济。刘济攻下乐寿,又攻下博陆等县。五月命次子刘总率兵八千先登安平。六月攻克之并奏捷,前后大献俘获。刘济与程执恭盟好,朝廷嘉奖程执恭。又以破乐寿等功,厚赏刘济,授刘济子刘绍、孙刘景震等四人六品官,赐器仗弓甲刀斧等,刘济皆上谢表。但白居易认为刘济大奸似忠。七月,朝廷因讨伐王承宗无功,在李师道、刘济请求下,不得已归罪卢从史而赦免王承宗。录刘济功,加检校司徒及兼中书令的宰相荣衔。刘济在卢龙军二十余年,不曾入觐。又累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彭城郡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祸起萧墙,死后哀荣】</b></p><p class="ql-block"> 刘济镇守卢龙二十余年,深得军心,但诸子不和,祸起萧墙。起初,刘济的长子刘绲任副大使,掌幽州留务,次子刘总为瀛州刺史兼行营都知兵马使随征,率兵屯驻饶阳。刘济有病后,性情凶暴的刘总便与判官张玘、孔目官成国宝等人密谋,企图篡位,于是派人诈称是朝廷使者,称宪宗不满刘济缺乏进展,已用刘绲取代他。第二天,又派人来告:“副大使旌节已至太原。”又使人跑着呼喊:“旌节已过代州。”全军惊骇。刘济震怒,处决了几十个和刘绲相好的大将,召刘绲前来,以张玘兄张皋(刘总岳父)摄留务。刘济一整天没吃饭,渴了要喝水,刘总与刘济亲吏总使吏唐弘实合谋,由唐弘实在粥汤里下毒给他,毒杀刘济,又假借刘济之命杖杀赶到涿州的刘绲,刘总于是自领军务。数日之后,刘总才为父亲发丧。朝廷不知内情。唐宪宗思念他的功劳,特追赠为太师,并废朝三日,以示尊重,加刘济的谥号为“庄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刘济夫人,清河张氏】</b></p><p class="ql-block"> 刘济夫人张氏,出身于当时清河的一个望族家庭,可谓是出身名门,家世显赫。张氏出身是黄帝后裔,身后罕见地领有三个封号。</p><p class="ql-block"> 清河张姓出自轩辕帝,先祖里最有名的是楚汉时期的张良。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开国元勋之一,西汉政治家、军事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史记》称张良以“五世相韩”,即张良的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时候的丞相,张良的父亲张平是釐王、悼惠王时候的丞相。颜师古注“从昭侯至悼惠王,凡五君也。”张氏先祖张开地,战国时期韩国(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与儿子张平被称为“五世相韩”家族。在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韩国,第一任宰相张孟谈、张孟谈长子张抑朔官至韩大夫。张抑朔子张开地官至韩司徒,张开地之子张平,即张良之父,仍为韩司徒,他们祖辈先后自韩列侯至韩惠王130年世代为相。</p><p class="ql-block"> 刘济的夫人张氏出身名门,根据墓志记载,张氏族属清河望族,其家世显赫可比肩其夫刘济。据张氏族谱所载,唐高宗时,考定四海望族,遴选十姓望族为“国柱”,清河张氏位列其首。张氏的曾祖父张明,曾任过陇州刺史;祖父张镒,曾任“剑南西川节度兵马使”等职;父亲张懿,曾任“左领军尉大将军”等职。在唐代朝廷高层中,张家占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 踈国三封,荣耀至极。张氏一生获得过三个封号,即 “蓟国夫人”、“蓟国太夫人”和“燕国太夫人”,三个封号彰显了刘济夫人生前的尊荣无限。正如墓志所称,“生尊殁赠,踈国三封”,显贵荣耀至极。</p><p class="ql-block"> “蓟国夫人”封号,源于刘济生前张氏谨守“五常四德”,贤良淑德,堪称当时贵族夫人的典范,因刘济故受封。</p><p class="ql-block">  “蓟国太夫人”封号,为张氏在刘济死后获得。刘济死后,幽州局势动荡,为平抚内患,稳定政局,张氏曾教导族人要循礼守节,以全忠勋,由此局面安定。其子刘总顺利承袭父爵,成为幽州节度使。</p><p class="ql-block"> “燕国太夫人”封号,则为张氏去世后追赠。张氏在受封后,“栖心释教”,普济贫困,广开善门,仿效刘济生前舍宅兴建崇效寺(原名崇孝寺,旧址在北京白广路崇效胡同,仅存的崇效寺藏经阁在白纸坊小学内)之举捐资修葺寺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推崇佛学,舍宅建寺】</b></p> <p class="ql-block"><b> 枣花渐欲迷人眼,牡丹花开动京城。</b>唐德宗李适贞元五年(789年),时年33岁的刘济,迁左仆射、充幽州节度使。他决定舍宅建寺,并请朝廷赐寺额“宝刹”。即今崇效寺,初名崇孝寺,后谐音为崇效寺,又称“枣花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3年)重修。崇效寺清初以枣花出名,中期以丁香花著称,后以绿、墨牡丹闻名京师。1954年寺中牡丹移植于中山公园。 </p><p class="ql-block"> 崇效寺,曾经和同建于唐代的悯忠寺齐名。悯忠寺,就是现在的法源寺。两寺相距不远,均以花盛。清康乾年间,崇效寺因寺内的丁香和寺外的枣花享誉京城,许多文人笔记将崇效寺赏花列为京城奇景。同治年间,寺僧从山东曹州移植牡丹,吸引无数游人前来观赏。时人有“京中花事,悯忠丁香,崇效牡丹”之语。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名人,都曾到寺中观赏。1954年,因无人养护,崇效寺的牡丹被悉数移植至中山公园,使这一花事活动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原宣武区白纸坊西北部,外城西南角,曾经有一片弥漫着枣花儿香的浪漫区域。《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说,“白纸坊,五牌二十一铺,在新城广宁门、右安门西南角,有‛枣林儿’”。“枣林儿”名称的由来,与其南侧的唐代古刹崇效寺有关。</p><p class="ql-block">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元顺帝为保国泰民安,在唐寺旧址重修崇孝寺,赐名“崇效寺”,期望仿效唐朝江山一统、四海安定。</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周筼的《析津日记》记载:“嘉靖辛亥(公元1551年)掌丁字库内官监太监李朗于崇效寺中央建藏经阁,阁东北有台,台后有僧塔三,环植枣树千株。”藏经阁,又名藏经楼,万历年间(1573-1619年)修建时,将其移至寺院后部。清中叶曾对藏经阁进行大修。</p><p class="ql-block"> 清末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缪荃孙,辑录的《光绪顺天府志》称:“崇效寺,在白纸坊,唐刹也。唐(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宅为寺,地在唐城之内。”说的就是此地。</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崇效寺改为北京印钞厂职工子弟小学,尚存坐北朝南的三进院落。1958年,更名为白纸坊小学。到了1970年代末,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校内遗存的建筑改建为教学楼和教师宿舍。当年牡丹动京城的崇效寺,其遗迹仅余校舍北部整修一新的藏经阁和一棵古槐,在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中,惯看秋月春风,依然静静屹立。</p><p class="ql-block"> 刘济一生推崇佛学,性格柔和,自己掏钱刻经文石碑,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有刘济所撰写的《涿鹿山石经山堂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唐朝将领,褒贬不一】</b></p><p class="ql-block"> 刘济不同于一般的蛮横粗野的河北军阀,他曾在长安读书,还中过进士,文化素养很高,而且很有政治才能。他一方面继承了父亲对军中官兵善加抚慰的做法,深得军心,同时保持忠于朝廷的政治姿态,号称在河北藩镇中“最务恭顺”。元和十年(815年),因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一案,朝廷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刘济立即出兵七万,攻打成德管辖的安平、饶阳两县,尽忠朝廷可谓十分卖力。</p><p class="ql-block"> 刘济真的是一代忠臣?当然不是。白居易在《请罢恒州兵马事宜》中揭穿了刘济“最务恭顺”的老底:“刘济大奸过于群辈,外虽似顺,中不可知。有功无功,进退获利。初闻罢讨,或可有词,见雪恒州,必私怀喜。何则?与承宗本末之势同也。”白居易的意思是,刘济本质上和王承宗是一伙的,他出兵攻打王承宗,并不是真心要灭了成德,而是企图向朝廷邀功请赏,挣几个外快而已。</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白居易的眼光很准。刘济在攻下安平、饶阳两个县城之后,本该继续进攻更大的城市深州,但他以卧病在床为由,逡巡不进,甚至退回幽州镇领内的瀛州驻扎。而其他参与讨伐的藩镇兵马也多持观望态度,以致朝廷不得不宣布赦免王承宗。</p><p class="ql-block"> 刘济无大功,但在乱世中,不失为难得的明白人,他在北京留下最大的唐墓,让后人可抚今追昔,窥见唐代繁华的侧面,也算是一种奖赏。</p><p class="ql-block"> 刘济自认为已经把朝廷、邻镇、部下兵将三方面的事情都已处理得很好,可以稳坐钓鱼台,在各方势力之间纵横捭阖为自己谋取利益。但刘济没想到他的儿子也在打他的主意。</p><p class="ql-block"> 刘济的一首<b>《横吹曲辞·出塞曲》</b>,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一生,“将军在重围,音信绝不通。羽书如流星,飞入甘泉宫。倚是并州儿,少年心胆雄。一朝随召募,百战争王公。去年桑干北,今年桑干东。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汗马牧秋月,疲兵卧霜风。仍闻左贤王,更欲图云中。”</p><p class="ql-block"> 这期就聊到这儿了,下期和您一起聊聊《探寻豐山古墓刘济祖源及家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中华黄帝开元4721年十月初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西历公元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p> <p class="ql-block"> 京西奇观——豐山,位于的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的浅山区,主要区域在京西房山区西南部,今韩村河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和张坊镇境内,白云山支系33支峰覆盖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南北和东西均约十公里。</p><p class="ql-block"> 京西豐山历史文化圈,地处太行山脉北端,北京西山主脉南端的大房山支脉白云山支系。白云山古称豊山,辽代有记载称“三峰叠秀,远望参差,嶰然不倚,状如豐字,因号曰豐山。”</p><p class="ql-block"> 在豐山方圆百公里的区域内,从上古时期开始就有许多神话传说,遗存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的历史遗迹,汉唐以后,豐山做为文化载体得到了空前发展。豐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拥有从远古走来的历史文明和文化遗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神秘的历史文化谜团。豐山等待你我去探索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资料恐有虚传谬误 敬请知情者不吝赐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林夕草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甲辰龙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林夕草堂logo《圆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作登字-2022-F-10229905】</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林夕草堂随形印《鼎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林夕草堂随形印《鬲地》】</b></p>